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什么是悬念法教学以“毛细现象”一节的教学为例谈谈什么是悬念法教学。教师出示初中见过的连通器问学生:“若往连通器中注水,当水不再流动时有何现象?”学生答:“液面相平”。教师再问:“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插入盛水容器的水中,玻璃管内的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还是低?”学生答:“相平”。则悬念诱发。接着,让学生将内径不同的两端开口的三根玻璃管插入盛水的容器中,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实验现象大出学生所料:玻璃管中水面比容器中的水面高,而且内径越细,水面上升越高。不少学生并不甘心接受这一事实,怀疑是否玻璃管内原…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实验不足之处 教材中的第一个实验是在瓶子里装一些水,用几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利用空气把水从瓶中挤出来。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做此实验时,常常闪插入瓶子里的吸管太短,接触不到水面或因肺活力不够,使水不能从瓶中被挤出来,导致实验难以成功,既影响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又常常弄得满桌是水、一塌糊涂。  相似文献   

3.
片段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生:听说过。师:谁来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乌鸦在瓶子里填石子后,水面真的会上升吗?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个实验:每个组都有一个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还有一块石头,请每组选一个同学把石头放入玻璃杯中,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水面,看水面会起什么变化。学生做实验后回答:石头放入水中,水面果真就上升了。师:想一想,为什么水面会上升呢?生:石头把水“挤”上去了。再:再做一个实验:用一只杯子装满细沙,再把沙倒在一边,取一块木块放入杯中,再把倒出的沙装回杯子里,会…  相似文献   

4.
九植物根吸收水分(《自然常识》二册P.37)变通1.挖一株带根的植物,洗净泥土,将根插入盛水瓶中(选用瓶颈细而长的洒瓶),主茎用棉线轻扎,固定在瓶口上。水面滴些植物油,以防水份蒸发。盛水多少,以使浮油层齐瓶口为准。叫学生观察并记住水位后,将其放置教室一角,叫学生随时观察水位变化情况。几小时后,即可见液面下降,时间越长,下降越多,以证明植物根有吸收水份的作用。变通2.挖同种植物两株(形状、大小尽量一致),用上法分别插入两个瓶中。一瓶盛蒸馏水,另一瓶盛土壤浸出液,让学生观察、记  相似文献   

5.
《捞铁牛》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一个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常识性故事。我们利用小学自然中物体沉浮实验的方法,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其方法是: 在装上水的物体沉浮实验盒里,下面放些砂子,表示淤泥;砂中放几个钩码,表示沉在河底的铁牛。用一根木棒拴住两只“船”(用废泡沫做成),放在水面上,“船”里装些砂,让它沉下半寸左右;再用一根细绳,一头绑在木棒中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辅导学生物理习题训练时,遇到这样一道题:一底面积为S物的物块,投入一装有水、底面积为S容的柱形容器中,物块漂浮在水面上,容器中水未溢出,则容器内水面上升的高度△h为  相似文献   

7.
有一些物理现象和问题,直接思考有一定难度,若用实验验证,则学生容易接受。如图所示,在一个装有水的容器中,浮着一个其上置有小金属块的木板。若把木板上的小金属块放入容器水中,则容器中的水面是上升,下降还是不变? 问题提出后,由于有趣,课堂气氛很活跃,许多学生作了这样的定性  相似文献   

8.
新教材“实验 2 - 4钠与水反应产物氢气检验”的材料 ,采用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塑料瓶 ,如图。此检验钠与水反应所生成的气体示意图法虽然突出了教材中“家庭小实验”灌输给学生“开动脑筋 ,到生活中广泛收集实验材料 ,为我实验所用”的思想 ,但忽略了材料的性能是否符合安全要求。笔者认为这个实验主要存在以下不安全隐患 :(1)塑料瓶熔点低 ,不能做高温反应容器。实验中因钠与水反应的剧烈放热 ,使金属钠很快熔化而脱离大头针 ,浮到瓶子上方的水面在不停地游动。无序快速运动中的钠球接触塑料瓶壁时 ,会熔化塑料瓶壁 ,钠球就极有可能喷射而…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四个必做的学生分组实验,有两个需要用到洋葱根。培养洋葱根的方法很多,但如何利用简便而又有效的方法,短期内培养出新鲜的洋葱根,是我们做教师的希望。我在多年的生物实验教学中,一直采用河沙培育发根,效果很好。 具体做法是:选取新鲜的洋葱鳞茎,首先去除老根。在水槽或其他容器中盛上一层河沙(厚度不少于5厘米),然后使沙疏松一下,再把洋葱一个个放置在沙层上,根部向沙一面并使沙稍稍没过根部。然后从上面均匀地撒水,以使河沙保持潮湿。一般只需在室温条件下,每天或隔天在洋葱上撒少量水,水可顺着洋葱流至根部,这样即可满足幼根的发生和生长时对水分和氧的需要。根据实验需要,决定培根时间的长短。一般2~3天即可长出幼嫩的根,长度可达1厘米左右,培育一周根的长度均在5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10.
在阿基米德定律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浮力和阿基米德定律两个课题组成一个教学单元,并把课本中验证性的演示实验改为探索性的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浮力规律——阿基米德定律。 先让学生观察静止在桌面上的木块,说明它由于受到重力和桌面的向上托力的作用平衡。然后,进行类比,说明静止在水面上的物体也受到重力和水的向上的托力作用。进而比较木块浮在水面上和船浮在水面上等事例,找出其共性,归纳、概括出“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水(液体)向上托它的力,这种力叫做浮力”。接着,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研究的出发点,启发他们联  相似文献   

