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京师同文馆创设角度看西学在中国的进入方式,西学在中国的认同状态,西学在中国的文化土壤,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并不能使西学在中国得到系统地传播。同时也反映了西学东渐在中国要经历相当艰难地过程。  相似文献   

2.
摘要:建国以来,我国学术界关于晚清同文馆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于同文馆本身、同文馆的历史影响、相关人物等方面,相关研究成果丰硕,成绩令人瞩目。但从整体上讲,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方法与理论创新、史料的收集整理等方面,该领域还有很大的探索空间。  相似文献   

3.
晚清同文三馆对人材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文三馆系指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又称上海同文馆)和广州同文馆,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清政府设立的三所以学习西方各国语言文字为主、兼习其他西学的学堂,直至二十世纪初与教育制度改革合流,经历了四十多年历史。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式西学学堂,也是洋务运动中清政府主持的一项著名的“洋务”新政,后人多举其为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嚆矢。但国内史学界对其本身的研究却很缺乏,尤其是解放后,专论文章寥寥无几,且又较概括,或评价其浓重的半殖民地与半封建性;或强调其新式  相似文献   

4.
丁伟  蔡蓓 《职业教育研究》2009,11(11):159-160
由布茂林创办的上海同文馆英语培训班能够紧随社会需求.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探索符合晚清上海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促进培训班“翻译公文”的教学.同文馆创建了“翻译公所”:同文馆还特别注意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职业英语教育的效率和质量.对当今的高职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6.
京师同文馆成立于1862年,是近代中国由政府兴办的第一所新式外语学校,包括英文馆等外语教学机构和天文学馆等西学教学机构。《八年课程表》是京师同文馆草拟的一个"由洋文而及诸(西)学"的学习进度表,其本质是为"诸(西)学"教育,而非外语教育。《八年课程表》的招生对象,系从英文馆等外语专业借调学生,这与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学者不能适应"诸(西)学"教育有关。《八年课程表》的出台,体现了140余年前近代中国在西学教育中盲目求广、求快的心态,试图以有限时间追求诸多西学专业的全面教育目标,违背了科学教育的客观规律,不具备现实的可行性。《八年课程表》最终没有实施,"诸(西)学"教育实际上朝着专门化、长期化的方向发展。部分学术成果以未执行的"诸(西)学"教育《八年课程表》,对京师同文馆的外语教育,做了过多的解读,颇值商榷。  相似文献   

7.
徐瑾 《现代语文》2008,(6):14-15
一、京师同文馆的历程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大门被西方列强强行打开。清政府陷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一些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西方的科技比枪炮厉害,油然而生“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想法,试图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于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京师同文馆登上了近代历史的舞台。京师同文馆亦称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用以培养“译员”、“通事”的外国语学校。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影响和不足。确实,她为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出现以及西学的传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王小欢 《教育》2014,(9):74-74
“有希望革新这古老的帝国的是新教育,新教育的肇端是同文馆.”这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一京师同文馆总教习、美国长老会教士丁韪良对同文馆的总结.京师同文馆是如何建立的?为什么说是北京第一所近代学校?  相似文献   

10.
“西体中用”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处理中西学关系的一个命题。它的基本内涵是,西学自有本末,即政治上的议院为本,经济上的以商为本,文化上的以学为本。中国必须引效其体而行之为用。早期维新派以此与洋务派分离。这又是他们与维新派的一个分水岭。“西体中用”是对“西学中源”的扬弃,扬弃中有继承,继承中有矛盾;它也是对“中体西用”的发展,发展中有突破,突破中有保留。三者都是处理中西文化关系的立论,西学中源侧重于学不学,中体西用侧重于怎样学,西体中用侧重于深入学等不同层次的西学东渐问题。它们互相联系,各有重点。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面对世界经济日益向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国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特殊历史条件,必须合理借鉴外来经验,立足于西部,总揽全局,走适合西部发展之路。将西部大开发与我国经济发展第三步战略目标相结合,以改革为动力,用市场经济的办法,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学技术教育,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2.
西部文化的根本特色是:恬淡平和,易于满足,刻苦耐劳、质朴淳厚,不求发展、不求创新;封闭自足,留恋故土;亲近自然,拥抱大道。这些文化特色的每一项都不是纯粹的缺点,而包含合理的成分。在西部大开发中要注意考虑西部的文化色即西部的“区情”。  相似文献   

13.
西汉时期基本上具备了开发地方经济的条件,成为历史上中国西部开发的一个重要时期。在西汉“弛山泽之禁”、“如粟拜爵”、屯田林垦等政策的引导下,促成了地方开发、诸侯开发、商人豪强开发等多种形式。开发的成效显著,培育出了经济中心、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阶级结构发生变化。但也造成了西部自然资源的巨大耗费和导致灾害频繁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学的责任在于通过创造性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专业人才和专业产品,来引领西部教育技术的发展。需要探索“多种专业联合攻关、大中小学密切协作、大学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西方之龙     
每当我们想到西方的龙时.一个清晰的图像就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巨大的身伸.有鳞的皮肤.粗壮的四肢.一对蝙蝠似的翅膀.长长的脖子.再加上一个奇异的头颅。难怪它们如此强大和神秘。许多年来。无数人努力寻找它们踪足迹。现在。就让我们进入西方之龙的世界吧。  相似文献   

16.
研究者从参与主体多样化、培养模式创新化、教师教育方向职业化的角度论述了西部师范教育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取得的成就,探究了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应适度向西部各省倾斜和西部师范教育如何与基础教育改革接轨的热点问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略,对西部地区师范教育的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7.
论西部书法     
古人生活范围狭窄,知识有限,论化艺术的风格都用“南部”、“北部”来划分。本作认为:宏观的看、全方位的分析,化艺术的风格划分应该是以“东部”、“西部”来划分更准确,本即以此来论以云南为代表的西部书法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为了在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过程中寻求高师教育自身的发展,西部高师教育应将培养目标由单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转向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多维教育目标上来,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西部大开发与西部高师教育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为西部大开发服务的过程中寻求高师教育自身的发展,西部高师教育应将培养目标由单纯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转向培养基础教育师资、职业教育师资、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以及成人教育的多维教育目标上来,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西部各少数民族地区要想在西部大开发中得以尽快地发展,必须加大改革的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必须提高开放的程度,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大开发促大发展;必须给予政策和物质支持,增强发展的后劲;必须办好民族教育,夯实发展基础;必须用好民族区域自治刳度,拓宽发展路子;必须搞好民族团结,聚合发展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