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SAPO-34催化甲醇制烯烃的技术进行了专利态势分析,梳理了甲醇制烯烃用SAPO-34的合成技术的发展脉络和技术功效,为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专利布局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0,(5):563-563
由大连化学物理所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甲醇制烯烃工业化技术(DMTO-Ⅱ)取得重大突破。5月19日,这项工业化试验技术在陕西省华县通过72小时现场考核,专家认为各项数据达到预期指标,技术先进可行,建议尽快工业化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张强 《科技风》2012,(13):121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50%,使用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生产替代油化工产品成为必然的现实选择。但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发展煤化工产业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CO2的减排。本文对主要的煤化工产业中的煤制甲醇、煤的直接或间接液化、煤制烯烃的生产过程中CO2的排放进行了说明,并详细介绍了几种CO2的减排技术,为煤化工产业在CO2的循环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是现代化学工业的基石,其传统生产技术强烈地依赖于石油资源,我国石油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其发展。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以煤为原料制取石油类产品的煤化工技术,是关系到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和能源安全的重大课题。煤制烯烃技术是其中最重要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煤制油是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生产石油及石油化工产品的技术,可以有效缓解石油紧缺、煤炭过剩的局面。本文针对煤制油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煤制油领域中国专利申请的概况,包括申请量、主要申请人、技术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我国煤制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MTO装置将甲醇转化为低链烯烃,实现了煤制烯烃的工艺路线;ACO装置将炼油装置副产的轻烃转化为低链烯烃。两套均以生产丙烯和乙烯产品的装置进行对比了对比分析,虽然工艺不同,但仍存在不少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7.
采用Aspen Plus化工模拟软件对甲醇制低碳烯烃中烯烃分离Lummus工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尾气中含乙烯摩尔分率为0.36%,脱甲烷塔是Lummus工艺中影响乙烯收率的关键,吸收剂循环丙烷量较大,能耗较高。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70年的发展,我国已建立起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现代石油化工产业体系。但是石油资源不足,原油产量无法满足下游石化企业的生产需求,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同时优质的烯烃和芳烃生产原料供应不足。近年来现代煤化工技术已取得全面突破,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油为代表的一批关键技术实现了产业化,使得通过煤经甲醇原料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和基础化工原料成为可能。从战略层面和技术层面,采用创新技术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既可以保障石化产业安全,促进石化原料多元化,还可以形成煤化工与石油化工产业互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今年初,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为实现DMTO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大连化物所的四代人整整干了三十多年,黑发人干成了白发人。”收获喜悦之余,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项目总负责人、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中民忍不住感慨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4):308-308
依托单位: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然气转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以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为依托单位,联合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化工部成达化学工程公司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所共同组建的。将建成科、工、贸一体化的新型科研实体。主要技术方向与内容:以天然气为主要原料,以高选择性转化为手段,解决天然气化工工程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重点进行天然气自热式转化造气节能新工艺研究,变压吸附(PSA)分离新工艺研究,合成气制含氧化合物、合成气经二甲醚制低碳烯烃、合成气制液体燃料等3大化工…  相似文献   

11.
煤制甲醇是比较常用的一项化工产品,我国通过煤制甲醇合成技术,确保甲醇的供应量.煤制甲醇合成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促使煤制甲醇面临着技术上的挑战,全面控制合成技术的应用,确保其符合煤制甲醇的需求,强调合成技术中的经济效益,因此,本文通过以煤制甲醇为研究对象,分析合成技术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16):8-9
<正>经过长期发展和国家持续支持,我国在大容量、高参数燃煤发电机组和煤直接液化、煤制烯烃等新型煤炭转化等核心关键技术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在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煤化工关键装备等方面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不仅要突破煤炭领域诸多关键技术门槛,还要破除各类能源之间转化的壁垒,将煤炭放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全局中进行统筹布局。以煤为原料,通过气化、液化、焦化等途径制取油品和替代石油制取大宗化学品的现代煤化工,不仅可缓解石油供应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13.
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与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化工程公司合作的“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技术开发及工业性试验”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在日处理甲醇50吨的工业化试验装置上实现了近100%甲醇转化率,低碳烯烃(乙烯、丙烯、丁烯)选择性达90%以上的结果。2006年8月23日该项目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试验装置的成功运转及下一步大型化DMTO工业装置的建设,对我国综合利用能源、拓展低碳烯烃原料的多样化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1开发背景和意义乙烯、丙烯等低碳烯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我国面临着非常艰巨的节能减排任务,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及优先发展主题之一。近年来,宁夏重点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丰富的煤炭资源,大力发展煤制甲醇、烯烃及其下游产品,对化工行业的高层次人才求贤若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9,24(4):445-445
“甲醇制烯烃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08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共建单位包括西煤化工集团公司、中煤能源集团公司、陕西新兴煤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正大能源材料(大连)有限公司。工程实验室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实验室主任负责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铁路车辆用缓冲器领域的中国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了该领域中国专利申请趋势、申请类型、技术分布、申请人情况等内容,为我国相关企业进行技术研发、专利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煤气化制甲醇是一个难度极高的工艺,因此,简化操作方法、改善制作技术和提高甲醇产量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介绍煤气化制甲醇的工艺流程,极其所存在的相应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希望借此文章能抛砖引玉,最终实现优化煤气化制甲醇工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调研合成橡胶、甲醇制烯烃(MTO)、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和煤合成油项目的科技转化案例.剖析了与社会资源结合,走社会化之路,是石油化工行业重大项目从科技研发到规模化生产的必然方式,并对这些重大项目产业化进程的经验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对坚持与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走社会化之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让黑色的煤炭变成白色的聚烯烃,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历经30年不懈努力,攻克甲醇制烯烃这道世界难题,也当仁不让地拿到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这在科技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当科研人员捧回大奖时,念念不忘给予他们支持的人,“没有相关部门和企业的大力支持,我们不可能完成这项重大课题.”的确,30年远远超出一项科研课题的时间极限.  相似文献   

20.
合成气制低碳醇技术是非石油路线合成液体燃料、油品添加剂及大宗化学品的重要方向.该技术总体工艺流程是合成气在多相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以C1-C5为主的低碳混合醇,过程具有生产成本低廉、原子经济性和操作可行性强等特点.我国"煤多油少"的资源结构禀赋以及近年来原油供应日趋紧张和甲醇替代燃料市场持续低迷的现状,决定了煤基合成气制低碳醇工艺在降低石油依赖程度、天然气高效转化及洁净利用煤炭资源等方面存在较高的产业化应用前景.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历经二十余年,在合成气制低碳醇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并与中国神华集团合作,建成千吨级合成气制低碳醇工业侧线装置,实现合成气的低碳高效转化,为提高我国能源利用的安全水平及抗风险能力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