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六书"的含义及其实质 "六书"一词,最早出自<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但只有"六书"这样一个笼统的名称却无具体称谓,关于"六书"的具体称谓到汉代才有记载.汉代解释"六书"的有三家:郑玄注引郑司农曰:"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相似文献   

2.
《周礼·保氏》中有云:"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六艺"是古代中国学生必须具备的六种才能。礼、乐,分别指社交礼仪和以乐达情方面的学问,即德育能力;射、驭,分别指骑射和主事方面的学问,即体育能力;书、数,分别指识字、数算方面的学问,即智育能力。虽然国内高校的学科设置多参考西方大学,但是在专业目录的繁星瀚海中,你依然会看到一些深深烙着中国印的名字,现在就请同学们跟随记者一道去领略它们的"中国风采"吧。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谈"道",含义有三:一为路,所谓道路就是其意;二为行业规则,所谓白道黑道,道亦有道谓此意也;三为规律、本源,万物之宗,老子《道德经》中所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谓此意也。当然,佛教中对"道"也多次提到并阐述,一曰平常心,二曰正行,都出自《六祖谈经》,大体意思是明心净性,向善无执。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境不同,意思也不同。今天我们谈的教师之道,意义综合,内涵复杂,但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有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以此来打量今天的德育,我以为,我们在某些方面,缺乏的正是一个"真"字.德育当然决不能被"放松和削弱",而只能在改革中加强;但不管怎么"改革",这德育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是"真诚"的.  相似文献   

5.
在《文心雕龙》中,"声律"是刘勰十分看重的一个概念。刘勰在不同篇目中,多次提到重视声律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如《神思》篇有:"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讲作文时要依照声律安排文字;《情采》篇有:"故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讲声律是"立文之道";《知音》篇有:"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讲读文章时也要注重声律的谐和等等。其中《声律》一篇是论述声律最重要的篇目。  相似文献   

6.
正一、传统写字教育概述中国传统教育一贯重视书写教学,至少从周代开始,书写技能就正式成为教育内容。《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孔子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书",就包括了识字和写字教学内容。传统的写字教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步成熟。晋代王羲之的出现,标志着书法成为自觉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说听》是明人撰辑的一部记载奇闻异事的笔记小说集。关于它的作者,历来有4种不同的署名:一曰“陆延枝”。见《烟霞小说》本、《古今说部丛书》本及《吴县志·艺文考》等。二曰“陆粲子”。见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三曰“陆粲”。见刊印于民国四年的《说库》本。四曰“陆廷枝”。见《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北京大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六书”是古人分析汉字的理论。现在的人一般把它看作解释汉字造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周礼·地官·保氏》中记载: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是最早的关于“六书”的文献记录,只有其名,没有具体内容的说明。汉代班固《汉书·艺文志》引刘歆《七略》中的观点: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把“六书”进一步解释为汉字造字的六个基本原则。郑众为《周礼》作注时,则提出:“六书”者:象形、会意、转注…  相似文献   

9.
正有商人萧百佑自云:"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每鞭挞其子女,而三子皆学于北大。又有北大、清华二推荐生,曰朱铌、时羽剑,二人之父甚和于之。故萧号曰"狼爸",而朱、时之父号曰"羊爸"也。或曰:萧某性厉,以鞭挞之法致子女学于北大,而朱、时二生之父性温厚,以宽容之法致子女学于北大、清华,方虽不同,然殊途同归,皆良方也。而余以为不然,二者之果貌则近似,实则不然,"狼爸"之法不若"羊爸"也。昔圣人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萧某治威严,而其  相似文献   

10.
彭更①问曰:"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②呼诸侯,不以泰③乎?" 孟子曰:"非其道,则一箪食不可受于人;如其道,则舜受尧之天下,不以为泰--子以为泰乎?" 曰:"否.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曰:"子不通功易事④,以羡⑤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子如通之,则梓匠轮舆⑥皆得食于子.于此有人焉,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以待⑦后之学者,而不得食于子.子何尊梓匠轮舆而轻为仁义者哉?"  相似文献   

11.
六艺研究     
六艺首见于《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之职……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兴之:一曰六德,智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以六艺为教学科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又是...  相似文献   

12.
孔子贵"仁",为人道;老子贵"道",乃予"道"以形而上的意义,以为天地万物之生,必有其所以生之原理,此原理名之曰"道"。韩非子亦云:"道者万物之所以成也。"老子曰:"有物混成(混沌不分),先天地生。寂兮寥兮(虚无寂静的状态),独立而不改,周  相似文献   

