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动词的重叠形式是表示动作量的。朱德熙先生说:“所谓动作的量,可以从动作延续的时间的长短来看,也可以从动作反复次数的多少来看。前者叫做时量,后者叫做动量。”在现代汉语中,动词重叠都表示“时量短”或“动量小”,如“看看书”、“理理发”之类。(《语法讲义》第66页)  相似文献   

2.
释“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既可以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也可以充当虚词或虚词性语素。1充当实词或实词性语素1.1“一”为数词①用在重叠的动词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的“短暂”、“尝试”等。如:试一试、瞧一瞧、歇一歇等。②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表示“短暂”、“轻微”。如:昙花一现、不屑一顾、看一眼便走等。③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接着说其结果。如: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石头踢开等。④用在动词前,表示一下子。如:一举成名、一劳永逸、面目一新等。1.2“一”为序词如:一误再…  相似文献   

3.
<正> 动词的重叠不是重叠动词。动词的重叠是语的重叠,重叠动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动词的重叠在《水》中有四类。一、AA 类(A 代表原动词)*①倘有不然,难以相见,保重保重。(4·52,间隔号前后数字分别表示中华版的卷数和页数)②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讲话,商议些事务,专等专等。(10.119)“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分别等于“保重,保重”“专等,专等”,它们是一个动词(如“保重”)或者是一个动词性词组(如“专等”)重复出现两次,构成一个联合谓语,故是语的重复,而不是词形的变化形式。从语义上看,动词的重叠与重叠动词一样都有附加意义。《水》“AA 类”的动词重叠共出现4例,这4例都表示动作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藏语系有四个主要的语族:汉语族、侗台语族、苗瑶语族、藏缅语族.汉语、侗台语、苗瑶语之间有好些等同的特点,最明显的是宾语在谓语动词后;这跟藏缅语族的宾语在动词谓语前正好相反.而以甲骨文为代表的殷商时代的语言,作为汉语的古老形式,是否更多地保留了汉藏共同语的遗迹,单从甲骨文语序上似乎很难确定.  相似文献   

5.
一、重叠瑶语标敏方言动词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是能用重读和重叠的形式表示动作发生的程度及变化,并以形态变化方式显示程度变化和等级差别,即“级”的语法范畴。具体运作是用重读表示“较高级”,用重叠表示“很高级”。用重叠加构形变调①表示“极高级”。例如: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动词重叠以后重叠的前后两个音节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后一个音节的词性没有发生变化,仍然只纯粹表示动作或行为,前一个音节的情况就不同了,它的词性已经起了变化,不再是纯粹表示动作行为,而是成了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程度及其变化,起修饰后一个音节…  相似文献   

6.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的一个词类。它的词汇充实而多采,能表达各种各样的,有时是极其细微的意义,它在语法上有重要的结构功能,在句中起组织其他句子成分的作用。所以,它在语言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词类。学习和研究任何一种语言,都要非常注意学好和研究透它的动词。柯尔克孜语是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一种语言,它与阿尔泰语、哈卡斯语。图瓦语、肖尔语较近。从结构上看,柯尔克孜语也是黏着语类型的语言,它的形态变化多,构词附加成分和构形附加成分丰富,特别是动词的形态变化更多一些。本文拟对柯尔克孜语动词的一些特…  相似文献   

7.
英语动词,就其词汇意义而言,可以分成两大类,即状态动词(Stative Verb)和动作动词(ActionVerb)。动作动词又可以分为两类:表示持续动作的动词中有一小部分动词,它们所表示的动作几乎短到没有持续时间,动作一经发生,转瞬间就消失。因此,把这类动词称做“瞬间动词”(momentay verbs)。常见的瞬间动词有: jump, nod, kick,catch, Put, fall,throw, alap,seize, Strike hit等。正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的动作在瞬间就完成,所以它们与…  相似文献   

8.
关于动词AABB重叠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的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成AABB式,以形式上看,动词AABB重叠式有“AB”扩展式和“AA+BB”式两种。重叠式的语义也有了某些变化。重叠式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充当谓语、壮语,也可以充当定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很少充当补语。  相似文献   

9.
根据文言语法关系的定位分析,动词和形容词一般不能作主语、宾语以及定语的中心词。如果把动词、形容词用作主语、宾语或定语的中心词,那么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就不再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某种性质特征,而是表示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的名称;或者表示与那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特征有关的人或事物。这时这种动词或形容词,在意义上已有了实体的概念,在词性上也就活用作名词了。动词活用为名词,其具体规律有以下五条: 1.如果把一个动词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那么该动词就活用为名词。如: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动词“伏”因在句中作为动作的名称来使用,又  相似文献   

10.
“when,as,while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时,各自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用法上也有区别。”一、when表示“当……的时候”。从句中既可用延续性动词,又可用非延续性动词,这些动词既可以表示动作,又可表示状态。从句中的动作既可和主句的动作同时发生,又可在主句的动作之前或之后发生。如:  相似文献   

