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护生画集》一书六集已在中国出齐,海外版本的情况尚未作整理。特别是第一集,海外版本颇多。在佛教源头的印度,著名的梵文学家拉固·维拉于1954年翻译出版了《护生画集》(第一集)的中英梵三语集于一体的版本,命名为《中国诗画中的不害思想》,希望辟出一座神龛,以此令“不害”之道永放光芒。不害思想是印度众多宗教的共同基本准则。丰子恺《护生画集》第一集诗画中的和谐相处、爱物如己、感悟生命等护生主题与印度不害思想如出一辙,体现了中印传统文化的共同特质:和平仁爱、戒杀护生。这对今天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提供了宗教和民俗两个维度的伦理资源。  相似文献   

2.
王晓君 《中文自修》2011,(11):47-48
平时喜读丰子恺《缘缘堂随笔》。每读一篇,我脑海中便会浮出现出银髯飘拂,微笑谦和的老人,他仿佛在和我谈教育、谈艺术,他那慈爱、率真、明净的人格修持会让我感悟,使我从容而快乐。最近,因结佛缘,朋友送我一本创作时间长达47年的《护生画集》六集,共4 50幅,读来备加亲切。《护生画集》原先是丰子恺为其师弘一大师50岁而作的50幅作品,由丰子恺作画,弘一大师作诗并书写,一画一诗相对照。"初集"中有一幅《松间的音乐队》很有情趣,画面上,草庐一司,柴扉畅开,河水淌淌;屋前,青松参天,鸟鸣成竹,和谐  相似文献   

3.
易灿  郭琨 《文学教育(上)》2014,(17):138-141
儒家伦理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具有独特的生态观。本文重点挖掘和梳理了儒家中的“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取之有度、参赞化育”等生态伦理智慧,对于进一步增强人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提高人们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性,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生态意识和理论支撑,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阐述中职护生生态体验德育的主要内容,以南宁市卫生学校为例,探讨中职护生生态体验德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儒家之道本质上是治国之道、管理之道.儒家管理智慧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以义为重,以和为贵,以中为用.本文从"为政以德"的管理方式、"修己安人"的领导方式、"义利合一"的经营方式等三个方面揭示了儒家管理智慧主要内容,突出了儒家管理智慧对于当代管理活动的独特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应的时代需求,择取《论语》中对学习、礼仪和德行的经典阐述为融入大专护生英语教学的文化内容,从新的时代视角进行阐述,赋予经典内容以新的内涵。在英语教学层面上体现内容和文化上的创新,同时在职业教育角度辅以人格、道德的正面熏陶。  相似文献   

7.
《老子》生态智慧与生态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尖锐化。该文通过对老子丰富的生态智慧及其核心概念“道”和“无为”的重新解读,为生态教育实践提供了生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现,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有三大主流,即儒家、道家和释家(佛),而释家尤以禅宗为最重要。这三大主流,全部充满和洋溢着和谐与共生的生态智慧,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生态观,这对指导当前的审美教育,消除应试教育的弊端,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0.
儒家自然观中物我一体、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用之有节的生态观,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传统文化意义上的理论指导。尽管基于农业文明的儒家自然观不可能建立起现代意义的生态理论,但其朴素的生态伦理理念对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儒家政治智慧是我国儒家政治伦理的精华,它蕴涵了许多宝贵的治国思想,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这些治国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设和谐社会,实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改革用人机制和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作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自然哲学观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主要表现为其哲学观中“物无贵贱”的生态价值现,“道法自然”的生态发展观和“天人合一”的生态道德观.研究庄子的生态美学,对于今天生态文明观念的树立和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庙延续至今,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它如同自然界的生物一般,因受多种自然、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形成了自身特殊的生态。从生态的角度认识、考察、解读文庙,是当前进行“文庙”及“文庙学”研究的一个新尝试。通过对湖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宁远文庙发展历程的考察可知,自然生态是文庙生成的土壤;人文生态是文庙存在的灵魂;社会生态是文庙延续的动力。文庙与各种因素不断地交织和交融后,所形成的既具国家意志又具地方特色的“庙学合一”的生态教化空间,是文庙生命力的根基和保障。同时发现,文庙生态的存在对当代文化教育发展及学校建设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楠 《时代教育》2009,(5):82-83
色彩静物写生课是建筑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在色彩课中提高学生的以色造型能力、审美意识和色彩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发挥学生在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建筑学美术课教师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幸福是多个学科共同关注的话题,伦理学、经济学、心理学对幸福的研究都为教育学关涉幸福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思想素材。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幸福可以说是人需要培养和有待发展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需要通过好的教育特别道德教育来磨砺。道德教育要改变长久以来幸福目的失缺的状况,倡导道德智慧教育,让道德教育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以人生幸福为价值追求,提升学生的道德智慧水平及幸福生活的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感受、体验和创造幸福。  相似文献   

16.
教学文本是一种内含价值的符号系统,教学阐释、理解主体基于自身的经验接受文本意义或生成意义。这决定了教学中的文本阐释始终处于两难,这种两难就是解释学发展史上所谓的理解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理解的趋同性与创造性以及:意义的确定性与多元性的“解释学冲突”。在化解这种冲突,解答新课程教学出现所谓的“预设”与“生成”的困惑等方面,儒家经典的文本阐释智慧能给人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7.
孙倩 《宜宾学院学报》2007,7(8):116-117
宋代是中国绘画史上极重要的时期,这表现在宋代画院绘画不仅具有高度的写实性,而且进一步引入了"以诗入画"的美学原则。本文以宋代院画家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为切入点,阐述宋代画院绘画"以诗入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德育存在于生活之中,实践生活教育是实现“以人为本”的重要途径。人文智慧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悟性和创意,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迈向成功之路必备的重要素养。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良好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学校教育的实践情境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基本场景。在这一场景中,教师的专业活动依赖一定的知识基础,即“教师知识”。教师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对经验的反思与重构而积累起来,体现出很强的实践性,又被称为“缄默知识”。在这种意义上,教师知识是一种来自专业生活场景的实践智慧。通过教育叙事可以有效彰显这种实践智慧,从而促进教师之间的智慧分享,达到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生命是灵动的.把生命的自然灵动转变成生命的自觉灵动尤其是人类生命的自觉灵动,是教育发生、发展的前提,也是教师走近并表达哲学智慧的必然途径.教师哲学智慧形成与表达的过程就是教师主体性张扬的过程.教师的主体性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精神气质的灵动与自觉,进而引发教师教学个性的灵动与自觉.三者交互融合,自然体现出教师的哲学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