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百德孝为先。江苏省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家有一老,就是一宝"德育践行活动以鲁洁教授的"生活德育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在对学生生活的回归中实现引导学生"孝亲敬长"这一德育目标。一、课内课外皆生活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指导生活。在生活中学习道德,在生活中践行道德,是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我们坚持从小处着手,从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约束与养成  相似文献   

2.
洪致扣 《班主任》2001,(7):47-48
一、教学目标 1、在道德观念上,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道古今孝亲敬长的嘉言懿行.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说:“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有限,受年龄特点影响,对他们进行德育,不能背离他们的认知特点,不能简单说教,更不能离开现实生活。真正有效的德育必须以生活为依托而进行,我们针对实际,从生活出发,创新途径,开展了生活化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4.
何勇 《教育导刊》2013,(11):71-73
德育,作为“五育”之首,一直是社会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是,目前德育的实效性却不那么令人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德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存在问题。德育目标“高大空”,脱离生活实际,比较理想化:德育内容只关注道德原则、道德规范.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对学生道德能力形成过程的关注;德育方法陈旧,重灌输轻体验、重防范轻赏识、重说教轻实践,难以走进学生内心。  相似文献   

5.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德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课程,为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目前课程标准制订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德育回归生活的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的社会历史与个人成长历程的审视启迪我们,德育起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必需。而目前的德育实践是一种丢弃了生活精神的知性德育、科学德育,致使学校德育陷入困境。回归生活的德育是整体性、体验性、终身性、开放性的实践性德育,它不仅是当前学校德育摆脱困境的出路所在,更代表了德育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李荣 《湖北教育》2010,(5):55-55
在进行学校德育时,如何让道德观念激荡学生的情感,真正成为学生的价值追求,进而影响学生的行为?德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让德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8.
德育课教学的生命所在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因此,德育教师要紧紧抓住“生活”这一主题,让生活走进德育课堂,将德育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品味到理论的精妙,从理论中感觉到对生活的指导。本文从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阐述如何让德育课教学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德育魅力产生的源头。任何试图脱离生活世界的德育努力,都将在抽掉人性之丰富性的同时,也抽掉了德育自身的生命力。因此,德育要从纯粹的理性世界和理想世界中走出来,要面向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世界,构建生活的德育。教育实践证明:品德是感染来的,这些感染来自多方面,学校、家庭和社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已呈不可阻挡之势。德育回归生活世界具有理性逻辑——价值理性和交往理性。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前提是把学生世界还给学生,并尝试从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三维目标出发探寻可行途径。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当前,回归生活世界成为新一轮德育课程改革的主导理念,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这一理念逐渐暴露出一些实践隐患,表现为德育内容的简单化和泛化、德育过程的随意化和德育目的的平庸化。造成这些隐患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把握回归生活世界的德育理念时忽略了对其意蕴——意义世界的剖析和理解。这源于对胡塞尔的"生活世界"理论以及道德与生活的关系缺乏全面和深入的分析。为此,德育需要凸显"意义"主题,即德育要从笼统地观照生活的层面深入到观照意义的层面。这样,回归生活世界的理念才能走向深入,德育才能真正切入生活,服务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哥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脱离社会生活的政治课理论教学是空洞的、苍白无力的,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政治课才会生命之树常青。让思想政治课回归生活,是指教师要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中的实际联  相似文献   

13.
高飞  李丽红 《考试周刊》2012,(46):176-177
传统品德评价脱离了学生现实生活,缺乏对学生品德自我发展的关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德育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本文从分析品德评价与生活割裂的原因入手,将动机纳入评价体系,建构品德评价的生态环境,积极倡导品德评价向学生生活的回归。  相似文献   

14.
"人以学而立,立以德为先",坚持德育为先是思想品德教师的使命。思想品德源于生活,思想品德教学应回归生活。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实践:联系生活实际,设计课堂教学;拓宽课堂外延,过好课程生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还原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受、体验和理解学习内容,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从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学生。会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嘻嘻哈哈;从小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学生,崇拜的却是影星、歌星;从小接受文明礼貌教育的学生,会蛮不讲理、满口脏话;从小接受环保教育的学生,会随手乱扔废弃物;从小接受诚信教育的学生,会弄虚作假……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禁感到困惑:我们的德育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16.
回归生活德育的实践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1):108-110
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传统德育已暴露出较大的局限性,不能很好适应社会及人的发展需要.德育本应源于社会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世界应是建构德育大厦的基石.让道德教育回归生活有利于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学校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脱离是造成学校德育困境的主要原因。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鲜活的“教育场”;回归生活世界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学校道德教育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在生活中关注德育主体的现实需要,培养生活中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18.
陈辉 《青海教育》2006,(5):23-2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作文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事情。”诚然,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也会因人而异,学生也是这样。但在我们学生的作文中却是千篇一律的套作。这是为什么呢?学生的童心是否被淹没在我们设定的作文的套路上了呢?为此,我认为应该让作文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把日常生活和作文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开…  相似文献   

19.
高校道德教育如何摆脱困境是教育界长期以来面临的严峻课题。20世纪高校德育的一个主要误区是道德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因此,回归生活世界是未来高校德育发展的主要诉求。  相似文献   

20.
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是德育界讨论的热点和共识,然而许多涉及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本性问题依然晦暗不明。德育研究必须就这些根本问题进行追问,以为德育找到向生活世界回归的根据,并从其中寻求到回归的可行之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