13.
榜书浅析     
正中国书法风格各异、风采独具,并有大小之分,小的宛如米粒,大的可以过丈余,甚至更大,视为巨字,在书法上则称为榜书。据记载,写榜书其难有五: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笔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管难精。有此数难,足见榜书之贵。其实写榜书难就难在一个"大"字上,大则结构难以掌握,更难达到笔笔精到。  相似文献   

14.
六书新证     
一六书的排列次序六书之名始见于《周礼》.《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虽提出了六书之名,却没有六书的具体内容。西汉末年,刘歆在《七略》中对六书做了详细地叙述,后来班固采录于《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相似文献   

15.
<正>一、圆融的溯源与发展《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六艺"均包含身体运动和身体动作,可以说中国古代的"体育"是渗透在六艺之中的。毛泽东也在其《体育之研究》中说到"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而当今美国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要  相似文献   

16.
李白《蜀道难》描写由秦入蜀之蜀道,已为公论.然古由秦入蜀非仅一道,李白所述者何?古今注释家多阙.翻检古藉,古由秦入蜀,多由今西安始发,先至汉中以为中转,而后抵成都.《读史方舆纪要》:“汉中入关(指关中地区)之道有三,而入蜀之道有二.所谓入关之道三者:一曰褒斜道,二曰倘骆道,三曰子午道.所谓入蜀之道二者:一曰金牛道,二曰米仓道.”又“汉高祖烧绝栈道(指褒斜栈道),因别开西路,从故道(今凤县东北)出,以袭陈仓(今宝鸡).”此道古谓之陈仓道.据此,由秦入蜀,以汉中为中转之蜀道当划为南北两段:自西安至汉中为北段,其路有四,即陈仓道、褒斜道、倘骆道、子午道.此四者,虽开通有先后,兴废有变迁,然于唐代皆为通途.自汉中至成都为南段,其路有二,即金牛道(古称石牛道)、米仓道.此二者,自秦汉开通以来,通畅古今,唯米仓道路迂且遥,用之者少.  相似文献   

17.
<正>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相和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之道,在于"成万物"。天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生之道是实现原则。"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  相似文献   

18.
<正> 《韩氏春秋》分三编来写:一.韩氏源流;二、韩愈史迹;三、韩学大事纪年、成书后有以下四点体会:一、追溯韩氏源流,力破重重疑团.其一是“武穆” 二字.我们综览多种资料,将韩氏上溯至西周姬氏,以至于后稷及轩辕黄帝.在周武王姬发逝世后,由其子姬诵继位,是为成王.成王年幼,戏封其弟姬叔虞于唐(今山西晋西南一带),唐既即晋国之源.从叔虞九世至晋穆侯.我们原以为唐皇甫湜在《韩文公神道碑》中所写的“自武之穆”可能是说从周武王到晋穆侯,一脉相承,岂不合乎历史发展?但又考查数种史书,以为非也.“自武之穆”中的“穆” 字为“昭穆” 之“穆”,即儿子之意,“之”字本有两个含义:一是“到”的意思;二是“的”的意思.这里的“之”应作“的”字讲,即“周武三的儿子”即叔虞也.唐叔虞即晋国的始祖,亦韩氏之始祖.晋穆侯有二子:长子曰仇,后继其位,是为文侯.次子曰成师(桓叔),有二子:曰(?)(音驼,即庄伯)、曰万,后来公子姬万埔佐其兄庄伯攻打晋都翼城,争夺君位,数十年后,庄伯之子曰称(武公),夺得了君位,就把韩地封给了叔父万,万于是改姬姓为韩姓,名曰韩万,成为以后韩氏之始祖.这事发生在公元前709年.  相似文献   

19.
敦煌壁画阮的研究台建群阮,是一件古老的中国民族弹拨乐器。根据史料记载,它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记载阮的主要文献资料出处,有:1.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乐器》中记述:“枇杷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枇,引手却曰杷,象其鼓时,因以为名”。2.东汉应劭的...  相似文献   

20.
释“兴“——兼论比、兴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文学的表现手法、创作风格、思想内涵、社会功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鉴于前人对"兴"的不同理解,本文拟着重探讨以下三个问题(一)有所托举曰兴;(二)托事于物曰兴;(三)取象曰比,取义曰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