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实验”被安排在七年级上册,而且是第三单元的第五章(按进度算时令为仲冬)!即使提前做,但毕竟时逢秋季,水生植物大多呈现衰败状态。因此在我国北方做该项实验,最大的困难是难以找到合适的水生植物材料,虽说也能觅到金鱼藻并按教科书所设计的实验进行操作,但由于金鱼藻释放氧气的能力不理想,实验难以成功。笔者通过对公园和市郊的一些水域观察发现,在这萧条的秋季,刚毛藻却还显露着勃勃的生机。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刚毛藻是世界广布种,抗污染能力强,较耐低温,在我们南北很多地区的湖泊、池塘等处都能生长,所以它是普适性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尤其适用于我国北方地区。在教学实践中,以刚毛藻为实验材料,用“下口瓶”等实验用具设计了该项实验(见示意图),并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
“光合作用”实验是生物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实验,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有所涉及。本文对以往验证光合作用实验方法存在的反应时间长、材料不容易寻找、操作不便、现象不明显等缺点进行了改进,而且通过数量的比较还能得出环境条件量的变化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光合作用”一节(中师《生物学》1993年版)教学中,我按教材上的方法步骤做完实验,完成课堂教学后,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对教材中“金鱼藻在阳光下释放氧的装置”(71页)做了一点改进,课后指导学生做了一些探索性对比实验,收到了较好教学效果。现将实验的改进装置、教学及体会叙述如下:如图,甲、乙两玻璃瓶内分别装有等量金鱼藻(或其他水生植物),并装满清水,再把安有“U”形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塞入瓶口,瓶口处用凡士林密封,防止漏水透气,然后把甲、已瓶分别放入盛有清水和温度计的甲、已烧杯内,烧杯内可根据…  相似文献   

4.
绿色植物新陈代谢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题目在高考中屡见不鲜,也是错误率高的知识点之一。 例题 将金鱼藻置于一烧杯中培养。在不同温度下,金鱼藻光合速率(用每小时O2释放量表示)与光照强度关系如图所示。呼吸速度(用每小时O2消耗量表示)与温度关系如下表,请根据图、表回答: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中师生物教材中,有关光合作用放出氧气的实验是用一大漏斗罩住金鱼藻的方法进行的。在实际操作时,往往有两个困难。其一是我们常常找不到适宜的大漏斗,用的漏斗过小,罩住的金鱼藻少,放出的氧气不多,效果不明显;其二是漏斗下金鱼藻又不能装得太多,否则绿叶挤在一起,中间的绿叶得不到阳光,效果也不会好。鉴于上述原因,我们将此实验作了改进,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6.
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是摆在我们每一位生物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也是深化生物教学改革的重点课题。本文就作者在讲授“光合作用”一节中进行素质教育的作法谈点体会。1 利用光合作用发现史 ,了解科学实验的方法 教材在光合作用一节中首先通过几个经典实验讲述了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教学时 ,我重点介绍了科学家的实验设计思路和方法。例如 ,在介绍 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用水绵做实验材料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时 ,我简要介绍了水绵的生理特征之后 ,先请学生自己阅读“实验过程” ,…  相似文献   

7.
探究光和温度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光和叶绿体的实验基础上,还可以对影响光合作用效率的其他外界因素———光强度、光的波长、温度等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1光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水里切取黑藻或金鱼藻带着顶端的新鲜嫩枝(长8cm左右),用线松松地缚在玻璃棒上,不让它浮到水面上来,浸没在玻璃杯的清水中(不要碰伤枝条上的芽和叶,清水为生长黑藻或金鱼藻的河水)。枝条的切口向上,实验时,重新用锋利的刀片把枝条上面的切口在水里切断。把装好的玻璃杯放在200W电灯光下,这时从…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实验的改进宜昌县小溪塔三中徐发江(443100)实验装置一、用常见漆泡铜丝绕成直径为1.5~2cm的圆盘,并将钢丝的另一端插入橡皮塞(或软木塞),上酒精上灼烧,除去绝缘漆,并使其表面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备用。二、实验前用排水法收集两瓶(瓶的容积...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生物》关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选用的材料紫色洋葱,由于其结构特点,紫色液泡容易破裂,无法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我们把实验材料氦用兰州地区极易采到的水绵。实验证明,水绵是此实验的理想材料,而且还能测定出蔗糖溶液的最适质量浓度。具体方法如下:一、课前准备1.准备好镊子、滴管、载琐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2.到鱼池或任一有水地方采集水绵,水绵丝越粗越好,用玻璃瓶装回备用。3.配制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质量分数为:1%、5%、10%…  相似文献   

