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叙的;一种是反叙的。虽然小学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解答常见的加减应用题,但在解答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相混淆,机械地见到“多几”就用加法,见到“少几”就用减法。为了防止学生如此错误地理解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教学乌兰浩特市教研室毕凤之原统编教材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一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分散在二、三册教材之中,而义务教材将这三个例题都集中在第二册教材之中,目的在于适当靠近,便于比较,以...  相似文献   

3.
“相差关系”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此类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两大类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在教学中,学生容易在认识上出现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4.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分为正叙和反叙两种类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生活经验,他们在理解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比正叙的要难,因此,这是二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怎样突破这个难点呢?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的结构特点无论是正叙还是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都必须具备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学生在第二册里已弄清了较大数是由与较小数同样多的部分和比较小数多的部分合起来的,求较大数用加法算。如:“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3朵。红花有几朵?”红花是较大数,红花有5 3…  相似文献   

5.
“求比一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搞清谁与谁比和谁多、谁少,也不善于进行思维分析。因此,在复习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对这种应用题的分析能力,理清其结构层次,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这类问题解法的关键。根据这一认识,并依据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规律,我们从“两数相差多少”的数量分析着手,设计了以下复习性练习,并已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基本训练一着重于“谁和谁比”以及“谁多”  相似文献   

6.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是六年制数字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册中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一样,只是第二个条件的叙述正好相反。解答反叙应用题时,字生往往把它同正叙的应用题混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从为析反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本段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沟通正、反叙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谁多”、“谁少。一、演示操作,认识数量关系通过演示操作,初步认识反叙应用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7.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低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其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顺叙也有逆叙的情况,对一J几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  相似文献   

8.
沟通正反联系突出对比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小)几”应用题的教学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永“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在“九义”教材中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先在六年制第二册教学正叙的,然后在第四册教学反叙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相似文献   

9.
“比多比少的应用题”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义务教材将它集中于第二册教学。这类应用题反映的是两种事物间多与少的数量关系,比第一册反映一种事物内部联系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以下简称“求差应用题”),安排在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教材中。它是进一步学习“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儿的数的应用题”的基础。解答这类应用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和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这一单元教材重点。下面谈淡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11.
“相差关系”应用题就是九义教育五年制小学教学第二册应用题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是建立在“同样多”的基础上学习的。“相差关系”应用题由“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三种形式组成。其特点是两个同类量进行差比。如何教学以上“相差关系”的三种形式的应用题呢?  相似文献   

12.
“比多(少)应用题”在小学数学中虽然属于简单应用题,但却是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但不少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常出现一些错误,如片面理解“比多(少)”,尤其是间接叙述的题,更易造成概念不清。数量关系模糊,表现为见“多”就加,见“少”就减,不去具体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为此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掌握概念,明确数量关系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必须让学生掌握“同样多”、“甲比乙多”、“甲比乙少”、“谁多”、“谁少”、“求多”、“求少”等概念。上新课前可先复习一些旧知识,通过复习,找出两…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集中安排了两数相差关系的简单应用题。包括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三类应用题。在教学这组应用题时,只要抓住两个数的相差关系[即谁比谁多(少)],并通过这一关系,确定谁的数量  相似文献   

14.
陈老师: “求两数相差多少”,“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和“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实际上是比较两数多少的一组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求大数比小数多多少,或求小数比大数少多少;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是已知小数,和大数比小数多的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则是已知大数,和小数比大数少的数,求小数。 人教版教材考虑到学生年龄小,接受困难,把它们分开编排。  相似文献   

15.
一、练习十二的编排意图练习十二是配合学习“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而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练习十二共17道题,可分为三部分:第1~3题是配合教学例8编排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第4~11题是配合例9、例10的数学编排的“求一个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学生在练习了一定量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后,由于思维定势的干扰,以为“多”就加“少”就减,以后学习逆叙述题时,就容易混淆,发生错误。为了防止见“多”就加见“少”就减,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抓训练,理清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比多(少)”应用题,首先要让学生搞清“同样多”、“多”、“少”这些概念都是比较而言的,关键在于谁与谁比,谁多谁少,掌握其基本数量  相似文献   

17.
杨发勇 《江苏教育》2000,(10):39-39
“相差关系”应用题是低段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其中“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有顺叙也有逆叙的情况,对于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确实较难,对智力发展较迟缓的学生来讲难度更大。由于他们思维慢,分析能力又差,解题时往往会乱做乱猜,针对这情况,我教学生运用“符号分析法”,帮助学生解题,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18.
反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反叙应用题的结构,掌握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找...  相似文献   

19.
对于小学二年级“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教学,教师们普遍感到难教。其原因何在? 1、应从教材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弄清上述两类问题的实质。小学教材中出现的十一种简单应用题,其中加、减法的占五种,而最基本的加、减法简单应用题是:求总数和求剩余。这两类应用题之所以“最基本”,一是这两类应用题的教学可与加、减的意义直接联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二是因为求相差数与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教学,均是在上述两类基本题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里,编写了“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一步应用题,这类应用题是本单元的知识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把它同“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混淆.有的学生一见“多几”就用加法或见“少几”就用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