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97年6月1日13时19分7秒,柯受良驾驶着一辆乳白色的三菱跑车从铺设在黄河壶口山西一侧的跑道上跃出,我按下了手中的快门。“嘭”的一声,跑车落在河对岸陕西的接车台上,相机的马达声也随着停了下来。全部拍摄只用了两秒种。两个小时后,胶片被还原成图像,飞越黄河成功的瞬间被四张画面成功定格。数小时后,照片通过新华社送上国内外许多报纸的头版。  相似文献   

2.
观壶口     
我在兰州铁桥下看到过黄烟四起、翻滚奔腾的黄河,我在山西晋南看到过浩荡而又舒缓的黄河,我曾在宽阔的河面上乘船游览过黄河,我也曾在黄河岸边度过幽美宁静的夜晚,凭栏谛听黄河午夜的涛声,我曾经从东到西,或从北向南几十次跨越过黄河,应该说对黄河很熟悉了。但是认真说来,只是在我驻足观看了黄河的壶口之后,才算是真正看到了黄河,或者说真正认识了黄河。一次难得的机会,我陪穆青同志到壶口采访。他去拍摄壶口的照片,以便在他《五彩的中国》一书中收进壶口的雄姿,对我来说,这是个观察壶口的绝好机会。5月天气,晋南地区正值春…  相似文献   

3.
年方23岁的山西省吉县西关村农民朱朝晖,将在一年一度的国际旅游月开幕式上,驾驶摩托车飞越黄河天险,表演“越障碍”、“飞天桥”等传统节目,并将以自己独创的“独轮闹壶口”、“勇冲火龙阵”、“三轮闹天下”等十来个惊险项目,展示当代农民的战斗风采,突出挑战柯受良的壮志豪情,为古老的吉县争光,为灿烂的中华扬名。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社会,电视的渗透而和渗透力远远地超过了其他任何文化形式和大众传播形式。电视缩小了整个世界,破除了不同文化的障碍,给人们以参与世界性活动的机会。依靠电视直播技术,我们目睹了人类登上月球的壮举,经历了海湾战争的场面。同样,当柯受良在山西壶口这个闭塞的山沟里驾车飞跃黄河天险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电视也同现场的观众一样经历了那惊心动魄的一瞬间。电视创造  相似文献   

5.
滴水映太阳,这句哲理性的话用于概括这篇新闻调查也许是恰当的。我们从陕报记者田长山、王晓阳和刘飞所采写的载于《陕西日报吟年7月13日“文物旅游专版”上那篇“谁观念新谁动作快谁力度大、谁受益多(眉题)壶口旅游开发实际上已成为一场竞赛(主题)我省宜川与吉县开发黄河壶口旅游的初步调查幅u题)”中感悟到这个标题抓住了要害,是破题之作,它吸引读者饶有兴味地看看秦晋两省,宜川、吉县两县怎样在这个为世人所关注的壶口,掀开这场竞争的精彩序幕。这篇新闻调查首段160多字,写得不同凡响。壶口是山西的还是陕西的?这劈头提问很…  相似文献   

6.
钢版腊纸摆战场──忆“五日时事”小报的历程杨章这里我只忆述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南地区一张油印的四开两版“五日时事”小报的诞生和编印的战斗历程。那是抗日战争初期,在山西南同蒲路西侧,黄河龙门、壶口以东,吕梁山脉南端、晋西南抗日根据地。这里方园数百里,十几...  相似文献   

7.
在县里从事新闻工作,如何让自己的作品在全国性的报纸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所有县级同行时常为之殚思竭虑的事情。去年,我经过刻苦努力,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经济参考报、中国日报等10多家新闻单位和报纸上发表了作品。新华社的一位同志给我来信称我在新闻业务上大有提高,一时间引起了许多县级同行的羡慕。现在重新翻看一下过去的作品,回顾一下这些作品的构思、采访、写作过程,我的体会是:功夫要下在“选”字上。读者看报纸,不仅要了解“什么事”,也要了解“为什么”。为此,这就需要我们新闻工作者从深层次去思考问题,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以满足读者这一需要。新华社主办的《内参选编》1989年第45期刊登了我写的《一个农村蹲点干部的日记》。这篇稿件  相似文献   

8.
还是在少年时代,每当听到《黄河大合唱》中那雄浑有力的朗诵:“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便对黄河产生无边的遐想。后来工作了,有机会更多地领略黄河的风采,什么入海口黄河的游移不定,花园口黄河的宽阔浩荡,三门峡黄河的咆哮奔腾,兰州黄河的舒缓平稳,都曾使我感受到母亲河的博大和淳厚。但是,只有这次——金秋十月的壶口之行,才使我情不自禁地慨叹:“哦,我才看到了真正的黄河!” 车出山西省吉县县城西行一个多小时,翻过满山红叶的吕梁山,便来到两山夹峙的一段河谷,一停车便听到“轰隆隆”闷雷般的吼声,持续不断地在山谷中回荡。  相似文献   

9.
正10月,秋高气爽,山西壶口瀑布景区进入一年中最繁忙的季节,来自各地慕名前来观瀑的游客可谓人山人海,大自然的神奇令人惊叹,能亲自聆听黄河"母亲"雄浑的怒吼声是许多来客的梦想,黄色瀑布以其奔腾汹涌的气势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黄河文化的博大精深植入每个观者的心底。据统计,在黄金周期间,景区共接待游客22万余人,山西吉县,因游客的增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依托资源激活发展动力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底蕴深厚,以黄河壶口瀑布为代表的黄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为世人所瞩目。黄河壶口瀑布,位于山西省吉县和陕西省宜川县之间,在山西吉县城西南25公里处。  相似文献   

