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具体化和现实化,认识师生互动现状和问题,对于认识师生关系,指导教师教学和与学生建立、改善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留学生的视角,对跨文化下师生的课堂互动进行案例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要重视师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倡多元共生、求同存异的意识。教师为留学生提供相应的互动平台,学生应主动加强与教师交流、积极寻求帮助。  相似文献   

2.
刘洁  陈伟平 《文教资料》2012,(3):159-161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落实教育目标、优化教育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师生互动是师生关系的动态体现,师生关系的建立、发展和改变是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实现的。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师生互动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中存在问题,提出构建高校良性师生互动的对策: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拓宽高校师生互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3.
周淑君 《教师》2010,(20):37-37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要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让他们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本文从教师、学生和师生关系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互动,展示了互动如何让师生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课程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教师,要努力给孩子们一个师生互动的课堂,让他们快乐、和谐地学习生活.本文从教师、学生和师生关系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互动,展示了互动如何让师生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一、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教师要设计开放的课堂,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而要学生主动大胆地参与,教师必须保持轻松、自如、开放的心态。因此,建立开放、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前提。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建立开放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落实师生互动,教师不仅应该转变思想观念,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应该不同类型的课,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来促进"师生互动";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师生互动,使师生互动"习惯化"、"持久化".  相似文献   

7.
自从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不是师生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工作安排。从理论上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应该是互动的,但事实上师生关系的发展演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谈师生关系,不少人——包括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说教师应该如何如何,特别是在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时,除了批评教师,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要求建立一种“对话、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一改机械化、程序化,要使语文课堂成为师生个性化共同成长舞台,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主阵地,学生学习的乐园。  相似文献   

9.
自从实行班级授课制以来.师生关系的建立,就不是师生双方相互选择的结果,而是一种工作安排。从理论上讲.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发展应该是互动的,但事实上师生关系的发展演变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一谈师生关系.不少人——包括许多教师——总是习惯性地说教师应该如何如何.特别是在师生关系出现危机时,除了批评教师.似乎就没有别的思路了。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下的小学英语课堂,应当是一种轰轰烈烈、师生互动交流显著和学生尽情张扬自我的生态式场所。本文将从情境创设、精创互动、师生关系建立以及教师专业化发展四个方面来加强小学英语师生互动教学的实施能力。  相似文献   

11.
理解型师生关系及其建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理解型师生关系是指为了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状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师生共同参与和构建的以消除误解、增进了解、加深理解和对话交流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建构理解型师生关系必须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积极营造理解型的学校和班级文化氛围,创设理解型的课堂环境以及改革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等。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主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对话、共同探究、互相理解和融合、共历生命成长、相互投入和创造的关系。这一观点对于改善我国现有的师生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当前,我国师生关系的弊端不断显现,师生之间仍旧是权威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在学习知识方面依旧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这与我国教师传统观念暂未改变、专业职能水平低、学校制度不合理都有一定的联系。为此,教师应转变身份和观念,提高自身的素养,学会与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让二者形成一种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教育活动是一种生命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教师生命主体与学生生命主体互相沟通、互相融合的关系,是一种生命共在、相携成长的关系。它强调师生生命的关怀与保护,尊重与欣赏师生生命个体的自由表达,注重师生生命的相互交流与相互融通,追求师生生命的相互创造与共同成长。在师生角色方面,要由教师单一主体性走向师生主体间性;在教学方面,要由教学预设走向教学生成;在师生情感方面,要由淡漠走向互相关心;在师生交往方面,要由封闭性走向开放性。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师生关系的重构及其现实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师生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效果。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由于生师比的居高不下、社会异化、师生定位不准及认同感的普遍缺失导致师生关系冷漠、疏远、世俗化、对抗甚至暴力倾向,都急切呼唤师生双方应极力寻求一种相互认同,通过换位思考来重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力求“育”的深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15.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学生成长和教育质量。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的愿望,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对目前中等师范学校师生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师学校师生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确实存在教师的民主意识欠缺、师生之间交往不多、师生情感距离扩大等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的途径应是:教师要积极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增进学生的信任感;学生也要严格要求自己,尊重、理解教师;学校应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大学教育的基石,而教学活动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实践活动,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载体。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变革,当前大学生们不仅产生了对知识的怀疑,而且也引发了对高校教师的信任危机,本该教学相长、感情深厚的高校师生关系近来却屡屡出现不和谐的音符,甚至时有悲剧上演,进而从轻视知识发展到了轻视教师。传统的师道尊严在消退,遵从理性法则的"朋友"式师生关系需要师生双方平等的对话与积极的参与。构建一种尊重学生、理解和热爱学生、增加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的后现代师生关系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教师与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影响着师生关系的性质与发展状况。经过调研发现,传统师生关系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师生权利主体单向化,二者权力结构失衡;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教学冲突突出;师生角色定位失衡,教师与学生交往不平等;教学方法单一,师生间缺乏有效的交流与沟通"。这需要在权利视域下对高校课堂师生关系进行重构,即"实现师生权利主体的双向化,平衡二者权力结构;倡导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化解教学冲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探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后现代师生观中,师生关系是主体间"我—你"关系、平等对话式关系、共同探讨互惠式关系、和谐融洽的关系,与《学记》所体现的师生观相暗合。从后现代主义教育视野去探讨《学记》中的师生观,为当代师生关系的定位与构建研究提供更为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师生关系贯穿学校教育活动全过程;新课程改革呼唤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构建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中应该起积极作用,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有效的互动技能,构建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本身应及时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努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实现教育的变革与创新。为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应千方百计构建平等、民主、友善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构建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生生关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人为本,促进全体学生的不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