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瑞 《考试周刊》2012,(3):170-171
作者在结合教育实践和总结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认识生存、尊重生命、热爱生活为教育目标,以开设相关课程和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为基本途径,以此唤醒学生自信、自主、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用生命和谐构建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相互关系的视角论述大学生和谐生命的建构,强调社会生命的培养对于和谐生命的重要意义,指出现代社会物质观的偏差是引起和谐生命建构缺陷的重要因素,提出奉献与索取、成功与失败、竞争与合作等关系范畴在大学生和谐生命建构中的作用,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和谐生命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个体生命的和谐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高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智力资源宝库,理所当然地担当着生命和谐教育的重任.然而,近年来许多高校生命和谐教育意识淡薄,生命和谐教育的开展比较随意,形式化倾向比较明显等诸多状况都令人担忧.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强化高校的生命和谐教育意识,深入探讨生命和谐教育的内在规律,寻求生命和谐教育的有效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陶渊明和托尔斯泰是两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们用自己的一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得出了有一定相似性的观点,并且能够身体力行地实践他们的学说,但是实践的结果却恰恰相反:一个实现了人生的和谐,一个始终处在矛盾之中。本文分析了他们人生和谐和矛盾的表现,挖掘出各自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这是党中央出于战略考虑而作出的伟大决策,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和谐社会除了要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外,还应该包含人的自我和谐这一方面,毕竟发展归根结底是人的发展。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这种分裂和矛盾在我国现阶段又有其特殊表现。所以,要构建和谐社会,就要面对现阶段还存在"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的现实,追究这一现象产生的根源,寻求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的方式,使人的内心不断趋向完整、统一、和谐,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确立"和谐"理念的现实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学校教育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学生面临着多种现实压力的环境所决定的。树立"和谐"理念应该以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为教育切入口、以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教育重点、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为教育方向、以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教育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生命意义量表>(PIL)、<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江苏省南通市某所高职院校257名学生的生命意义与自我和谐进行相关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自我和谐是影响高职生生命意义状况的因素之一.为此研究者提出:(1)高职教育应该首先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创造学生展现生命的舞台;(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和谐的辅导与教育;(3)高职院校可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加强学生生命意义的教育与辅导.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立"和谐"理念的现实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矛盾、学校教育面临着多种社会思潮的激荡、学生面临着多种现实压力的环境所决定的.树立"和谐"理念应该以大学生思想的关注点为教育切入口、以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为教育重点、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发展为教育方向、以实现大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为教育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自我和谐是指大学生通过积极调节使自我达到和谐状态。拥有健康充实的身心状态、充满动力的学习状态、诚信友爱的人际状态是大学生自我和谐的主要标志,但目前大学生自我和谐程度偏弱,发展不均衡,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自我教育、实践教育、创新教育等途径来促进大学生的自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学是课程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理念之一,是一种以人的生命和谐发展为依归的教学,具有人本性与主体性、全面性与整体性、差异性与独特性、协调性与动态性等特征。在实践层面上,和谐教学以人的整体、全面、和谐发展为最高价值和终极关怀;遵循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顺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启发诱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营造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和充满活力的"生命课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中学生自我意识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典型矛盾冲突基础上,提出了肯定自我和否定自我的概念,并指出二者是自我教育的主要矛盾,举例说明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试析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其诱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新生自我意识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他们在力图摆脱矛盾的困扰、获得自我意识的重新统一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发展趋向。正确研究、认识这些特点和发展规律,实施及时的教育和诱导,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自觉到文化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创造和谐文化需要文化自觉。要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解读和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推动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思维认识事物,用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矛盾,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4.
李洱的小说《你在哪》是一部寓言式的作品。它借寓言的形式演绎了人的自我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的分裂,意识与潜意识分属两个空间不断地纠缠与矛盾,但自我意识最终还是被社会意识所同化,人避免不了被“卖身”的命运。寓言的形式和对人的存在的形而上思考,使得这篇小说具有了丰富的阐释性和思想深度,这也体现了李洱小说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高职生正趋于成熟,但还没有进入成熟阶段。这个阶段是青年自我意识发生矛盾最突出时期,但他们自我意识容易出现偏差。调适方法有:创造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换位思考,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时期文学,在文学语言领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大量的变异语言。它们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时间观念,是一种解构时间艺术语言。变异语言通过对语言规则的解构,改变了叙事时间的既定进程,形成了新的时间顺序。它解决了语言线性表述与客观世界复杂多维的矛盾,表明了当代作家越来越强的创造意志和自我意识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宝剑记》主要取材于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林冲落草"这段故事。相较来看,《宝剑记》继承了《水浒传》的很多方面,包括主要人物设置,故事情节内容,"忠奸"主题思想。除此,《宝剑记》在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中心矛盾、起因结局等方面又有所创新。《宝剑记》对《水浒传》的改编凸显出明中叶反封建专制统治的社会思潮和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是作者李开先个人心灵世界的直接映现,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试论课程文化自觉与创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课程文化自觉是课程研究面临的新问题。从工具自觉到主体地位,从泛科学理性自觉到科学理性,从一般属性自觉到理论建构,从二律背反自觉到必要张力,从隐性表现自觉到显性管理,从价值导引自觉到质性评价,以实现课程文化自觉的建构。课程文化创新是课程文化自觉的落实和实现。课程文化创新有自身的基本规律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是解读女性作品的钥匙。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爱玛》,一方面呼吁男女平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另一方面视婚姻为女性体面的出路,将家庭定为女性的最佳舞台。与女权主义者那强烈、彻底的女性解放意识相比,小说《爱玛》的女性意识是朦胧的,带有局限性的。  相似文献   

20.
特雷莎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一个女性形象,她是“重”的代言人,其复杂的内心,特殊的性格,以及她对于“灵与肉”应当和谐统一的爱情追求,无不使其表现着生命之“重”。而特雷莎的梦境以及她在面对情敌萨宾纳时的服从,都鲜明对应着生命之“轻”。带着“重”的痛苦,特雷莎开始了向“轻”转变,她复杂的情感世界与内心矛盾向生命另一种极端形式变化。借由“轻与重”这生命形态二重性的不断追问与展现,特雷莎的女性自我意识在并非完全的田园牧歌式的情爱中觉醒,她经历了一次次的压抑、逃离、挣扎,才真正令自我意识的光芒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