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随着我国教师教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教师专业化正成为现代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趋势。教师专业化必然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从而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21世纪的全球化竞争是经济竞争,更是教育竞争,而教师素质是教育竞争的关键。近年来,如何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由影响个体发展的内外动因可见,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范式,而反思、教育叙事研究和合作教学是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3.
所谓实践性智慧,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存在于教师个人经验之中的,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直觉认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处理所遇  相似文献   

4.
教师专业发展注重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性提高。技能熟练模式没有看到教师职业具有不确定性、情境性、非实证意义上的科学性、强烈的个体性等特点;反思型实践者模式把教师看成是抽象的理想对象;而教育行动研究模式集研究与实践、研究者与实践者于一体,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路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变迁与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首先需要确立教师专业工作者的职业理想,以之作为中小学教师自身努力的方向和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奋斗目标。教育教学活动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专门培养人的职业,它不仅要求其从业者具有多方面的一般知识和学科知识,而且更需要掌握系统的教育教学知识、技能和规律。在当代教师教育中,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概念,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和支持。  相似文献   

6.
陈秀娟 《考试周刊》2012,(90):18-19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本文分析了教师形象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以此提出理想教师形象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教师专业发展领域的个案研究存在两个问题:研究节奏不可控和误把教师个体等同于教师角色。为了克服这两个问题,我们可以采用基于理想角色的个案研究法。这种研究方法的基本过程是:(1)构建理论假设、定义教师的理想角色;(2)构建扮演理想角色的教师团队,配置研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3)引导特定的教育实践,收集过程数据;(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以STEM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为例,如果我们假设STEM教师专业发展会经历前专业、专业、后专业三个阶段,前专业教师要懂学科、把握课程,专业教师要能具有基于设计的行动力,从事教学方案与教学行动相一致的教学,后专业教师要能够设计探究学习,那么现实中任何一位STEM教师都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如此的成长和发展。我们需要为STEM教师配备专业助手,组成一个STEM教师团队来扮演这个STEM教师理想角色。如果我们发现STEM教师团队随着时间的推移,依次达到了理想角色的要求,没有出现逆序和跨阶段现象,并且专业助手的能力行为是可学习、可复制的,那么上述关于STEM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则是成立的。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教师,主要问题巳不是在知识和能力,而是内在精神和态度。尽管校本教研、师徒结盟、继续教育等齐齐出招,期待能“二次发展成长”,然而,“职业倦怠感”还是不疾不徐地来了——教书成了一件波澜不惊的活儿,成为谋生糊口的职业。  相似文献   

9.
反思、研究、创新,是当前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中经常强调的字眼,培养具备相关素质的教师,也成为各类教师培训追捧的目标。然而,对反思、研究与创新的对象、内容认识的模糊。以及培训方式方法上的偏离,常常导致这种追求流于理想或愿景。与实践相游离是症结之一。目前的职教师资培训也多表现出这一欠缺。  相似文献   

10.
反思型教师:教师发展的理想之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思型教师是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及其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为依据,自觉地分析教育情境,认真调节教育思想与行为,以不断获得自我发展的教师。教师借助对自身教育观念及教学实践活动反思这一持续动态的过程,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更为科学,教学实践更符合教育规律性,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1.
数学一直都是令大多数文科学生望而却步的拦路石,我也不例外.从小我的数学成绩就不是很好,不过,很幸运的是,我在高考中拿到了145分的满意成绩.在此。我很乐于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数学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愈是贴近实践的层面,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愈益凸显。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是教师在知识、理念,能力、情感、信仰等;十个层面的演变与发展,其立足点最不是用理想的模式去对教师进行补教,而是促进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阳泽  苟晓蓉 《四川教育》2006,(10):10-11
搞课题累,做研究苦,这是一线老师的普遍呼声;把研究当任务而简单应付,这是一线老师的常见行为。虽极不情愿这种“苦差事”,但评优晋级可加分,提拔重用是砝码,许多老师不得不去“装点门面”,不得不追求科研的“档次”,因而“书斋式”研究、“注解式”研究泛滥,理论研究、宏观研究盛行,低效科研、形式科研、门面科研层出不穷。中小学科研曲高和寡。出现了教学与科研“两张皮”的现象。 遵循“问题是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际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的微型课题研究,因其实用性、操作性强而成为中小学教师科研的发展方向。 有别于高校的理论研究和假设性验证。不同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则侧重于应用研究、实践研究和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微型课题是一种有别于“学术派”的非正式的教育研究活动,不需要经过主管部门的审批立项。案例研究、教学日记、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是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研究目的是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享受研究的过程和成长的喜悦。 微型课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也是教师踏上“幸福的研究路”的必经之途。教师要关注自身实践中有意义的事件和日常工作中有价值的困惑,要在看似无问题的“教学惯性”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时聚焦某一个问题。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热情、挖掘学生潜能、塑造学生人格,进而丰富自己的情感,满足自己的精神追求,提升自身的生命价值,实现自己的幸福理想。这是教师科研的真正境界。在这样的境界下,教师自己是幸福的,学生也是幸福的。[编按]  相似文献   

14.
同侪互助——一种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想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应对专业化挑战的理智选择,一种合作的方式将更能促进教师个人以及相互间的专业发展。合作精神是教师专业的应然要求和时代赋予的必然使命,合作文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和创新的持久动力。在“研究者”这一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合作研究的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抉择。同侪互助的合作方式更能促进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在关注教师群体的氛围里,鼓励共同反思,学会相互研究,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专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敞。  相似文献   

15.
微格教学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最有效途径。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成长发挥着引导、加速、强化等一系列积极作用,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和策略。微格教学在校本教研中能发挥有效的作用,它以便捷的研究方式和科学、实用的训练方法,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理想平台。  相似文献   

16.
理想的教研是正视教学现实的教研,是创生教学智慧的教研,是让大多数教师行动起来并感到幸福的教研.这样的教研,不再是失真、虚假的公开课表演,不再是好高骛远的课题研究.那么,怎样构建理想的教研呢?  相似文献   

17.
赵康 《学科教育》2011,(2):60-66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使命"背后的教育理想无不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个人价值是个人认同的一个构成维度,所以,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其个人认同在价值层面应是一致的。如此,教师对教育理想的反思和对其专业认同的理解与她/他对个人认同的理解分不开。哲学家利科对个人认同概念和叙事认同概念的分析,为教师反思其教育理想和理解其专业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面年大计,教育为本.尤其是当今世界,各国都更加重视教育的各种社会功能,我国也不例外.无论是从国家的各种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还是从全国上下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改革来看,都能说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相似文献   

19.
如何走出“靠老本吃饭”的局面,由传统经验型向专家型教师发展。是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一个相当沉重的话题。其实,教师作为专业成长的主体,其主动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群体中,大多热爱教育事业,都有一颗积极进取之心,迫切希望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生命的价值。但在教师中流传着的一句话——“医生越老越吃香,教师越老越不行”,却不由得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在交通运输专业培养方案中,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信息量大,既要系统地普及学科基础知识为学生专业学习做铺垫,又要关注学科前沿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本文提出基于学生兴趣与教师理想的轨道交通系统引论课程教学改革,通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评方式改革,在完成教师授课期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学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