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者来信     
“不管亚辛是巴勒斯坦的宗教领袖,还是以色列的‘拉登’,或者两者兼而有之,但以色列用恐怖手段来反对恐怖主义,最终只能使恐怖升级。而美国用双重标准对待国际事务,只会自食其果。 ” 新浪网评  相似文献   

2.
新闻榜     
沙龙:以色列总理四面楚歌 以色列首席检察官3月28日正式建议起诉涉嫌卷入“希腊岛腐败案”的以色列总理沙龙。刚因暗杀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而受到整个伊斯兰世界谴责、甚至被一些极端宗教组织当作报复靶子的沙龙,如今腹背受敌,四面楚歌。 以色列总检察长马祖兹将在一个多月内决定是否起诉沙龙,一旦沙龙被提起诉讼,他将很可能被迫辞职。 此前,沙龙早就被卷入“希腊岛腐败案”:据检察院的报告,以色列房地产商人阿佩尔为让政府支持其对希腊一岛屿进行旅游开发,1999年以聘请沙龙之子吉拉德为顾问的方式,行贿时任以色列外长的沙龙。以色列最高法院已令吉拉德提交与腐败案有关的文件。  相似文献   

3.
杀死亚辛     
随着三声导弹爆炸的巨响,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成碎片。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 然而以色列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  相似文献   

4.
随着三声导弹爆炸的巨响,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被炸成碎片。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然而以色列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轮,更猛烈的爆炸袭击的浪潮。以恐怖手段来反对恐怖主义,最终只能使恐怖升级。  相似文献   

5.
一幅大照片     
吴言 《新闻三昧》2004,(2):55-55
看报常有这样的体会:图>文。即一幅好的照片胜过千言万语。翻开1月8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我被一张巨幅照片所震撼。在“死亡今下,亚辛无惧”的标题下,版面正中显示着巴勒斯坦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坐在轮椅上的形象。最令人震撼的是亚辛周围的一群人。他们是亚辛的保镖和五、六个孩子。这些少年儿童一面与保镖一起护送亚辛去作“星期五祈祷”,一面神志自若地相互  相似文献   

6.
以色列之所以最终决定对亚辛下手。并非是一起孤立和偶然的事件,而是最近一段时间巴以局势变化的必然结果。然而以军的行动同时也成为巴激进组织发动报复行动的导火索。以色列极可能面临新一轮的、更猛烈的爆炸袭击的浪潮  相似文献   

7.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8.
亚辛走了,阿拉法特走了,而这一次似乎轮到了沙龙。沙龙中风导致的以色列政局突变,不禁使人想起1995年的以色列。当年秋天,奥斯陆和平协议的缔造者、以色列总理拉宾遭到犹太极端分子的暗杀,致使工党政府陷入混乱。在不久后举行的选举中,利库德集团主席内塔尼亚胡击败了拉宾的继承人佩雷斯,出任以色列总理。当前以色列的情况与十年前何其相似——沙龙新组建的前进党群龙无首,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仍然是内塔尼亚胡。拉宾撒手离去,他与阿拉法特在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和平协议日渐沉沦。而今天,人们再次提出这样的疑问:没有了沙龙,以色列撤出加沙给以巴局势带来的一线生机, 也将随着以色列政治的重新洗牌而逐渐消失吗?  相似文献   

9.
《新闻天地》2004,(4):50-53
2004年3月22日,“哈马斯”精神领袖亚辛留尽了最后一滴血。他那总是漠然的表情和一双看似蒙胧实则幽深的眼睛,如同一口岁月的老井,装满了太多的内容。而如今,这口井已经归于沉静,却不沉寂。因为,他的死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  相似文献   

10.
这就是沙龙     
《新闻世界》2006,(2):47-49
他是追随口中的“埃里克王”,以色列的未冕之王;也是仇敌齿间的阿里埃尔,黎巴嫩难民营血案的屠夫。无论他在以色列甚至全世界代表哪个身份,他们都已在历史的长河中随风而逝。 在这个犹太王国中,他永远是个性鲜明的风云人物。他那穿梭在武士、农民、政客间的多重形象,不仅标识着以色列的现代历史,同时在以色列社会激起截然相反的评价:人们对他的感情可以是狂热的爱慕,抑或是尖锐的仇恨,但永远不会是漠然![编按]  相似文献   

