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民谣作为一种特殊的叙事策略,是哈代小说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艺术特征。在《苔丝》中,哈代对于英国传统民谣做了巧妙的安排与运用,使得它们在作品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背景、主题内涵、文体风格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民谣叙事不仅赋予作品灵动而美丽的音乐性,而且渲染了小说浓浓的怀旧情绪和民族情感,唤醒人们对于渐渐逝去的古老文化传统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哈代是出于十九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的诗人和小说家,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人之一,他的作品基调是悲观的。但是同时哈代信奉社会向善论,作品中有生机和希望。悲观主义在其作品中有二重性,即种不加掩饰的绝望和蕴含乐观的希望。本文以哈代的名诗《黑暗中的鸫鸟》为例,解读了哈代诗歌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3.
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开启了英国20世纪小说创作的先河。哈代的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悲惨命运,探究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从而看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想,更是对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4.
托马斯·哈代作为横跨两个世纪的英国文学巨匠,开启了英国20世纪小说创作的先河。哈代的经典之作《德伯家的苔丝》,高度体现了他的宿命论思想和悲观主义。本文通过分析苔丝的悲惨命运,探究哈代的宿命论和悲观主义。从而看出,哈代的宿命论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思想,更是对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的强烈批判。  相似文献   

5.
王蕾 《文教资料》2008,(29):18-19
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诗人,其浪漫激情的新体诗歌备受人们的关注,而作为译者,他不仅拥有一般人难以企及的优势,并且掀起了中国哈代译介的第一个小高潮,同时开启了中国的哈代研究.但由于徐志摩的翻译作品在译界褒贬不一,因此他对哈代的研究和译介也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正是基于这种现实,本文对徐志摩翻译哈代的诗歌作了研究,并且总结了徐氏翻译哈代作品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创作了大量诗歌,成为英国现代文学的先驱。在其诗歌创作中,时间是其重要主题,与其他诗歌主题紧密相连。哈代诗歌中的时间主题是深沉地、乐观地看待时间悲剧,这看似矛盾,实则深刻的思想构成了哈代悲观主义的双重性。  相似文献   

7.
符蓉 《考试周刊》2011,(81):23-24
哈代的"威塞克斯"小说表现出鲜明的生态意识,他通过对动植物的灵性描写,以及对人与动植物亲合关系的描写,展现了其生态整体观。作者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哈代的"威塞克斯",哈代对自然的关注是他对人类生存状况关注,以及人类生存的意义的一种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性的发展过程中,哈代的悲剧艺术着意表现现代文明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创痛,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哈代与现实主义作家有许多相似之处,在英国文学史上新旧承替的特殊地位,及他本人在艺术上的严肃追求,使他成为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作家.伍尔夫将哈代称为"英国小说家中最伟大的悲剧作家".Lynd曾经说过:"在哈代的同时代作家中,几乎只有哈代用悲剧的眼光看待生活,这一点在精神上与20世纪的人生现一致."在表现悲剧艺术方面,哈代的小说超越了他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郑红 《海外英语》2008,(6):44-45
哈代(1840~1928)只在乡村小学读过几年书,15岁就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开始做学徒。做了几年学徒以后,他就开始学习写小说、写诗歌,但都未能发表,直到1871年才有第一部小说问世。从1870到1897的近30年中,哈代一共写了14部长篇小说和3个短篇。由于他的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遭到猛烈的抨击,从1897年开始,倍感孤独、痛苦的他愤而转向诗歌创作,1898年出版了第一部诗作《威塞克斯诗集》(Wessex Poems),时年他已58岁。哈代在1897年以后的第二个30年的创作生涯中,共写了八卷诗歌,还有一部题为《群王》(The Dynasts)的长篇史诗剧。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寥寥可数的几位在小说和诗歌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伟大作家之一。作为作家,哈代完全是以诗人身份出现在20世纪初的文坛上的。其实,哈代自始至终的挚爱都是诗歌。哈代自己也喜欢人家称他为诗人。尽管哈代自己否认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坚称自己是"向善论者(meliorist)",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诗和他大多数的小说一样,也表现了一种强烈的死亡气息,字里行间常透露出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悲观情绪。本文将要探讨的《啊,是你在我坟头掘土?》就弥漫着这种气息。就文体而言,哈代的诗在某些方面非常传统,但他又决不拘泥于传统,不落窠臼;他也用古朴词语,诗中的韵律节奏也经常变化,但这些都与他的强烈感情形成默契。哈代的许多短诗都脍炙人口,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哈代和莎士比亚一样,都是跨世纪的文学巨人。虽然他和沙翁相隔两个世纪,但确有评论者把他和沙翁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0.
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思想受到了古希腊戏剧家的命运悲剧观、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性格悲剧观及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卡斯特桥市长》被认为是哈代最重要的悲剧主题小说,它代表着哈代悲剧小说创作的高峰,标志着哈代悲剧理论已经真正走向成熟。这部小说是哈代命运悲剧观、社会悲剧观和性格悲剧观的综合运用,他既为小说主人公亨察尔设定了一系列带有巧合性和偶然性的命运,又塑造了主人公亨察尔带有典型矛盾性的性格。同时又在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呈现了两种社会形态、两种秩序、两个阶级冲突之下的社会悲剧。此外,哈代作为一名"进化向善论"者,其自身乡土情结的升华也为《卡斯特桥市长》的悲剧书写创造了一种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 ,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 ,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 ,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 ,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is written in a personal capacity; it is based on a presentation entitled ‘If the child is father to the man, can the researcher be mother to the poet?’ given as part of the ECER symposium, ‘Telling stories: truth and fiction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hosted by David Bridges, at the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Research, University of Edinburgh, 23 September 2000. It is meant as a stimulus to discussion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etry as a species of ‘creative’ writing, and research writing—how and why they might be complementarities as well as opposite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a theoretical paper, the author uses excerpts from her own poetry—and those of the prize‐winning poet, Jane Draycott, with whom she recently co‐authored a book, and whose idea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article—to explore these ideas.  相似文献   

