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待查档利用是档案管理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它一头连接着档案与档案工作,另一头连接着社会各方面利用者,代表着档案馆工作的对外形象,也是对档案基础工作的检验。接待工作者如何通过档案馆的对外服务窗口,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架起档案工作与社会需求的“桥梁”呢?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二字时刻记在心里。  相似文献   

2.
一、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接待工作接待查档利用是档案管理业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实现档案工作社会服务价值的重要手段。它一头连接着档案与档案工作,另一头连接着社会各方面的利用者,是档案基础工作的检验。接待工作者应通过档案馆的对外服务窗口,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以人为本,将服务时刻记在心上。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1.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对外宣传与提供利用的窗口与途径。档案馆通过档案网站快速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并了解档案用户需求,把握档案利用的规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社会利用档案意识。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技术手段,馆藏是档案信息建设的基础与核心。档案馆提供现行文件服务,一方面丰富馆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创新,档案馆职能的创新;档案网站中现行文件服务建设是档案信息化的一部分,是档案馆创…  相似文献   

4.
徐春祺 《兰台世界》2003,(12):14-14
信息时代给基层档案馆最大的冲击,就是过去那种封闭半封闭的管理体制、落后的管理手段、单一的服务方式。适者生存的道理告诉我们,档案馆要生存、要发展,就要走出一条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路,这就是将档案馆融入社会,服务社会。档案馆面向社会,是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保存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工作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服务社会。各级各类档案馆内存储着大量的档案信息,将档案信息服务社会,使死档案变为“活”档案,既是党和政府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工作适者生存谋求发…  相似文献   

5.
一、背景 1.档案信息化建设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对外宣传与提供利用的窗口与途径.档案馆通过档案网站快速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并了解档案用户需求,把握档案利用的规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社会利用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6.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城建档案馆对外服务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建档案馆作为城建档案的接收、管理中心,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对外提供服务的方式实现城建档案的价值.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作为原始凭证的城建档案的利用范围正在扩展.而城建档案馆现有的服务能力制约着城建档案在更大的领域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提高城建档案馆的对外服务水平,全方位、多层次地对外服务,是城建档案馆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档案馆档案服务工作,是档案服务社会的窗口。随着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县级档案馆在丰富馆藏、提供档案服务方面的不足逐渐显露出来。目前,县级档案馆普遍存在着档案信息资源贫乏、结构较单一、检索手段较落后、档案现代化管理设施不到位、档案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的现象。笔者在从事日常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满怀希望前来查档的档案用户,由于查找不到所需档案资料所表现出的无奈神情。究其原因,主要是档案资料收集不齐全,应归档的文件材料没有归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个人利用档案的情况愈来愈多,对各种与个人利益息息相关的档案需求也愈来愈大,而县级档案馆几十年不变的被动服务模式:“查查看”、“你查我调”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社会对档案馆工作的新要求。满足广大档案用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需求是档案馆工作的根本目的。这本身也是档案馆对社会作出的承诺,我们没有理由不践行。  相似文献   

8.
外交部档案馆作为一个部门档案馆,目前主要服务对象是外交部机关,同时也为外交史研究以及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提供档案服务。我国各驻外代表机构也保存着数量不等的档案,以便在对外活动中查阅。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外交活动空前活跃,因而外交档案利用人次、利用量逐年增加。这给外交档案利用工作的开展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9.
章慧 《浙江档案》2006,(10):53-54
县级档案馆作为国家的基层综合档案馆,是档案工作与社会、老百姓直接对接的窗口,它的服务取向,决定着档案工作的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因此,县级档案馆的工作必须顺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顺应老百姓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突出“以人为本、利民为先”的服务取向,在服务理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重点与热点。其中档案网站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档案馆对外宣传与提供利用的窗口与途径。档案馆通过档案网站快速及时提供档案信息服务。并了解档案用户需求,把握档案利用的规律,提高档案工作质量,增强社会利用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1.
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的这一本质属性,同时也揭示了档案馆的社会性和服务性。随着改革开放新形势的需求,档案馆的社会服务性也发生了变化,面临着社会服务功能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关于档案馆建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馆是集中统一保管档案的重要基地,是各项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因此档案馆的建筑应与时俱进,以利对馆藏档案信息实施智能化管理和服务功能的拓展。本文重点就档案馆建筑的重要性和原则、建筑的开放性与保密性、实施智能化管理以及对外服务功能的拓展诸方面阐述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萍 《上海档案》2007,(3):20-21
档案馆利用服务窗口的接待工作是档案馆的一项常规性工作。在档案利用服务中接待方法是否得当,不仅影响档案利用服务的质量,同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为此,我们要在档案利用服务过程中讲究接待艺术,提高接待质量,进而全面提升档案馆的对外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拓展档案馆的服务功能出发,围绕档案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编研利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通过对近年来档案馆工作的分析和调研,认为,做好档案馆的对外宣传是拓展服务功能的关键,而做好档案馆的编研工作又是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可以促使档案利用效果的转化,以其达到利用介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档案馆的接待利用工作一直都被称为档案馆的“窗口”,它是档案馆对外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随着档案馆丰富馆藏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社会档案意识的逐步增强,档案馆接待利用工作的查阅内容和服务对象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查阅内容由过去以提供文书档案为主转变为现在以查阅婚姻、村建、房产等专门档案为主;接待利用的服务对象由过去以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转变为现在以企业职工、城镇居民、乡村农民等普通百姓为主。一方面,档案馆接待利用的人次、卷次呈稳步上升的态势,服务对象越来越广;另一方面,档案馆现有的馆藏内容以及服务能力、服务方法、服务水平等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公众的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16.
档案馆是一个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资源的场所.接待利用工作是践行档案工作服务性的重要窗口。这个岗位服务的质量、水平不仅直接反映和影响着档案馆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而且有助于发挥档案工作“资政惠民”的作用。从近几年档案接待利用情况和社会对档案资源的需求进行分析.加强档案馆接待利用工作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正>档案馆一直在做着服务性的工作,笔者在长期的档案工作实践和思考中,深深体会到,在关系到档案馆社会角色定位的问题中,档案馆的服务性是关键所在.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档案馆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着重要意义.(一)说到档案馆的服务性.就应先说什么是档案,什么是档案馆.简单的说,档案是作为历史记录保存起来的备日后查考的各种各样文件.而“档案馆是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的设置是为了更好地、系统地、全面地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信息咨询是档案利用的一种新方法,它连接着社会、档案馆和档案利用者,推动着档案馆面向社会,面向公众发挥档案馆的社会功能。目前,我国档案信息咨询刚刚起步,正处于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用过渡的阶段。本文从城建档案馆开展信息咨询服务的必要性、优势、不足与对策、举措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为城建档案信息咨询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级综合档案馆在档案事业中的主体地位是不容怀疑的.综合档案馆与档案室从不同的角度承担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各方面工作提供服务的职责.要重新审定专业和部门档案馆的性质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收集档案的范围,改进接收方策,强化档案的接收与征集工作,同时依靠法制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基层档案室室藏基础薄弱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工作对外服务的功能逐渐扩大,个人档案寄存工作越来越被社会所认识,一些综合档案馆个人寄存档案业务有所增加。在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