10.
老欧扔给我本世界地图1989年10月19日早晨,我从广播里得知山西、河北两省交界处发生地震,当时头一个反应是找地图。毫无疑问,新华社总社距震中的直线距离比哪家分社都近。我边看地图边用无线电话拨通了新华社摄影部副主任林川的家:“老林,地震了!”他似乎早有准备:“知道。鸭子(我的绰号唐老鸭),快到社里来!”  相似文献   

11.
我第一次注意到吴小莉是在1997年6月山西壶口《柯受良飞跃黄河》的直播现场,她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一种飒爽英姿的风采,有那么点中华儿女不爱红妆爱武妆的英武气概。之所以有这样的印象,当然不仅仅是因为她有俊朗的外貌,透过她炯炯的目光以及脸上洋溢的刚毅和自信,她在直播现场控场的从容、思维的敏捷、语言表达的准确流利都显示了她内在的实力。之后看她的《时事直通车》,总觉得她和别的主持人或主播人相比有那么点独特的地方,是那种你似乎感觉得到。有那么点可触摸又无法言说的独特。直到1998年3月19日九届人大、政协两…  相似文献   

12.
我每天看报,对新华社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同时我也是“新闻业务”的长期读者,因为栽是从事新闻教育工作的,“新闻业务”虽是新华社的业务刊物,对我的业务却很有帮助,所以我每期必看,成为它的爱好者。从最近两期“新闻业务”的“笔谈新华社的业务矛盾”栏里,看到许多讨论新华社未来发展的文  相似文献   

13.
海外媒体评论说,“神六”飞天是中国历次航天活动中透明度最高的一次。对媒体来说,这是一场盛宴,也是一次高手竞技。回过头来看这次媒体大战,的确是高手如云。以新华社为例,他们在报道中体现了三个新特点。一是垄断,“神六”发射现场的许多地方我们根本不可能采访。二是同步,新华社首次以快讯的形式实现同步报道。三是海量,新华社每天滚动发送的海量信息足以撑满所有报纸的“神六”专版。但是,我们有自己的特色和独到的资源。在报道实践中,我们紧扣特色,用足资源,做出了自己的个性。精心准备,做好功课,首战抢得先机在报道时效上,平面媒体一…  相似文献   

14.
黄河壶口     
阿成 《黑龙江档案》2009,(2):118-118
从延安乘中巴去黄河壶口,大约须走三四个小时崎曲不平的土路。这样,一行人到了壶口也快到晌午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报道北京申办2000年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的结果,首都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都作了两手准备。得,发这一套稿子;失,发另一套稿子。人民日报也是一样,充分作好两手准备。撰写评论的任务交给了我。得,发一篇社论;失,发一篇评论员文章。总之,得也评论,失也评论。 接受撰写这两篇评论的任务之后,我到北京奥申委采访新闻发言人吴重远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他是权威人士,是专家,必须虚心向他请教。我问:“能不能给我透个底,得,或是失,”他不敢下结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谁也说不准。毫无疑问,我热切盼望申  相似文献   

16.
60年前新华社在江西革命根据地诞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有了用电子技术装备的政治喉舌。这是个值得大庆的日子。而我用这个题目写纪念文章,似乎不大得体,字面上也缺少吹唢呐的喜气。但我用此题也有一番善心。因为它有点“刺激”,而现实生活又需要点“刺激”,提提神。况且,按照正统的说法,庆祝重大的纪念日,“最好的办法是把注意力集中在还没有解决的革命任务上”。这才实在,谦虚,进取,比只喊口号数成就更有用。照我看,新华社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上,在建设世界性通讯社的任务上,在发扬新华社和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上,除了堆积如山的成就,也有成堆的问题,其中之一是,“笨”得不够。我说这个“笨”,不是智力上的愚笨,而是记者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立志要成为世界性通讯社,应当说是在毛主席指示“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之后。那是1955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主符在谈到国际形势时指出,新华社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中央知道的许多情况,是通过新华社得来的;中央的许多方针、政策,也是通过新华社传播出去的。新华社是中央的耳目和喉舌。但新华社在开展国外工作方面思想保守,行动迟  相似文献   

18.
1983年9月,我和另两位刚刚分配到新华社的同志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实习。在我们第一次外出采访前,当时任山东分社社长的南振中同志跟我们谈了半个小时的话。有几句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你们刚到新华社,可能还陶醉在分配不错的喜悦里,觉得当记者可以上天入地,挺有趣的。不过你们要抹掉脑子里的浪漫色彩,要准备吃苦。不仅生活上要准备吃苦,思想上也要准备吃苦”。当时,我对这些话似懂非懂,尤其是对“思想上吃苦”难以理解。转眼就是八年。八年的新闻工作经历使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从生活上到思想上都愿意吃苦、能够吃苦,是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之一。  相似文献   

19.
人民日报去年12月26日第二版以三栏长、套花边刊登了一条68个字的新闻,二号黑体字直排标题是“黄河上游最长公路大桥动工”。这条新闻是据新华社稿缩编的,全文如下: 据新华社银川12月24日电黄河上游最长的一座公路大桥——中宁黄河公路大桥,于12月22  相似文献   

20.
用词要严谨     
去年十一月十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报道:黄河下游取得了三十六年安全渡汛的胜利。这篇报道在用词上不够讲究,不少字句值得进一步推敲。报道说:“千百年来,黄河一遇到四、五千秒立米的洪水就决口泛滥的险恶历史,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成绩是空前的。但从黄河治理的历史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