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元学者的词源学研究是从"右文"研究开始的,最早的研究者是王圣美。张世南、王观国等进一步申说了王圣美的学说。宋代郑樵提出了形声字演变中的"母子衍生说"。宋末元初戴侗的词源研究具有开拓意义,从形声字声符入手,梳理初文和孳生字之间的关系,系联了不少同声符的形声字,他所做的工作实际上就是同源词的系联工作。戴侗词源研究的另一个特点是从声音上贯通古今雅俗词语,寻找它们之间音义上的联系。系统总结宋元时期的词源学研究,对今天探讨这一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但它并不只是用表意的方法来记录语言的;因为,在汉字中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形声字及一些纯粹借音的假借字。它们是糅合了表音方法而创造的。形声字由表示读音的声符和指示字义类别的义符构成。根据声旁的读音常常可以类推出形声字的读音,例如:“厮、琦、诿、绅”可以从其声旁“斯、奇、委、申”得音。正因汉字的这一特点,我们遇上不会认读的形声字,常依声旁读其音,也就是“认字认半边”。可是,存面对众多的形声字时,我们常发现“认字认半边”形声字只有少数;如果你读“伛偻”为qūlóu,“风流倜傥”为“风流zhōu dǎng”,则诒笑大方。 按理说,声旁应该尽可能精确地表示形  相似文献   

3.
汉末至南北朝时期的传注里记录的破读很多属于构词现象。从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到王力先生的《同源字典》,前贤时彦对上古汉语发生过的变声构词现象或自发或自觉地进行了艰苦的摸索,并且取得了很多成绩。目前,系统理清上古汉语变声构词研究的状况,对确认研究方向,加快研究步伐,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现行的汉字当中。形声字的数量占绝对优势。因此。本文试图从分析形声字的结构特点入手,谈谈如何纠正错别字和其它利用形声字的问题。但是,形声字是后起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是它的先驱;如果没有象形、指事、会意这三种文字,形声字就没有产生的条件。所以,在谈形声字的时候,还得先从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说起。 象形——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具体事物的形状,叫做象形。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字叫象形字。例如“木”:中间是树干,上面是树枝,下面是树根。其它如日、月、山、水也都是象形字。  相似文献   

5.
形声字占现代汉字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要全面认识现代汉字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必须研究形声字.而目前师专《古代汉语》形声字的教学仍旧停留在介绍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一般规律和形声字的造字方法、结构形式阶段,这极不利于学生对形声字的掌握,因此,还必须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对形声字的教学内容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以谐音象征的方式来隐喻美好祝愿,是中国自古以来广为流行的以祈福求吉为主旨的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英语和汉语的谐音对比,特别是新的时代条件下的谐音现象与材料,来探究汉语中谐音现象众多的原因以及吉祥文化在汉语中的丰富表现。  相似文献   

7.
汉语是世界语言中少有的几种带有声调的语言之一。汉语声调是大多数外国留学生汉语学习最难克服的障碍之一,这使得留学生汉语声调的偏误成了一种常见现象。为改变这一现象,教师应从学习者的零起点阶段抓起,重视声调教学。本文分析了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偏误产生的原因,指出了声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对策,以期提高零起点留学生汉语声调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妈妈”考     
“妈妈”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中有着广泛的内涵,这是方言称谓词张力的体现。通过对“ma”的语音演变及“妈”字源的考察,揭示出它的同源词产生的渊源;并通过“妈”、“妈妈”在汉语方言和隐语中的应用情况,揭示出它们所折射的汉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避讳心理、阴阳观念和宗族血缘观念。  相似文献   

9.
由于海外学生脱离了目的语的语言环境及文化环境,在非汉语环境下的文化教学较之在汉语环境下的文化教学就更加重要,必须引起海外汉语教师的充分关注。海外文化教学的目的是消除误解,误读,加强沟通。在文化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词语文化附加意义和交际文化的教学,并且在讲授过程中应重点教授现行文化。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交际中应践行现行文化,否则,我们的文化教学可能会害了学生。我们在文化教学过程中也不应试图完全消除“中介文化”现象,使学生完全中国化。学生语言流利、准确、恰当、交际顺畅,并符合普通中国人的交际规则是我们汉语文化教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欧化现象是鸦片战争以来英汉语言接触的产物。借助汉语语料库对“被”字结构在不同时期汉语文学作品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考察,可以验证以往汉语欧化研究中对“被”字结构的各种讨论。欧化对汉语本体带来影响,汉语语法欧化的实质就是欧洲语言形态成分在汉语中的借鉴和使用,其结果就是造成汉语中出现了大量复杂、冗长的句子,而这种语言特点已经成为汉语的一种不得不接受的变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