11.
在山东省胶州市的土语中,“着”有着与普通话不同的用法,“着”可以用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的可能;可以附加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形容词、名词后边表示状态等等。胶州话中“着”的分布很广泛,使用的频率很高。  相似文献   

12.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时间表达特点来看,英语中,时间词语或其他成分只能是辅助性的标记,动词才是时间表达的必要条件,不可缺少。英语动词的过去时有使用的强制性,而汉语中表达时制的方式不仅仅局限于动词后加语法词语,时间词语、补语等成分等都可以表达时制。“了”表示“先时”,先于参照点的时间。英语的所有动词都有过去时的形态变化,而“了”的运用得受动词的性质或句子情况的限制。英语用不同的动词形式表示绝对时制和相对时制,而汉语的“了”既可以表示绝对时制,也可以表示相对时制。  相似文献   

13.
现在完成时是初中英语语法的重点之一。它可以表示过去发生的某一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并可以和以for或since引起的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也可以用在以“howlong”提问的句子中,句子中的谓语动词一般为延续性动词。但是,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是短暂的,这类动词叫非延续性动词,如:come,go,reach,arrive,leave,borrow,buy,join,die,begin,start,finish等。在现在完成时的句子中,非延续性动词作谓语动词时,不能和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同学们在使用这两类动词作谓语动词时,常常出现错语。例如:(误)Tomhasboughtthebookforawee…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56个民族。除汉语族外,其余55个民族习惯上称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超过千万,回、维吾尔、彝和苗族的人口也都在五百万以上。我国少数民族使用语言文字的情况是相当复杂的。一般是一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但有的民族却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如裕固族中,有的使用属于突厥语族的西部裕固语,有的则使用属于蒙古语族的东部格因语。瑶族大都使用属于苗瑶语族瑶语支的勉语,少部分人则使用属于苗瑶语族苗语文的布努语,另一小邵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侗水语支的拉咖语,甚而还有一小部分人使用属于壮侗语族化失…  相似文献   

15.
合成动词的结构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实用汉语用法词典》(以下简称《词典》)中所收的2638个常用双音合成动词为对象,参考一些其他的语言材料。全面考察合成动词的内部结构和重叠形式的特点,并说明不同结构类型在句法功能上的差异。一、复合动词复合动词绝大多数是由表示动作行为的语素(动素)参与构成的,这一点与复合名词、复合形容词很不相同。而且,多数动词都是全由动素按“动·动”的方式构成的,如“保卫、伴随、驳  相似文献   

16.
玉林话的“在”,除了用如普通话的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  相似文献   

17.
东乡语是东乡民族的主要交际工具,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是典型的粘着语,其语法范畴主要是通过在词根或词干上接加各种附加成分来体现,如名词具有格附加成分、动词有副动词附加成分。东乡语副动词附加成分和蒙古语大部分同源,基本意义和用法也相同,即带副动词标志的动词必须跟后面的另一个动词发生关系。由于东乡语长期处于汉藏语系语言的包围之中,东乡语的副动词出现了不同于蒙古语的特殊用法。本文主要分析语言接触视域下东乡语并列副动词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18.
古汉语中的动词,是古汉语的主要词类之一。它一般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动作、存在或变化的词。如“走”、“行”、“惊”、“惧”、“浮”、“游”、“生”、“死”、“征”、“伐”、“倾覆”、“离散”等。动词在句子中通常用作谓语,其中有许多能带宾语,可受副词的修饰限制,这是古今汉语相同的。但在古汉语里有时不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有时及物动词对所带的宾语并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有时动词可以用作名词,有时又可用作状语。总之,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动词可以活用。动词的活用,常见的有如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19.
汉语动词“体”的语法范畴表现形式“着”“了““过”的产生,有人认为:这意味着汉语孤立语特征减弱,形态语成分的增加。结合汉语方言有用形态生段(语音的内部屈折)表示动作的完成,以及藏缅语族“体”的语法范畴表现形式由形态手段向分析手段发展演变的史实,我们认为“着”“了““过”的产生意味着更为原始的形态手段的消亡,分析手段的增加,这正是孤立型语言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20.
话形式动词和形式化动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形式动词在庞大的现代汉语动词家族里,有一个特殊成员,那就是“加以”(其单音形式为“加”)。它的有无不增减语义,不影响句子的基本内容。请看下面例句:从以上例句中可以看出,“加以”(“加”)本身虽为动词却不表示实际动作,只是赋予其后的动词以某种动作,使处于静态的动同转为动态。它真正的语义和行为动作取决于其后的动词,它只有动词的形式而没有实在的词汇意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加以”这个词是这样表述的:“动同,表示对某一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加以’是形式动词,真正表示动作的是后面的动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