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略论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家庭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家庭伦理包括婚姻伦理、夫妻伦理、亲子伦理等内容,具有禁欲性、矛盾性和通融性的特点,它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维护了一夫一妻制的婚姻制度,强调了亲子之间的相互义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基督教国教地位的确立,基督教思想融入了罗马婚姻制度中,改造了罗马婚姻观,使婚姻建立的基础从延续家族宗祀演变为情爱。与此相应,罗马结婚制度、离婚和再婚制度都因基督教婚姻伦理观的影响发生着变革。然而,由于罗马皇帝在采信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保留了罗马传统习俗,加之基督教会从属于罗马帝国,因而基督教只能影响婚姻制度某些部分,而不可能使之基督教化。  相似文献   

3.
西欧中世纪基督教婚姻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督教是在罗马帝国的下层民众中兴起的。作为对奴隶主贵族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的极端批判,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在婚姻问题上,鼓吹独身主义。但西欧中世纪的教会不得不面对民众普遍结婚的现实,因此承认婚姻是一种仅次于独身的第二选择,并把婚姻视为圣事。为维护婚姻的神圣性,基督教制定了一整套婚姻伦理规范。这些规范有利于婚姻乃至社会的稳定,因此能够被社会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辅助生殖技术通过对自然生殖过程进行人工干预为一些不育症患者带来了生育的希望,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对社会伦理特别是基督教伦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有悖于生命神圣性原则、影响婚姻关系、割裂性与生殖的必然联系三个方面。发挥基督教伦理对辅助生殖技术的动态规约作用,使辅助生殖技术有可能符合"生命本原之真""婚姻幸福之美""道德生活之善"的人类生殖本性,同时有助于基督教伦理自身的世俗性转化,弥合辅助生殖技术与基督教伦理的冲突。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视野中,婚姻是上帝与其门徒之间爱的盟约的象征。以《圣经》对基督教婚姻观的阐述为前提,结合基督教学者对基督教婚姻观的解读与思考,从禁欲与婚姻的关系、婚姻的本质、一夫一妻制、夫妻关系、婚姻的缔结条件与禁忌、离婚与再婚六个方面对西欧传统基督教的婚姻观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自己对西欧基督教婚姻观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婚姻是人类伦理的基础,也是社会世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作为人类生活整个体系中的一种文化要素对婚姻事务和观念有着重大的影响。透过作为婚姻缔结形式的婚礼习俗,我们可以看出各大宗教或通过神圣的宗教婚礼或经由源远流长的教义对社会群体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生活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虽然中西文化发展模式不同,宗教信仰内涵迥然相异,然而无论是基督教影响下的西方婚姻还是道佛教理念渗透下的中国传统婚姻,都选择用宗教话语权来彰显其神圣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教会婚姻法是在罗马法和日耳曼法基础上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吸纳了许多罗马法和日耳曼法有关婚姻的规定.然而,由于基督教对婚姻的理解不同,教会婚姻法必然会与民法产生差异和矛盾.在实践过程中,教会婚姻法理论必须面对现实,因此在不影响社会秩序和基督教制度的前提下,青年人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否则个人的婚姻自由就要让步.中世纪教会婚姻法对家庭演化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家庭在婚姻对象选择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红字》中三位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和齐灵窝斯的情感历程与命运归宿体现了基督教的婚姻观,说明了婚姻中夫妻之间的责任与义务,突出了基督教婚姻的神圣性、不可解除性,强调了上帝在配合婚姻盟约中的绝对权威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问卷统计分析,认为基督教伦理对新疆”两教“信众有着重要影响,基督教伦理是他们处理与社会和他人关系的重要精神动因之一。我们要客观地承认和正确对待基督教伦理在“两教”信众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克服其对“两教”信众的消极影响,努力挖掘其中的合理因素,积极引导,正确发挥基督教伦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儒学婚姻家庭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作为重人的学说,历来极为关注婚姻、家庭及其伦理问题。中国在儒学的教化下,对婚姻问题从伦理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作了许多具体规定,其家庭组成也发生了历史演变。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和主导而形成的婚姻家庭伦理,具有许多特点或优点,有的在当代仍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takes an exploratory, qualitative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heir children on the topic of marriage. Two research questions guide this study regarding what messages newlyweds recall receiving from their parents about marriage and how accurate the newlyweds perceive these messages to be. An inductive theme analysis revealed several meanings of marriage were transmitted from parent to child: Marriage means a lifelong commitment, marriage means work, and traditional values of marriage. Largely, these meanings of marriage were perceived to be accurate by the newlyweds.  相似文献   

