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方式不断更新,手机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广泛的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手机传播以新技术作为支撑在进行信息传播时呈现出自身特有的性质,而手机在传递信息时形成的手机文化对人们的审美活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介所具有的新的特性、手机文化在人们的审美过程中引起的审美的变化、文学的审美性,并以文学审美性为基础进一步思考如何改善手机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审美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
原本以民俗生活模式传播于村落空间的民间艺术,受制于传媒时代文化逻辑力量的召唤,衍生出新的传播方式,即成为一种奇特的媒介景观样式,并辐射出具有异域情调和遥远时光的审美想像。作为媒介景观的民间艺术,是置身于新的文化语境中的传统民间艺术对自身传播方式做出的调适,去除其原本作为特定族群生活样式的文化属性,以去生活、去语境的方式进行符号拼贴、重装和压缩,从而裂变为诉诸符号消费需求的媒介景观样式或消费意象,成为一种具有典型后现代文化特质的传媒消费文本,为处于现代性追求道路上的当下中国增添了一种大众审美文本。  相似文献   

3.
现代传媒以其传播的高效性扩大了审美主体,改变了艺术贵族化的存在状况,使艺术由神圣的殿堂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仅如此,现代传媒的传播以图像为主的特点,改变了传统审美的复杂性和封闭性,使审美变得简单化、生活化.现代审美的这种改变普遍地提升了人们的欣赏能力,但也消解了人们思考的深度.  相似文献   

4.
传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构建,人们通过各种信息传播活动来传承人类文明。生活本身最具有审美价值,具有丰富的内涵,所以生活中一切传播过程、传播活动均具有审美价值、最能体现审美需求。而审美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审美实践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主体要求,在具体的信息传播过程中需遵循传播规律与美学规律,来力争实现人类审美的需求。理想的传播内孕真、善、美于一体,这使得传播过程审美化,凸现人类文明的精神索冀。  相似文献   

5.
齐霞  索理 《文教资料》2008,(35):63-6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审美理想.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传统和生活习俗.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珍惜历史文化对人居环境的渗透,更需要有意识地表现自己的独特性,有目的地发展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家居装饰设计不仅是一种纯粹物质性的构造和组织行为,更是一种艺术性的审美行为.传统装饰不仅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物质载体,更是家居设计力求寻找民族文化归宿感的有效方式.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装饰的概念和审美特征来强调中国传统装饰作为一种艺术表现方式运用于家居设计活动中,它以秩序化、规律化、理想化为要求,改变和美化事物,形成合乎人们需要并与人们审美理想相统一、相和谐的美的形态.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美学都是远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美学亦在同步发展,审美文化拉近了美学和生活的距离。本文对网络时代的小说审美文化进行分析探讨,从网络传播与小说写作的关系出发,对网络传播带来的小说审美文化内涵进行扩展。  相似文献   

7.
感觉互联网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已经涉及到传播方式的演进对文化的影响。如果以传播方式的变化作为划分的依据,我们会得出与其他划分手段不同的人类的文明史分期,传播学家们曾经这样概括人类在传播方式上几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符号和信号时代;说话和语言时代;文字与书写时代;印刷与书籍时代;大众传播(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时代;网络传播时代。每一种传播方式都代表了一个人类文明时期,当然,每种传播方式的变更也都会引发或伴随社会的重要变革,诸如社会的结构、社会成员的关系与交往方式,甚至包括了人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与审美趣味。对于互联网对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普国富 《现代语文》2009,(10):106-106
审美教育(美育),是"人类传播现有的审美文化,并启迪新的创造的一种教育活动",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改变学校审美教育薄弱的现状,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职业学院音乐欣赏课担负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质的任务,加强音乐欣赏教学,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素质有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电视传媒依靠其传播范围广、信息容量大以及日常贴近性的特点,已经成为大众传媒中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类型,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甚至修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方式.但是电视文化不同于印刷文化的思考性,本质上是一种消费性的文化.本文试图从电视文化的大众文化的本质,构成要素,以及生产传播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其消费性本质.  相似文献   

