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头程式理论"是研究口头传统的一个重要理论,被广泛运用到多种语言传统的跨学科研究中。文章从口头传统的概念入手,分析其语言特点和程式化的表达形式。探讨程式理论在西方口头传统研究中运用的同时,对比中国《诗经》中的套语模式,分析口头传统的语言特色和内在程式,为口头传统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口头程式理论揭示了口头文学的本质,为口头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如果从口头诗学的视角入手,就会发现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语词程式,这些程式既包括表示强调意义的语词程式,还涉及突出节奏的衬词程式,在所有这些程式的背后显示了表演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3.
口头诗歌是口头程式理论的考察对象,声音是口头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听众或者观众感知和欣赏口头诗歌的主要方式.在口头诗歌中声音的重复和呈规律性地出现构成了程式,同时也形成了口头诗歌的韵式.在西部裕固语口头诗歌的程式中,既有不同诗句之间形成的韵律形式,也有同一诗句内部呈现的押韵特点.  相似文献   

4.
《梅葛》和《查姆》是楚雄彝族从古至今口耳相传的史诗。这两部活形态的史诗之所以广为传播、在流传区域彝族群众中家喻户晓,与口头程式有极大的关系。运用“口头程式理论”,通过文本分析来探讨《梅葛》和《查姆》的口头传统特征,对史诗语词程式中数字程式、人名程式、方位程式的分析和句法程式中平行句法程式、韵律情况的分析,指出《梅葛》和《查姆》中较为典型的程式运用情况,这些程式的运用为史诗吟诵者提供了记忆上的便利,也加强了史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保安族人民,分布于甘肃省积石山边临夏大河家,刘集一带。人们擅长歌舞,民歌称“花儿”,具有高亢、奔放的艺术风格;舞蹈吸收了藏族舞蹈的特色,节奏鲜明,舞姿豪放。《卡依克哈特舞选曲》是一首欢庆丰收的保安族民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口头性文学作品,敦煌变文中程式的使用极为频密.程式是口头说唱传统的产物.在说唱过程中,程式可以减轻说唱者现场创编的压力,减轻听众由信息过分密集所带来的紧张情绪,对于听和说的双方,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保安族传统婚姻伦理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保安族传统婚姻大致经过说亲、定亲以及举办婚庆活动这一流程,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保安族婚姻伦理将保安族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保安族人的婚姻观以及对再婚妇女的包容性,所依据的哲学上的理论基础与根源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对保安族人的伦理规范、道德准则的制定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保安族人民自觉承担着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十二奴局》是哈尼族人民集体的文化遗产,由哈尼"哈巴"的传统调式演唱。它被称为古歌却有着史诗的宏大叙事和丰富的内容,在流传过程中仍保留了大量口头文学的特征。文章借鉴口头程式理论的方法和观点,以口头程式的方法分析文本中的语词特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国内外对“花儿”的翻译研究相对薄弱。有关“花儿”翻译作品及翻译研究的学术论文寥若晨星。民族志诗学理论是一种针对如何记录与翻译土著民族口头诗歌以保留或还原特有的诗歌性、表演性的诗学理论,对于“花儿”这种典型的口头诗歌的记录和翻译具有指导意义。研究发现,在现有“花儿”的英译中,译者基本没有传译含蕴于歌词中的诗性与音乐性。由此出发,本研究采取民族志诗学理论视角,在“河州花儿”的英译中最大限度再现含蕴其中的诗性与音乐性,旨在为西北民歌英译理论和翻译批评理论的建构提供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以英雄史诗《昂泰拉传奇》为研究对象,通过学术史梳理引入"程式"这一分析工具。通过对史诗文本的细读,梳理史诗文本中口头语言程式的类别和内容,以"特性修饰语""人名""坐骑""兵器与甲胄""动作"为切入点系统分析《昂泰拉传奇》中口头语言程式的特征,进一步探究史诗从口传艺人"大脑文本"向文人"书面文本"的演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