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经的理性     
时下,读经热在中小学方兴未艾。本文试图回答什么是“经”,“经”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读经和如何读经。  相似文献   

2.
“孟母堂”作为一种对于现代教育的全新挑战,实行完全的读经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关于“读经”的讨论。现代人究竟应不应该“读经”,“经”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在讨论读经问题时必须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孟母堂”作为一种对于现代教育的全新挑战,实行完全的读经教育,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场关于“读经”的讨论。现代人究竟应不应该“读经”,“经”的范围应该是什么,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都是在讨论读经问题时必须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注"读经"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时尚词汇”(打开google,输入“读经”二字,约有211000条搜索结果)。“读经”也得到了不少学术界人士、媒体的支持,各类读经班如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另一方面,社会上也不乏对“读经”的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有学者更斥之为“蒙昧的文化保守主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读经”、评价“读经”?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读经”热的出现是一种正常的教育现象。当前,中国的本土文化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危机,年轻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淡漠,许多优秀文化典籍逐渐被后代遗忘,国民道  相似文献   

5.
关于“读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你读经了吗?——时下,中国许多地方掀起了“读经”热,“读经”俨然成为了当前的“时尚词汇”。其实中国有两千年的“官方”读经史,“读经”也和中国传统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辛亥革命之前,读经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读经是个人通过科举仕途之路,跻身士大夫阶层的必要条件。直到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出任教育总长之时。才下命令废除了小学读经科。然而读经并未从此走下历史舞台。民国成立后,又先后掀起了三次“读经”运动,其主导者分别是袁世凯、章士钊和何健等人。这三次“读经”运动“寿命”都很短,不久就陷入侵旗息鼓的境地。  相似文献   

6.
《神童诗》据传是北宋时一个被反动统治者捧为“神童”的反动儒生汪诛所作,又经后来一些反动儒生增补,拚凑成集。它大肆兜售“读书至上”、“读书做官”、“尊儒读经”、“教子读经”的反动观点;鼓吹反动的“天才论”、“天命观”和“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  相似文献   

7.
现在已不是“读经”时代,但却是读经典的时代。“读经”时代读的是儒家经典,而我们现在要读的是古今中外、文史哲经的经典。读点那样的经典,对我们提高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是会有好处的吧! —-主持人雨石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时代,读“经”是必要的。但何为“经”,“当今时代”有何特点,这些问题要先搞清楚,才能进一步研究如何读经。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兴起的儿童读经热,是近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失落、人文教育薄弱、学校教育不够和谐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的“反弹”。从读经的名实内涵、历史变迁和思想分野维度对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为读经“正名”,旨在减少“技术性阻障”,为消解儿童读经及其讨论中之无谓“论争”提供某种依据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儿童读经运动引发的争论已有些时日了。近来,刘川鄂教授发表长文,(载《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2006年第4期)认为儿童读经运动带有“专制性”、“残酷性”和“欺骗性”,指出,读经作为“教育行为”,实为不妥。刘先生是湖北大学领袖群儒的人物。但其反对读经,尤其是反对作为教育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发起于港台地区的“小学生读经工程”渐次向内地扩散,与颇具盲目性的“国学热”相呼应,导致一股“读经”思潮再次泛起。一些地方举办“幼儿读经班”,一些小学试行“读经”,一些学校搞“复兴国学”试验。许多拥有一定社会地位和学术声望的人多方奔走呼吁,力图借助政府的力量推动读经运动。再加上媒体与商家的介入,于是一场有思潮、有纲领、有措施、有行动、有市场、有群众的“读经运动”大有纷纷攘攘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学者治学方法集要(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学者治学方法集要(下)徐保均21、北宋思想家王安石的“博览法”:“读经而已,则不足以知经。”光读经,就不能懂经。他在钻研经学的的侯,不仅认真读经书,而是“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书》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民国初年读经被取消后又被反复提倡,但清末的读经科部分转化、融入了国文科并影响了国文科的发展:国文科课程目标中的“德”由读经科转入,教材中部分课文是对读经科中的整本儒家经典的节选,教学中的诵读法也来自读经科。转化的发生及其成功,主要原因是:读经科改变了形式,顺应了现代教育(国文)的变化,教育目的由培养臣民转为培养公民,教育形式由私塾中的单个点拨到学堂中的班级授课,国文教材形态由专书变为选文,考试文体由八股变为古文。  相似文献   

14.
以王贵才“儿童读经”和南怀瑾的“中国文化断层重整工程”为代表的“儿童读经运动”是以“填鸭”“填牛”之强制灌输方法,让儿童死记硬背、生  相似文献   

15.
80年前,鲁迅写过一篇杂文叫《十四年的“读经”》(注:“十四年”指民国十四年,即1925年),严厉批判了那时鼓吹少儿读经的论调。他把主张读经的人分为两类:一类是“诚心诚意主张读经的”,是“胡涂透顶的笨牛”。对这种人,他认为用不着和他们讨论,  相似文献   

16.
怎么样读经     
人们反对读经,一个很重要的理由是读经仍然延续旧时私塾中所采取的那一套——读、背,且不管学习者是否理解。台湾学者王财贵先生将其归纳为“六字”教学法:“小朋友跟我念”。基于这一点而言,读经的方式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7.
自从章士钊主张读经以来,论坛上又很出现了一些论议,如谓经不必尊,读经乃是开倒车之类。我以为这都是多事的,因为民国十四年的“读经”,也如民国前四年,四年,或将来的二十四年一样,主张者的意思,大抵并不如反对者所想象的那么一回事。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由来已经很久了。皇帝和大臣们,向来总要取其一端,或者“以孝治天下”,或者“以忠诏天下”,而且又“以贞节励天下”。但是,二十四史  相似文献   

18.
萧宗六 《教育学报》2007,3(1):76-78
一些现代私塾开设读经课,要求少年儿童用大量时间读经;有的教育专家也公开倡导少儿读经是“传承文化”的需要。这种现象是逆潮流而动。五四运动时期就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读经,提倡科学。读经不能救国,少儿读经弊多利少,都早有定论。现在倡导读经,是教育的倒退,违背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因而注定是短命的,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  相似文献   

19.
读经思潮与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续)●刘正伟三、离异与回归:30年代读经思潮与语文教学的文化偏至论30年代读经思潮的发端,最初是因为国民党为实施所谓“三民主义”教育方针,在中小学陶融“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国民道德。“九一八”事变后,借救亡图存,振作民...  相似文献   

20.
民国废止读经后曾有过三次儿童读经运动,目前出现了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王财贵是第四次儿童读经运动的核心人物,他试图颠覆儿童教育的现代观念,提出“填牛”理论和记忆的“黄金时期”理论,主张让儿童死记硬背“经典”。他的这些主张在理论方面是极为错误的。在实践方面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