11.
强正德 《航空档案》2005,(11):94-97
埃及总统安沃尔·萨达特发动“赎罪日”战争的目的是动摇以色列的战争意志,通过对其造成人员伤亡来削弱以色列主动发动战争的意志。从这点考虑,他希望以色列能够归还西奈半岛,并与之签订新的政治条约。同时他还想通过战争打消以色列那种狂妄自大的态度,特别是打击其空军的嚣张气焰。萨达特通过促使美国进行暗中调停。1977年11月,萨达特总统对以色列国会发表了公开讲话。1978年9月18日,以色列与埃及重新划定边界并签订和平条约。埃及外交上承认以色列,而以色列则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  相似文献   

12.
力拔出兮气盖世乃当年之威时不利兮可奈何是今日之叹请看——以色列前国防部长阿奈尔·沙龙,曾经是以色列政坛和中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他由于参与指挥了多次“胜利”的战役,更由于“成功”地策划和指挥了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赶了出去,而扬“名”于世,被某些人看成是“英雄”,称为常胜将军。“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沙龙因黎巴嫩战争大扬其名,也由于黎巴嫩巴勒斯坦难民营大屠杀而丢官。为图谋“东山再起”,他抓住美国《时代》用刊一篇针对他的文章,打起官司来。“不幸”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以色列的第一公子,奥姆利一直充当父亲沙龙的“私人顾问”,同时,他还穿梭于沙龙和阿拉法特之间,充当沙龙的信使  相似文献   

14.
沙龙的赌局     
以色列总理沙龙有个外号叫“推土机”,因为他对于眼前的一切阻碍从来都是毫不留情地推翻、碾碎,即使阻碍他的东西是由他自己亲手塑造的。这一次.沙龙要推翻的障碍是他在三十多年以前所参与创建的利库德集团[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约旦王家御马厩走失了的一匹阿拉伯纯种马,后来在以色列出现,被以色列警方“收留”——事情不大,情节也简单。然而,美联社记者大卫·史密斯闻讯立即驾车从特拉维夫赶到以色列南部埃拉特,采访了事件的目击者、警察、农场饲养员等等,写出了一篇趣味盎然、寓意深刻的新闻特写。你看:当这匹马踏上以色列埃拉特海滨沙滩的时候,泳客们惊呼“危险”。四散奔逃。随后,特种警察“如临大敌”,包围了这个“不速之客”,对它进行了彻夜检查,马鞍、马镫等等无一例外,统统拆开。切莫嘲笑以色列人“胆小如鼠”。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东战乱不已,恐怖活动接二连三,80年代初贝鲁特  相似文献   

16.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8,(4):18-18
“她让我别说.闭嘴。” 布什访问以色列,称奥尔默特应该待在权力位置上,赖斯向他递了一张纸条,布什阅读后大声告诉在场者。  相似文献   

17.
肖实 《新闻天地》2011,(2):34-35
摩西·卡察夫,65岁,以色列前总统,强奸和性骚扰罪名成立。2010年12月30日,以色列特拉维夫地方法院的这条判决震惊了全球。如最终罪名成立,卡察夫将面临最高16年监禁。卡察夫曾是以色列人的骄傲,是从下层平民到总统的杰出代表,更曾被誉为以色列“第一公民”。这是以色列“可悲的一天”——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法院宣布判决结果后说。  相似文献   

18.
殷飞 《军事记者》2010,(6):45-46
“一幅新闻图片可能改变战争的进程!”“一个从容应对媒体的军官可以威慑敌人甚至可以驱赶战争!”这是笔者3月份在以色列访问期间,以色列国防军新闻发言人贝尼亚胡准将在介绍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制度时所说的话。从这两句话中笔者感受到,处于中东特殊的地域环境、国家时刻处于临战状态的以色列,对军事新闻传播的高度重视。在营造有利于以色列军事行动的舆论环境、维护以色列国家安全利益方面,以色列军事新闻传播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龙太复杂了。他是巴勒斯坦人最痛恨的敌人,也很可能是巴以问题最终的解决者,但8年前的中风,让一切可能性终止。直至今天,他把所有悬念、遗感都带进坟墓。”以色列希伯莱大学政治科学教授亚伯拉罕·迪斯金感叹道。  相似文献   

20.
到新华社加沙分社工作以来,我一直计划在适当的时候采访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创始人、精神领袖亚辛。但是采访这名“神秘人物”并非易事,不但要排队,还要看时机。 6月10日中午11时30分左右,加沙城上空突然响起巨大的爆炸声。尽管办公室窗户轻微震动,说明爆炸地点不远,已经见识过大大小小数十次“定点清除”的我,对此并不十分紧张。漫不经心地抓起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