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辨字析词     
“矇眬”“朦胧”“曚昽”这三个词的读音相同,形体相似,意思相近(都含有模糊不清的意思),难于区别,故在使用时极易混淆。矇眬,亦写作“蒙昽”。从“目”字旁,意思是指快要睡着或刚醒时,头脑不清醒,看东西模糊的样子。如:“我立刻起来,揉揉矇眬的眼睛,走进总理的办公室。”它有时亦可作动词,是指“短时间地睡觉”。如“夫人和姑娘们……和衣躺下去矇眬一阵,天已经快明了。”(姚雪垠《李自成》)朦胧,从“月”字旁,常形容月光不明或月色不明,泛指模糊、不清楚,可用以灯光、物体、思想、认识、神态,风雪或雾雨等。如:“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  相似文献   

2.
3.
一、检查预习 ,找出重点1 检查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新词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 ,提醒“奋f埁n、并b尙ng”的读音 ,注意“豫、攀、舞”的书写。2 揭示课题后 ,让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二、品词析句 ,强化训练1 突出“奋力” ,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1)自由读书 ,找出文中描写“怎样爬天都峰”的两个自然段 ,然后出示这样两个句子 :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2)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思考 ,去掉“奋力”一词行不行 ,为什么?由此引入第二自然段 ,教学该段时应紧…  相似文献   

4.
有人认为,不品词析句,语文课怎能上出"语文味"?试问,语文课上的"语文味"是谁的"语文味"?不同性格、年龄、阅历、境遇的人,对同一作品的感受是不同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位学生自然也会有自己独特的"语文味"。正所谓一岁年纪一岁心,文学作品的阅读、学习和欣赏也是如此。读书就像腌咸菜,多数时间不必管它,随着时间推移,孩子们总会慢慢地理解。读鲁迅多了,写作文就有鲁迅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老师教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5.
翻开厚厚的大学专业目录,面对不同的专业名称,你是否感到有点困惑了呢?特别是一些在名称上仅有一字之差或是几字之差的专业。这些相似专业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不要着急,下面我们就时一些相似专业挨个进行盘底大搜查,相信通过对它们的分析,考生们再遇到这些名称相近的专业就不会发愁了。  相似文献   

6.
叶老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片面地追求用“花架子”来制造课堂的亮点,将简单的课越上越复杂,而应该将文质兼美、清新隽永的课文巧品妙析,引领学生“语语悟其神”,从而闪现智慧与情趣的火花,使课堂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8.
<正>语文课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于,它需要品味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欣赏语言文字所表现出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途径,主要在于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吴永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专家)指出:"在精读阶段,应重视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语言文字之美及运用之妙……要重视课文是如何说的,说的效果怎样……"  相似文献   

9.
品词析句体会情感文/罗况萍《峨眉道上》是以记叙为主,间以说明、议论和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赞美的笔调,采用第一人称,向读者倾谈了登峨眉山途中的见闻和由此引起的感想。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大自然教育,强化语感,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一、理清脉...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环节,它是听、说、读、写的综合体,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生提高能力、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小学生集中精力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句子这些最基本最活跃的构成语言材料,就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从而为篇章教学和作文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赏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1.
诗歌往往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以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丰富的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一个成功的诗人,往往也是在炼字炼句上狠下功夫的语言大师。比如“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一代诗圣杜甫,“吟安一个字,拈断数根须的”苦吟诗人卢延让,“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的袁枚等。  相似文献   

1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则是语言艺术的瑰宝。在古诗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扎实的品词析句训练,对理解古诗内容,陶冶学生情操。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我的实践体会是:  相似文献   

13.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的这首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表现了诗人深沉的怀乡情感。赏析这首诗时,我引导学生扣住诗中看似平常的词句,分析它们的深层内涵,学生由此获得了感情上的共鸣,得到了美的享受。诗的第一、二句,作者连用两个...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的《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中“暖、寒”是学习的难点。在教学中,可借助电教手段再现情境,突破这一难点。我首先利用投影片再现红军驾着两艘小船在风浪中过江的情景,同时录音播放红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然后设疑:1.金沙江的环境是怎样的?2.战士们是怎样过江的?3.想像战士们过江后的情景。请同学根据这三个问题体会“暖”字的含义。这样,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思维的充分调动,总结出“暖”不仅写出了“云崖暖”,更主要的是突出了战士不费一枪一弹巧渡金沙江成功之后的喜悦心情。接着,我又放映了…  相似文献   

15.
语文能力靠语言文字训练形成,训练是语文教学的立身之本。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通过品析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深化语言积累,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有效实现语文学科发展语言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一) 在加强语文基本训练中,不少语文教师针对学生易写错别字的毛病,注意对某些字进行字形解析。如讲到“被”字时,说明“被”是属于衣服一类的东西,因此从“衤”旁,“衤”就是“衣”字,如果把“被”写成“(礻皮)”,那就根本错了,因为“礻”不是“衣”字而是“示”字。讲到“恭”字时,说明“恭”是一种观念,因此从  相似文献   

17.
对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和运用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教师要善于在品词析句教学中通过联系上下文、对比分析、把握时代背景、创设教学情境等策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品词析句是学习语文的有效途径,但由于一些教师只注重形式,使品词析句陷入一种误区。比如,《乡下人家》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对于关键词"探",一位老师是这样展开品析的:师:这里的"探"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生:可以换成"钻"。生:可以换成"冒"。生:可以换成"露"。师:相对于"钻""冒"和"露"这些词,"探"好在哪儿呢?生:"探"能表现得更形象。师:让我们来读读这句话,从"探"中把形象感读出来。  相似文献   

19.
解词的基本方法是“词不离句,因句辨词。”一个词只有在具体的上下文里才有明确的意义。离开上下文,就很难解释它的准确的含义。解词还可采用“据互文以求同意;据对文以求反义;据异文以求近义;据词文以求异义。”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语言文字博大精深,专家们一再告诫小学语文教师,小语,小语,姓"小"名"语".那么,如何让小学生走进"小语",爱上"小语"呢?教者只有带着学生走进文本中的字、词、句、段,引领学生透过字面去探寻字后的故事和情感,去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圆满实现三维目标,才能教出真情语文. 一、品出画面 由于小学生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于一些抽象的成语、句段难以理解,教者如果能帮助学生从文字中读出画面,把抽象的成语不断放大,使之变得生动形象,伸手可及,那么不仅能让他们理解这些成语,还能灵活地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