12.
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婚姻文书总数约百余件,一百三十多篇。丰富多彩的婚姻文书反映了中古时期敦煌地区婚姻仪式和婚姻生活的丰富繁杂,其独特的文章样式多不见于传世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本文对敦煌婚姻文书的重要写卷做了叙录,以期为研究中古下层民间婚俗提供重要的第一手材料,对学术界研究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3.
人类婚姻制度、习俗很早就在民间歌谣中有所反映了。中国古代婚姻制度曾经历了原始群婚、血缘群婚、亚血缘群婚、对偶婚等形态。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基本实行了一夫一妻制或一夫多妻制。就《诗经》而言,就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反映婚姻问题的。从这些诗歌中,可以看到当时婚俗的一个侧面以及婚姻制度,同时也展示了婚姻制度发展历史痕迹。试从内婚制、先从妇居制、媵婚制、收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诗经》反映了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民俗、礼俗都有一定程度的折射。《诗经》婚恋诗主要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媒妁之约与自由恋爱共存的婚恋结合方式;"六礼成婚"是主流的婚姻模式,而"仲春之会"则是在特殊条件下的手段及补充;同时存在媵妾制与一夫一妻制并举的婚姻模式。本文试从这些诗歌表现的多元的恋爱状态以及婚姻模式来展现周代各个阶层人民的婚姻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15.
同性恋在中国的存在是不可争议的事实,从法学的角度对同性婚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世界部分国家已经把同性恋乃至同性婚姻都合法化的今天,中国也有必要对此进行关注。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同性恋群体的生存现状厦学术界研究现状后,提出未来中国对同性婚恋的立法不仅有法理上的要求,也有实践中的困惑,以期引起大家对同性婚恋的法学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中世纪的婚姻受基督教的影响,其中有许多可取之处,如自愿原则、一夫一妻、夫妻互敬互爱以及忠诚等。但中世纪的婚姻观也有其弊端,如在婚姻中也限制发生性关系。从上述两方面进行探讨,使人们对中世纪的婚姻有个清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婚姻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旧约&;#8226;圣经》中对古代希伯来人的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姻的本质、婚姻的爱情基础、婚姻的程序、离婚的规定以及对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的的女性的权益的保障等均有翔实的记载,人们从这些记载中既可以发现其对婚姻的一种既现实又合理的灵活态度,又可以体味到对婚姻的神圣意义的理解,进而而使我们对现代人的婚姻有一番反省和审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加强海峡两岸联系的一种方式,涉台婚姻在新时期所呈现的特点既有可喜的一面,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从厦门、泉州地区选取部分涉台婚姻家庭,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总结涉台婚姻在两岸三通后新时期的主要特征。分析在大陆生活的涉台婚姻家庭的生活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从政策、民间、个人三个方面尝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丁玲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体验与时代大潮融合,将自己对女性的思考与时代的感悟投射在创作中,尤其是其中以女性的恋爱婚姻为主的早期作品。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婚恋题材主要有恋爱、同性恋、婚姻等三个方面,体现了丁玲婚恋观的演变,并可从中感受到她对那个时代背景下女性境遇的关切。  相似文献   

20.
明代末年士人尚情主要表现为:继承了明代中后期士人对情的高度肯定,却把情与淫严格区分开来,并将情爱作为极高的人生内容来对待,从而在婚爱生活中体现出爱情至上的风貌;在婚爱实践上,许多士人把自己的爱情投注于才艺双全的妓女,或与之结为伉俪。与士人尚情及其生活风貌相表里,明末部分女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婚爱意识觉醒,具体到生活实际上,这一觉醒表现为突出的自我择偶意识和比较严格的婚配标准。士人尚情与女性婚爱意识觉醒被其时小说家所认可和接受,遂成为小说家审美意识的一个方面,并在其小说中给予表现。这组相互联系的文化和文学现象的形成对于婚姻文化、女性发展,以及对于传统中国封建婚姻制度和意识的反抗均具一定意义,同时也昭示了其时社会思潮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