11.
有趣的实验     
宋词 《小学生导读》2008,(11):31-31
语文《基础训练》中有一道习题,让我们回家做一个实验。我高兴地买来了糖果、火柴,准备做一个溶液的实验。我端来一盆水,把几根火柴放进水里,火柴棒像小鱼一样在水面  相似文献   

12.
1.取液体和容器中的物体为整体例1 如图1所示,底面积为50cm2的薄圆柱形容器内盛有水,水面漂浮一木块,木块上放有重2N的金属块.当把金属块从木块上取下, 容器底所受压强改变多少?容器中水面高度下降多少?(g=10N/kg) 解将金属块和木块以及容器中的水视为一整体,则原来整体对容  相似文献   

13.
直击后脑勺     
1 水幕纪实电影都说滔滔江水记载了无数历史,只可惜无法为人们亲眼目睹——水幕纪实电影再现历史!它内部的时光倒流装置能将水面所倒映过的画面重新连接并播放出来,形成一部纪实电影,引发人们对真实历史的探索。水幕纪实电影机的外观分为以下部分:水面容器,水面稳定器及时间调节钮。取黄浦江中的水盛入水容器中,保持水面稳定,将时间钮旋至民国时段,就能看见旧上海的一幕幕情景,这可是任何一位导演也无法再现的真实景象。李阳(华中师大附中)  相似文献   

14.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大家都有目共睹.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角度,都希望物理实验既有趣又有用,既有量又有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教师为了完成实验任务,勉为其难地做些有量无质的实验,而学生也为了迎合老师的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而看些有趣却低效的实验.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笔者尝试着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根的作用》时,我设计了“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实验。学生在试验中不仅发现了试管内的水量减少,而且发现了植物叶的多少与根的吸水多少有关。  相似文献   

16.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大家都有目共睹。无论从教师还是从学生角度,都希望物理实验既有趣又有用。既有量又有质。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会遇到些难以克服的困难,教师为了完成实验任务,勉为其难地做些有量无质的实验,而学生也为了迎合老师的课堂教学顺利展开而看些有趣却低效的实验。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笔者尝试着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 1所示 ,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 ,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 .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因音叉需在管口上边固定使玻璃管的提起高度受到限制 .若音叉也随着上移 ,易产生多普勒效应 ,致使实验效果不理想 .笔者认为 ,该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效果比较好 .如图 2所示 ,粗玻璃管的一端用橡皮塞塞紧 ,橡皮塞中塞一金属管 ,粗玻璃管与音叉用支架固定套牢 ,先向左侧储水容器中注入适量的水 ,提高左侧储水容器 ,使粗玻璃管中水面接近管口 ,慢慢降低左侧储水容器 ,待玻璃管的水面降低到某处 (记位A) ,如果能听到很响的共鸣声音 ,说明这时管内空气柱的频率和音叉的固有频率相同 ,使空气柱产生共振现象 ,这是第一次共鸣 .此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中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水面处是波节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管内空气柱的长度为l0=λ4,原理如图 3所示 ,若玻璃管足够长 ,把水面继续降低 ,可听到第二次共鸣声 ,此时水面处为波节 ,管口处为波腹...  相似文献   

18.
统编教材自然第四册第65面,有一个“植物用根吸收水份”的实验,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用根吸收水份,并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教材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是取一个试管和一棵幼苗,在试管里装大半管水,把幼苗的根漫在水里;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防止水份蒸发到空气中去;然后把试管口塞好,在试管壁上标出水面的高度。按这种方法进行演示实验,至少要到第二天才能见到实验结果,不利于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植物用根吸水”的滑晰概念。为此,我根据学校的实验条件,设计了两种“植物用根吸水”实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是沉还是浮准备海绵、肥皂、空容器、装满东西的容器、漂浮玩具、不会因浸水而毁坏的小玩具。把每件物品放入水中之前,问宝宝:“你认为它会沉下去还是浮起来呢?”适宜年龄:3岁~5岁水的压力将一根塑料管的一头放入装满水的桶中,用嘴对着另一头吹气。如果水管口子接近水的表面,就很容易吹出气泡;但若将水管插入水底,吹气时要困难得多。这就证明水底的压力比水面的压力大。适宜年龄:5岁~7岁打水漂在家长的陪伴下在水边选一块扁平的小石片,使劲将它沿着水面抛出去,石片会一次一次从水面上弹起,最后沉入水底。比比看,谁抛出的石片跳跃的次数最…  相似文献   

20.
在人教版高二学生实验四“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中,需要用油膜实验器来测分子的大小。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做这个实验就很难成功。我们经过反复试验,仔细分析,找到了使实验成功的小技巧。一、撒粉要均匀布满浅盘如果按照油膜实验器说明书介绍的方法做,在塑料浅盘中注水,使水深为2cm左右,待浅盘中的水在静止状态时,手持筛网,将专用粉渐渐撒往水面,撒粉浮在水面上出现的是中央厚,四周薄,再怎么注意手法也达不到均匀的效果。当把一滴油酸溶液滴入水面中央时,撒粉就不能被推开,仅仅是一小洞;若把油酸溶液滴入边缘时,就会出现无数条小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