13.
陈师道的课题意识是北宋元诗人们谈诗论艺、求新求变风气与他本人个性人格相结合的产物;表现为在诗学意识上以文学为人生的不朽盛事,以雅格为文学的至上追求,以换骨为格高的基本出路。这种课题意识从理论主张、创作实绩与具体作法三方面给予后世诗人以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文章试图追寻诗人穆旦的英诗翻译的踪迹,并探讨他的译诗是如何影响其后期现代派诗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游子衿的诗歌既强调感性表达,又强调情感经验,同时他还特别追求语言的现代性。他的诗深沉纯粹,主情而不流于滥情;重视语言现代性却又不走向生硬晦涩。游子衿的诗歌在寻求诗歌最动人的情感内核的同时,也追求抒情主义的现代性方式,这是他诗歌最有启示的地方。但是,"文变染乎世情",好诗有种种可能,游子衿对智性经验的拒绝,使他的诗观显出了自足而封闭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是在中国新诗第一个十年的理论成果上进行深化的。他批判地吸收了自由诗派、格律诗派及象征诗派在诗歌音乐性上的理论成果,博取众长,形成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充分的生理与心理学阐释、涵盖抽象情绪的动态体系是他理论的创新之处,但也有概念的混用和滞留于格律的历史局限。文章讨论朱光潜的诗歌音乐观在当代语境下的意义,既是对当今诗坛创作的反动,也为新诗音乐性的理论建设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7.
徐志摩作为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颗闪耀之星,其创作涵盖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诸多领域,并在诗歌创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与学界对徐志摩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文学史意义等多方面的研究和突破相比,将浙西文化与徐志摩诗歌相结合进行研究的还是少之又少,试图从浙西文化的“女性”特质出发。将地域与文学相结合,重新审视徐志摩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8.
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典型科幻作家。他以科幻迷的身份走入科幻界,凭着自己对科幻创作的执著与坚韧,在而立之年投身科幻创作,用了15年的时间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创作理念上,他独辟蹊径,坚持以真实生活为创作背景,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寻觅科幻素材,拒绝“老三样”式的科幻八股。  相似文献   

19.
在姜夔词中,到处可见他对虚与实这两种手法的交错运用。实的一面是姜夔词情感和意境的载体,是客观实在的场景物象和人物踪迹,是可以分析把握的实体。虚的一面是词的气韵,贯穿于词作之中,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情趣及所触发的艺术联想,它能够被感知,却难以清晰地描摹出来。姜夔将虚与实这两种艺术手法进行了独特的运用和处理,并使二者高度融合,形成了"清"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从"摩罗诗力"出发,鲁迅的小说拒绝史传体例,并通过把历史空间化,展开像阿Q这样"无名"之人的历史;它穿过人的外在言动及其矛盾,切入到人的内面,在灵魂的"告白"与"申诉"中,树立起人性的层深结构.中国与世界,历史与人,构成鲁迅小说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