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帆 《现代语文》2008,(11):92-94
一位盲人在街头乞讨,面前摆着一块牌子,上书:请您施舍一点吧。冬末春初时节,街头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人们并没有因这个蜷缩一隅的人可怜而停留他们匆匆的脚步。有位诗人经过,他对盲人说,我帮你换一块牌子吧。于是他在牌子的另一面写了几个字:春天来了,我却什么也看不见。慢慢地,盲人面前的空碗满了起来。  相似文献   

2.
马国福 《小学生》2008,(3):44-44
小汤和老克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他们和那条街上其他的粮店一样,晚上将米放在店外面,让人看守。可一天早上,他们却发现米少了许多。小汤记得老克起了好几次夜,很可能是他把米转移到其它地方,想独吞,因此他和老克吵了起来。从此他们成为仇人,不再往来。有一天,小汤一大早要外出做生意,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  相似文献   

3.
李莺燕 《班主任》2001,(4):39-40
曾经听朋友讲过这样-个故事:有一位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家看见了很好奇,便问他:"您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呀?"那个盲人很自然地说:"我是在给别人照路,他们能看见我就不至于再撞到我了,这样保护了自己也等于帮助了别人."我被他的话深深地感动了.  相似文献   

4.
他没说话,拿出一叠钱,塞在我手里,然后站起来,深深地鞠了个躬走了。他的眼圈红红的,这是三年来,我第一次看到他流泪。1张百百很爱吹。张百百吹牛时,坐在那儿,双手抱着膝盖,头发一摆一摆的,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盲人在地铁口乞讨,手里举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地铁口人来人往,就是没有人留意到这位乞讨者。有一位诗人路过了,看到盲人,就用笔在盲人的牌子上加了一句话,变成了“春天来了,我什么也看不见”。效果立杆见影,路人的施舍很快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6.
我已年过花甲,做了爷爷,可经常想起小学和初中时的两位老师。一位是我念小学时教算术的米老师。他五十出头,人长得细瘦而有棱角。一件蓝色旧大褂总穿在身上;留着平头。头发已花白;戴一副近视眼镜。要不是那件大褂和那副眼镜,根本看不出他是位教师。他以执教严厉闻名全校,一天到晚板着脸,这神态和他常握在手里冷光逼人的竹板倒很一致。那板子寸把宽,三尺来长。长年在他手里掂  相似文献   

7.
我和父亲的战争一打就是十几年。战争的初级阶段写满了我的屈辱。那时父亲打我,我像一只小鸡被他那双练过举重的长满肌肉疙瘩的胳膊架起来,被打得哭天喊地。父亲打我的英雄事迹在我们那条街可以说闻之者色变,晚上隔好几栋楼也能听见我的哭喊声,不知道的还以为上饶集中营搬过来了。  相似文献   

8.
李世昌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2012,(Z1):120-122,124,125
胡小兵停下车向后张望,他的女人拖着一捆竹板艰难地走着。胡小兵看到了女人脸上的汗水,他朝女人喊着:"你等着!"胡小兵跑到女人身边,说:"给我!"女人继续迈着沉重的脚步,那捆竹板在地上划得刷刷响。女人说:"我行!"胡小兵提高了嗓门:"给我!"女人停了下来。胡小兵抱过竹板就走,他说:"不让我拉,你非得抱着走,这么沉你抱得动吗?"女人跟上,用毛巾在他脸上擦了一下。女人说:"竹板太长了,车上那  相似文献   

9.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10.
读书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到底有什么用呢?我想除了应对世界之外,更重要的是确认自我,这是温总理带给我的感悟,他曾经和网民互动的时候说过这么一段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我愿意看到人们在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有这样一则故事,说有一个徒弟去问师傅,一碗米值多少钱?师傅说,一碗米,这太难说了,看在谁手里.要是在一个家庭主妇手里,她往里加点水,蒸一蒸,半个钟头一碗米饭出来了,就是一块钱的价值.要是在有点脑子的小商人手里,他把米好好泡一泡,发  相似文献   

11.
心灵按摩师     
常去那家盲人按摩店接受一种推拿服务,我颈椎有病。那是一对盲人夫妇,都戴着墨镜工作,我总觉得他们很有港星气派。有一次,男按摩师对一女客说:"你是很漂亮的那位吧!"女客惊讶得想从床上爬起来:"你怎么知道的?"她以为那先生是个假盲人。在一边忙着的盲人妻子赶紧解释:"他都这样跟人打招呼,跟我说话也这样,不要怕,"我们笑了。  相似文献   

12.
门外的对话     
“去叫他起来吧.” “再让他睡会儿.” 这是我上初中以来,时常在我房门外响起的对话. 每天早晨,爸妈都是早早起床.他们总会把声音压到最低,走路也几乎没有声音. 今天,外面又传来了爸爸那压低了的粗犷声音:“去叫他起来吧.”妈妈没有回答,或许她摇了头,或摆了手.门外又恢复了沉寂.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要参加同学聚会,父亲开车送我.正午的阳光白花花的,柏油马路被蒸得冒起了白气.小区门外,白气里走动着一些人,他们手里拿着宣传单,敲着一个个车窗不知疲倦地询问着.我的视线聚焦在一个白面少年的身上.他慌张又胆怯地敲了敲我们的车窗,父亲摆了摆手表示拒绝,示意他走开.他望向我说道:“你看着很眼熟啊.”随即递过一张宣传单.这种搭讪的方式我经常遇到,所以我没有回应,而是有些厌烦地把头摆向一旁.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15.
放鞭炮     
要过年了,鞭炮声一天比一天响,一天比一天多起来。细细算来,我已经有十几年没有放过鞭炮了。小时候的我是很喜欢放鞭炮的。  相似文献   

16.
照亮别人     
“盲人提灯笼”本是一则笑话,指一个人做事没用大脑想,尽是做些多此一举的事。最近我从朋友那儿得到新诠释。 这位朋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去寻找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点地     
“起来,到时候了!”老彭招呼我。“为什么?”我坐起来揉眼睛,“闹钟没响呀!”“你听,听呀!”“听什么?”“你仔细听!”我听见了一种声音,并不神秘,很单纯,是可以想见的。“是瞎子走路,用竹竿点地的声音吧?”“你挺聪明!”可是以我的聪明劲儿,还是参不透老彭为什么那么重视那个声音。老彭没容我洗脸,便把我拉到了他那个小店的门外,指给我看。天光还很脆弱,小街还极清静。我看见了,是一对盲人夫妻,竹竿点地,并行着;他们肩上都挎着鼓鼓的蛇皮包。“他们也做生意?”我问。“他们住在这条街,可是他们不在这儿做生意,这儿没什么人买他们的东西;他…  相似文献   

19.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20.
6月9日 晴 小区的正对面,有几排高高的脚手架,脚手架上,经常忙碌着不少建筑工人。那天,我骑电动车出门,刚走到小区门口,车胎就没气了。四下张望,周围并没有修车摊。我只好一只手扶住车把,另一只手抬着车身往前走。走了几十米,我已经是气喘吁吁,腰酸腿疼了。这时,一声浓重的外地口音在我身后响了起来:"要帮忙吗?"我转头一看,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虽然头发和脸上布满了灰尘,但闪闪发光的眼睛显示出他的阳光朝气。在他的帮助下,我顺利修好了车子。闲聊中得知,他叫小刘,来自于安徽农村,和他一起出来打工的,还有同村的十几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