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判思维是指对所看到的现象和事物的性质、价值、精确性和真实性等作出个人的判断,并有独立的、综合的、有建设意义的见解。怀疑、否定、创新、超越是它的特征。它是对“旧”的扬弃,对“新”的建构,相对于单向度的认同思维,它具有双向度,甚至多向度的特点。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创造型人才。笔者认为,批判思维的培养在创新教育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1 批判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就是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1。它是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目标、点燃创新激情和灵感的动力源泉。批…  相似文献   

2.
黄彬  王永 《四川教育》2010,(7):65-65
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中,出现了一些“伪批判”“无关批判”“自我炫耀式批判”等低效批判问题,还有,培养批判意识,怎样切入?从哪里切入?这些问题往往被老师所忽略。要进行深思熟虑、理性地批判,我们不仅要关注这些问题,而且要在面对和解决中规避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试论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世华 《化学教学》2002,(10):15-18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科学发展史反复证明:批判是创新的源泉,是科学发展的原动力。本文仅在化学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探讨培养学生批判思维能力的意义、障碍、环境、视角及注意的问题,力求对中学化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生有了问题,有了批判,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培养学生批判意识,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数学更是如此,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勾勒。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十分重要,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培养创新精神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创新思维或创新性格的形成与发展。语文课堂应当是有疑义的课堂。鼓励学生向文本“发难”,大胆提出疑问,既自主探究,又交流互动,努力开启思维之门。例举张之路的“反悔”,鲁迅的“风筝”,范文正的“轿子”,王安石的“棒子”。总之,教师要善于拓宽学生思维自由度,提供新颖的视觉平台,注重引导他们对文本的审视、质疑甚至批判。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面对21世纪的人才竞争,体育教学必须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创新氛围,激发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人格,提高审美能力,把“要我学”的被动选择变成“我要学”的主体行为。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发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号令 ,并且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也就是说 ,我们的教育(当然也包括基础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 ,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而目前我们的“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相对滞后” ,要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教育本身要创新 ,要深化改革。这是我们要深入…  相似文献   

8.
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创新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发展一般来说是创造性活动开始的。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要实施创新教育,就一定要提倡对现有知识成就的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批判精神使得创新教育不会停留在简单传播和模仿的层面上,而自由精神使得创新过程中一切批判性思维方式得到切实的保护。批判精神和自由精神是创造人才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倾向。要从多方面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进行改革,重点是树立新知识教学观、教学互动观及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勇于创新的意识,实施问题情境创设、创造兴趣激发、激起思维高峰、营造民主氛围的策略,培养学生生疑好问、发散思维、动手实践及评价批判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造就“创新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一、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是关键。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明确时代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主阵地的意识,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潜能,且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自主活动——创新实践而形成的。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保证“一桶水”常活常新。面对新事物、新知识,孩子们已经走在了许多老师的前面,教师的“充电”和“补氧”是创造…  相似文献   

11.
批判思维是创新的前奏。在语文教学中,要给予学生批判思维的时空,让其独立思辨,表达个性观点;要培养学生批判思维的意识,鼓励质疑,勇于挑战权威;搭建学生批判思维的平台,强化交往,创设交流情境;指引学生批判思维的路径,多元迁移,提升语言能力。这样,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就会形成。  相似文献   

12.
批判阅读是新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鼓励学生质疑,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培养学生的批判阅读能力,从而能培养出具有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关键在于创新思维的培养,批判思维的形成。批判思维与创新思维互为基础、互为补充,开发人的批判思维就是开发人的创新思维。实施批判思维教育,不能停留在批判思维技能的训练和批判思维教育的质疑上,而要把它看成是一种对人格的完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有意或无意地进行了有关批判思维教育,但对学生进行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时,一直没有课程化、制度化,对于什么是批判思维教育?批判思维教育具有怎样的特征?往往是教师各解其道。学生自悟其理。而实施批判思维教育的必要性,以及怎样实施批判思维教育,更没有多少人去探讨。为此.笔者就上述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以就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4.
邢建华 《陕西教育》2004,(12):14-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创新精神提到了强国富民的理论高度。笔者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对此要有清醒认识,要着力营造“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挑战,世界各国制定了各自的人才战略。美国提出培养“高情感和高技术平衡的美国人”;日本提出实行“全人教育”,要“造就世界通用的日本人”;德国提出要加强科技知识的教育,加强创新精神的培养;我国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人文批判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人文批判的结果和延续,没有人文批判就没有科学的创新。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批判意识和思维进行论述,并相应提出在培养学生批判精神的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要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而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学生敢于说“不”。政治课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勇于独立思考,拒绝对知识简单复制、对观点全盘照搬、对问题肤浅认识,并能初步对所学知识、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作出符合科学价值取向和人文精神判断的能力。本文就结合中学政治课教育教学的实践,探…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创新,关键是要有创新人才。因此,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日益凸显起来。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后,培养创新精神的研究更加广泛,使教育改革呈现出勃勃生机。为了把培养创新精神的工作落到实处,我们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结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9.
创造 ,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开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具有创造能力、创造个性的人才。在英语教学中 ,我从以下两方面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培养。一、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情导思。在中国 ,从古代起就有许多教育家提出过很多好的教育原则 ,如“温故知新”、“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思结合”、“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熟读精思”等。在近代 ,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注重启发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积极主动的创新精神。而实际工作中 ,…  相似文献   

20.
吕丽雪 《考试周刊》2013,(82):45-45
“新语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面对新世纪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着手。以此反思作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依赖于“语文课本提供的素材”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感受”,将两方面相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这些“事实”中寻求新的关系,找出新的答案.这其中蕴涵创新思维的构成。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