11.
数学是一种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学文化渗透到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精神和探索精神,以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修养。将数学文化的思想和内容融入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对原来的高职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的重新确定,适应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会使高职数学教育功能更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2.
审美活动往往被看成是理想状态的,但具体的审美活动是现实的,由于各种原因会造成审美的中断、转移,使得审美保持度维持在不同水平上,从而对各种艺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化研究中的政治是一种事件,是有关种族、阶级、性别、民族性等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整体社会结构中的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结构状态。在文化研究的范畴内,人们在思考“政治”的概念时,实际上把经济、宗教、阶级、文化、审美等等现代生活各个领域的真正的实质性的关系和结构状态,以及它们内在强度的最坚硬的部分抽象出来,政治是无所不在的,是人生存于世界的实质。文化研究要求密切关注文化与权力关系在新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的发展和变化,并具有深刻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超越的精神,因此,它力图颠覆以往文化具有审美自主性的神话,从而探索文化与政治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摈弃与恪守     
自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 ,无论是作为我们民族整体的生存理念 ,还是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价值观 ,都发生了幅面宽阔而内里深刻的变异 ,随之而来的人性观念与人性思想的变异。在这些变异中 ,究竟哪些是我们应该摈弃的 ,哪些是值得我们恪守的 ,哪些又是我们应当整合的 ,作为敏感一代的中国当代小说家们都在做不同层面与角度的思考 ,并以自己对文学文本的创建来表达这样的思考。本文通过对几位当代小说家的文学文本的具体分析 ,来审视中国当代社会在人性维度上的变异 ,以给我们的现存生活提供审美形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与自然的长期共同发展中产生了神奇的情感对应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的审美活动及审美能力应运而生。正是通过这种独特而丰富的审美关系,人们再一次发掘了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发现了自然山水的审美效应,主要体现于自然给予人的自由意志、生命意识以及时空感悟诸层面。  相似文献   

16.
"诗意栖居"是人类的生存理想,然而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却使人越来越远离这一理想。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应该改变人的意识,改变旧有的环境教育模式,大力发展生态美育。生态美育对改变人类以物质生存为中心的生存方式,提升人生精神境界,进入人与自然的精神和谐,具有独特的作用。生态美育的根本意义是对人生存境界的提升。这种提升具体表现在:使人由单一和谐走向人与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由暂时的、一过性的快感享受走向持续的、长久的美感体验,由注重单一结果走向生命过程美的追求。广泛开展生态美育,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诗意生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感悟与人文素养——透视影视文化中的德育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传媒日益发达的今天,影视媒介已普及到千家万户,以无可阻挡之势征服了广大的青少年。它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激活并引领着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潮流,标志着大众审美时代的到来。然而,充斥荧屏的影视文化资源如琳琅满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缭乱,如不加仔细辨别,它们带给人们的影响可谓喜忧参半。从影视文化的审美角度出发,探索优秀节目带给人的“心灵鸡汤”功能——形象青睐、个性推崇、情感共鸣、价值认同、感悟人生、行为效仿,为解决当下大学教育人文素质缺失的症结,必将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了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都带来了深刻的改变。校园网络文化会对职校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教育工作者在对待校园网络文化的利与弊问题上要善于扬长避短,积极疏导和加强监督,进一步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净化校园网络文化环境,才能使校园网络文化更好地为职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19.
T恤作为一种休闲服饰,在现代审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透过小小T恤,能使我们深刻感悟到承载在它身上的特殊情感及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追求和审美文化。T恤作为一种产品,从对服装的纯粹的经济行为、实用价值的关切到对文化内涵、审美功能的重视,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它那与生俱来的朴素风格、休闲雅致的情感、自由随意的品位对人们的审美方向起着积极的向导作用,它通过动态的、潜移默化的文化渗透,重新演绎崭新意义的生活,也在改造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西周陶器对传统纹饰进行夸张、变形、简化,具象写实化为抽象写意.形成一种抽象几何纹。而复合法的运用,统一中见变化,变化中见和谐。西周先民对自然大化的生命和形式法则的自觉体认和把握,在造型和纹饰上追求一种圆满具足的审美效果;而礼制文化的严格限制,又使得西周陶器呈现出规范化和程式化的倾向,风格上表现为一种端庄大方、中庸静穆的特征,而有限的形式规范却指向无限的审美意蕴和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