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娄浪漫主义思想一方面是由于受十九世纪浪漫主义诗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源于他日益厌倦了现代主义文学所倡导的悲观气氛和荒原观念。作为当代社会的浪漫主义者,贝娄呼吁人们从习俗禁锢和平常理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最终能为自己在荒原里找到一条出路。这正是贝娄作为一个良知作家留给我们的珍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和欧美浪漫主义者一样,贝娄肯定了个人的努力,强调了自然和想象力的重要性。作为当代社会的浪漫主义者,贝娄呼吁人们摒弃各种物质生活,进而走一条充满想象的道路,因为想象力能把孤独的个体从繁杂的生活中解放出来,重塑对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论索尔·贝娄小说创作中的存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索尔·贝娄作为一个犹太后裔作家 ,他的创作不可避免地受到犹太传统文化的影响 ,具有较强的“犹太性”。同时 ,贝娄又是一个受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影响较深的作家 ,他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思想 ,他的小说充满着存在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索尔·贝娄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主人公多为犹太裔高级知识分子.贝娄着力描写他们在美国社会环境中迷惘、苦闷的精神状态,较为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中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提出了资本主义文明面临着崩溃的问题,对当代文明的理解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历史深度.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以自己对当代西方社会的敏锐观察、深刻理解及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与剖析,真实传达了现代人敏感、复杂的思想情绪,生动地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彷徨与苦闷,揭示了人类生存的普遍困境,表现出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索尔·贝娄中后期的小说重点关注了当代社会中知识分子群体的生存状况和精神境遇,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贝娄小说中主人公们的心理异化形态往往是作家力图表现的主题。本文从自我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和科学对人的异化三个方面来探讨贝娄小说中的异化现象,并指出艺术是走出异化的一剂良药。  相似文献   

7.
论索尔·贝娄小说的流浪汉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贝娄小说主人公以流浪作为特定的认知方式,试图来解说生命本体的困惑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主人公的流浪演化和焕发了存在主义的哲学思考,丰富了自身流浪的文学内涵,从而对现代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形象化、哲理化的探讨和再现。  相似文献   

8.
贝娄从人与金钱关系的异化现象出发,揭示了整个世界的荒诞、畸形和错乱。同时.以大量笔墨描述了现代人对其存在的暧昧性多余性的自觉以及厌烦心态、死亡恐惧等一系列痛苦而虚无的存在体验,体现了存在主义关于“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这一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9.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延袭了传统的男性凝视视角,以第三人称有限全知视角和赫索格第一人称视角交替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父权制下男性如何诉说不说话的“他者”。女性作为第二性,是赫索格“自我”外的“他者”。但索尔·贝娄又赋予这些女性新的独立个性,她们颠覆男性的主宰地位,反过来牵制男性,主动化为说话的“她”者。从“他者”到“她”者,不仅反映出美国当时的文化现状,即女性改变被书写的历史,她们给男性主导的父权制社会带来危机,更展现了索尔·贝娄对这一转变的思考和担忧。  相似文献   

10.
试论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两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的历史上,两性之间结合的诸多神话大都说明了爱情的过程是一半寻找另一半的过程.两性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肉体和精神的和谐基础之上。然而.在当代美国社会,性关系上的混乱达到了惊人的程度。贝娄不仅揭示了性方面的混乱这一异化现象,而且还企图以“面对死亡”来匡正两性之间关系混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内心的挣扎到平和的心境,远离尘嚣的自然是人们的归宿。贝娄在《来日的父亲》和《告别黄屋》这两部小说中的创作思想没有改变,秉持其一贯的乐观主义,鼓励人们回归自然,远离喧嚣,拥有平和的心境,进而享受生活的美好。这与梭罗所倡导的超验主义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推崇与大自然对话,天人合一。回归自然是海蒂的良药,对其他人也适用。  相似文献   

12.
索尔·贝娄是当代美国犹太作家的杰出代表人物.本篇论文分析索尔·贝娄代表作《赫索格》的犹太性,试图说明索尔·贝娄在小说中表现出的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敏锐观察与犹太民族的命运折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贝娄赋予小说主人公美好希望所蕴含的犹太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赫索格》中主人公死亡焦虑的构成及其精神危机的克服,该课题揭示了作者索尔.贝娄对人生的看法,为当代人走出精神困惑指明了方向。同时,将贝娄积极的人生态度引入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去,帮助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精神困扰,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殷小翠 《文教资料》2011,(35):15-16
作者运用文献资料等方法,从文学伦理学理论视角出发,从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等方面对索尔·贝娄作品《只争朝夕》进行了研究,对索尔·贝娄作品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索尔·贝娄的中篇小说《赫索格》讲述了美国犹太知识分子赫索格的情感遭遇和精神危机,反映了当代美国人的苦闷与迷茫。  相似文献   

17.
索尔·贝娄的小说呈现出典型的流浪特征,流浪主题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并且具有深层次的内涵。贝娄意象化地运用了他的犹太经验,将犹太民族特有的历史际遇、宗教文化观念作为文学的某种构因,并把它与美国文化相结合,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境遇进行了深刻的探讨与揭示,从而使其作品具有了世界性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莆田学院学报》2015,(6):84-88
索尔·贝娄的小说《赫索格》通过主人公的心理历程展现犹太人在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中体验的对生存的焦虑和对自我身份的探寻。小说中的犹太文化要素——受难和流浪的犹太母题、积极肯定的犹太伦理以及犹太边缘身份叙事——被消解为文学的潜在媒质,显示出形而上的普遍意义,因而赫索格的精神困境代表了西方社会的典型困境。贝娄积极的人生态度,关注人的生存境遇,彰显了作家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是美国著名犹太作家,其代表作《赫索格》获得评论界的广泛关注。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方法,通过分析两类不同的女性形象来探讨索尔·贝娄的性别观,以此来说明作家索尔·贝娄的男性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20.
李涛 《文教资料》2010,(18):14-16
现代人如何生存,尤其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如何面对现实问题,一方面是物质的丰富和泛滥,另一方面则是精神的浮躁和空虚,在这种前提下即使一向拥有精神财富的知识分子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恐慌,怎样解决当前的问题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自身的立足,诺贝尔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试图从他的小说图景中对众多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进行一番演绎和阐释,本文试从存在主题、心路历程和流浪模式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和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