10.
1硫在氧气中燃烧a.反应原理。S+O2SO2SO2有毒,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亚硫酸钠和水SO2+2NaOH=Na2SO3+H2Ob.仪器与药品。硫磺、锥形瓶、软木塞、燃烧匙、酒精灯、火柴氢氧化钠溶液c.实验装置。实验装置见图1。d.操作步骤。①在燃烧匙里放少量硫磺,加热,直到发生燃烧。点燃=图1②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盛有氧气的锥形瓶里(锥形瓶内盛装约10mLNaOH溶液),塞紧软木塞,观察实验现象。①效果明显;②无污染产生。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非肉眼能观察得到,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又浪费时间…  相似文献   

11.
例右图是证实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种气体A,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放在太阳光  相似文献   

12.
初三物理“内能的利用”一节安排了“内能做功”的实验。教材中实验是用软木塞将装水试管口密封 ,用酒精灯对水加热至沸腾。当管内水蒸气压强足够时 ,“砰”的一声水蒸气将软木塞冲出 ,说明利用内能可以对软木塞做功。此实验有两点不足 :一是软木塞冲出时 ,也有高温水蒸气喷出。实验时 ,尽管管口不朝向学生 ,由于水蒸气飞溅 ,对前排学生可能造成事故或惊吓。二是内能做功只表现在软木塞冲出的一瞬间 ,时间短 ,不便于学生边观察 ,边思考和教师边演示 ,边讲解。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改进方法 :在软木塞中插入一根细玻璃管 ,用橡皮管套…  相似文献   

13.
一、实验验证绿叶在阳光下释放氧气教学《叶的光合作用》一课时,教材告诉学生绿色植物在阳光的照射下释放出氧气。学生对于氧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总是将信将疑,为了打消学生心中的疑团,经过多次的实验,我发现金鱼藻在光合作用下能够制造出足够的氧气。实验方法如下:实验材料:金鱼藻、500m l的输液瓶、火柴、清水、直角弯玻璃管。实验步骤及现象:将生长旺盛的金鱼藻放入输液瓶中,再在瓶中注满清水,然后将弯曲玻璃管的一端插入输液瓶的瓶塞直至水里。课前将此装置放在教室向阳的窗台上。不久,就可以看到金鱼藻放出的气体聚集在瓶颈处,…  相似文献   

14.
在相同条件下,对几种不同沉水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进行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金鱼藻、竹叶眼子菜是进行光合作用产氧量实验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15.
1 实验用品 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单孔橡皮塞、导气管、烧杯、锉刀。废软木塞、氧化铜粉末、石灰水。 2 改进方法 (1)将原实验用的碳粉改用软木塞屑。 (2)将原实验用酒精喷灯加热改用酒精灯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光合作用的计算题规律一总反应式为:6CO2+12H2OC6H12O6+6H2O+6O2。规律二释放的氧气来自参加反应的水。例1在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里,如果所有的水中有0.20%的水分子含18O,二氧化碳中有0.68%的二氧化碳分子含18O,那么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中含18O的比例为()A.0.20%B.0.44%C.0.64%D.080%解选A。二、根据遗传病系谱计算有关概率的题目遗传病系谱遗传类型判断口诀例2右图是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若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有病男孩的概率是()A.1/4B…  相似文献   

17.
从野外采集的水绵标本,由于正在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细胞质中的带状叶绿体宽、厚,并且高度螺旋,遮挡了其他结构。如果在培养皿里用水培养少量水绵,避光放置五天左右,当水绵呈浅绿色时再做实验,用低倍镜即可清楚观察到水绵细胞的结构:(1)带状叶绿体变得又窄又薄、开始解开螺旋;叶绿体数目可辨;有一列淀粉核排列在叶绿体的中轴上。(2)细胞核悬浮在细胞中央,细胞核周  相似文献   

18.
水绵是藻类植物,分布广泛,采集容易,培养简便,是生物实验的好材料,实验效果理想。1 练习制作临时装片 制片操作中,只要用镊子从准备好的水绵中夹取几根,放到载玻片正中滴好的水滴中,再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之水即成。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的水生植物金鱼藻为实验材料,以生活中常见的带吸嘴的矿泉水瓶为实验装置,仅用一个实验将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和场所,通过明显的实验现象进行说明和验证,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重要概念。同时,该实验在实验变量的控制以及实验的可实施性等方面均进行了改良,解决了实验耗时长、成本高、效果差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20.
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是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5节“光合作用”中的一个重要实验。笔者从改进装置,寻找合适的碳酸氢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以及从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中寻找金鱼藻的替代物,在晴天和阴雨天分别做该实验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很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