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例如: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要"走进教材,走出教材";等等,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王艳玲 《小学生》2013,(8):49-49
新课标对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是简单地学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引子"或"材料"。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情境设计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发展学生的双基而创设,对数学知识的产生、生成、发展起到先导性的作用。问题的设计教学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引申和拓展,就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学的要求。一、课堂引入环节的设计——师生沟通情感、建立信任的基础对于小学的学生而言,课堂的引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教材选文的"定篇""用件""样本""例文"四个不同类别的角度,结合具体教学案例,阐述"用教材教"的四种教学主张。分别是:珍视"定篇"的文化传承,"用教材教"不可绕过"教内容";发现"例文"的示范作用,"用教材教"的重心应垂向"教方法";注重"样本"的独特价值,"用教材教"要充分关注"教过程";发挥"用件"的实作效力,"用教材教"要实现教学有效。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语文教材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变革.教材结构形态发生了许多变化:由"经本"到"文本";由"文言独统"到"文白合一";由"文选型"到"单元型";由"混编型"到"分编型";由"单元型"到"模块专题型".结构形态变化的背后还隐含着理念的摇摆,带给实践者许多困惑,具体地说,就是教材的价值取向指向知识还是指向学生,教材内容选择经典还是选择消费文化,教材结构安排采用逻辑结构还是板块结构.教师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明晰这些问题能够给教材的编写者以及使用者以启迪.  相似文献   

5.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最近我在苏教版"通分"的三次教学、三易教案的过程中,如何使用现行的数学教材,有了一定的体验。现把我三次教学的情况实录如下: 第一次:照教材教 一、设疑激思,引出新课 师:(出示)1、下面每组数之间各有什么特点?说出它们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6.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言外之意",弹奏出教材文本的"弦外之音"--如果把教材文本呈现的内容看做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那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就必须做到把"海面以下的巨大冰山托出海面",让学生欣赏到"整座冰山"."3×3列联表"就不失为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解读高中数学教材、化"隐"为"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教材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它只是一种范本,但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句话我认为讲得好.因为任何教材都不能涵盖任何地区的任何问题.如果是用教材教的话,则把掌握教材当作目的了.因此,我觉得联系"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一理论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一、思考的源起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师的职责已经不是把他人设计好的课程完整地呈现出来,进而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即"教教材";而是在教学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既尊重课标、教材,又根据地域特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依据自己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对课程资源进行二次开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要,也就是"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  相似文献   

10.
新的教材观强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求教师在正确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要对其进行创造性地加工和完善,使学习素材更加丰富多彩、浅显易懂、魅力无穷,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转变教学方式,打造魅力课堂的做法:转变教师的教材观,由"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转变教师的课堂观,由"一潭死水"转变为"智慧平台";转变教师的教学观,由"灌知识"转变为"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的处理,要从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教师要做教材的主人,使数学教材向"学生学数学之素材"转变.本文从素材重建,使教材更"生活化";结构重组,使教材更"系统化"拓展空间,使教材更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等方面探讨创造性使用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教师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具有课程意识,其课程意识的强弱往往集中表现在对待教材的态度与处理教材的方式上。教材只是一个引子,一个案例,‘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紧扣课程标准而不是紧扣教材"。初读这句话我感到颇为疑惑:为什么要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什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近期学习和研读了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实施要求后,再读这段话和思索这些问题似有所悟。为什么要紧扣课标而不是紧扣教材?因为历史新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说,一般教师都能区分"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就是只关注教材本身,把教材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把教材教完或教懂教材作为最终的、唯一的教学目标."用教材教"就是把教材当例子,并以这一例子为出发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学到教材之外的知识,并能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能力上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高."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折射出两种不同的教学观念:前者囿于教材,就教材而论教材,缺乏课程观,这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它是一种封闭的、死板的、狭隘的教学观支配下的教学;后者站在课程的角度,从学科目标出发进行教学,是一种开放的、灵活的、着眼于能力与方法的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有灵活性和自主性.教材只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而使用的教学材料,并不是课程的全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教师教学越来越不能过分依赖教材.为此教师应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材观,因为"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的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当今<科学>教材还没取代<自然>教材,各种版本的<自然>仍在使用中.因此,科学启蒙教育更要求教师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现行的<自然>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以实现科学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两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五个不够"、"五个乏力",其重要原因在于思想上产生的一些新的误区:把"精讲"等同于"少讲";启发式教学等同于不要"灌输";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等同于浅层化、形式化、游戏化;把"依据教材教"等同于"教教材"。为此提高"两课"教学质量应在"加大五个‘度’,增强五种‘力’"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说明,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不能把教材奉为圣旨,要做到"用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体现新课程理念,我们要从实际出发,重新组合教学内容,安排最佳的呈现方式,将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本线索,努力开发丰富多彩的、有趣的、与学生生活背景相关的课内外教学资源,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9.
"例子说"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背景,是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的体现。"例子说"阐明了语文教材的性质、作用和教材编写的原则、要求,同时也指导、制约着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和使用。"例子说"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和要求是:明确目的,用好"例子";立足"例子",使学生切实受益;教规律、教方法,使学生终身受用;启发引导,使学生自求得之。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为了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很有必要赋予一些教育概念新的内涵:教材——即教学的材料。既然是材料,那就肯定不是唯一,因为教学的材料是十分丰富的,教材只是其中的一种而巳。这样就可以把教材理解成"教学的一种材料"。这样理解,便于我们更好地领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及"教材只是一个载体"等理念。我们不能把教材说成甚至理解成"教本"。因为"本"就是根本、唯一的意思,这就将教材神秘化了,就"唯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