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强则国家强。数字技术驱动全球变革,数字教育对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赋能意义。放眼世界,各国高度重视数字教育变革,从多个方面谋划布局,积极行动,提升国家教育和人才竞争力。研究旨在通过对国家政策、国际组织报告、重要学术文献、官方权威信息的广泛搜集整理与系统深入分析,整体把握这一世界性趋势,分析各国的战略谋划和行动举措。从国际经验看,各国把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作为教育变革核心目标,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公平,面向数字时代变革教育内容和模式,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颠覆性影响,从国家战略高度系统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开辟发展新赛道,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各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谋划和行动举措,能够为我国以数字教育赋能教育强国提供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2.
前些年大家都在讨论比较教育学科的身份危机,然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比较教育学科的发展依然繁荣,其生命力何在?笔者重申了作为比较教育方法论框架的国际教育交流论坛这一观点的重要性,认为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体的多元化发展,今天世界各国的教育更需要在真诚沟通的前提下,在教育理论、观念、价值、制度、政策和实践领域互相交流,在具有跨文化性、发展性和预测性的国际性课题中相互合作。由此可见,把比较教育作为国际教育交流论坛,就可以摆脱比较教育学科身份危机的困境,开拓比较教育研究新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3.
PISA2022用“学生福祉”为我们描绘了“分数”之外的教育愿景。本研究从学生福祉的期望维度、成就维度、情绪维度、内在维度以及关系维度等5个核心维度入手,对世界主要教育强国学生福祉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主要教育强国学生普遍表现出更低水平的学业焦虑、较高的学科效能感和情绪调节能力,但是在任务、协作、开放能力以及人际关系和校园安全上的整体表现欠佳;各教育强国在学生福祉发展模式上存在鲜明差异,主要包括全面提升学生福祉国家、偏重学生内在维度国家以及偏重学生关系维度国家。各教育强国经验表明,为增进学生福祉,应当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激活课后服务的补充性功能以及构建家校社协同培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比较教育视野中的中国创新教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尝试运用比较的方法,揭示中国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可陷入的几个误区,并为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有启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输出政策在专门性法规、机构设置、战略制定、质量保障以及区域合作方面有诸多进展.近年调整重点是在继续加强质量保障同时更多关注学习者权益保障问题.教育输出政策与教育输出增长有一定相关性,增长形成有2-3年短期效益,也有5-10年较好的中期增长预期.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育几项指标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际比较 ,我国人均GDP水平较低 ,而且人均教育公共支出占GDP的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受高等教育人数占相应年龄组的百分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13个百分点 ,和低收入国家略同 ;我国大学生占中小学生人数的比重也较低 ;我国每百万人中科技人员数较少 ;中国高等学校数量与世界相比 ,不仅数量少而且学校规模小 ;中国高等学校的建校历史较短 ,多数成立于 2 0世纪的 5 0~ 6 0年代 ,而且馆藏图书较少。据此可见 ,目前我国仍未解决教育短缺问题 ,若解决这一问题 ,还需按市场经济的原则发展教育事业 ,并把发展教育等同经济发展一并纳入干部考核任用体系。  相似文献   

7.
中外"国际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国际教育的现状。对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的国际教育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了中国国际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进行初步的国际比较研究,概述了各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学主体与经费来源。教育对象与招生制度,专业设置与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与共同特征,以期为我国发展高等职教提供一定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各级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印度等仍然非常重视英才教育,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英才教育制度,改革英才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推进英才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些国家的英才教育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比较教育视野思考创新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比较教育的视野思考创新教育,美国、日本、德国的经验对我们不无启示,开展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已成为世界性教育现代化潮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成为我们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从而培养造就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要求的开拓型人才,实现发展与赶超。  相似文献   

11.
董春 《教书育人》2004,(7):11-12
比较教育学贝雷迪(Bereday)曾指出,比较教育关注教育问题,并从国际的视野进行研究。它关注导致教育发展与变化的各种社会力量,并运用比较法。比较教育可以国际视野分析一个或多个国家的教育问题、教育传统和教育体制等,在更广阔的维度上理解教育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比较教育是一门与教育社会学、教育哲学和教育史学等处于相同地位的教育基础学科。现在各门教育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教育投资的比例 ,事实上 ,各国的投资比例各不相同。本文使用计量回归方法 ,通过教育投资比例的国际比较 ,分析了中国目前教育投资比例的相对状况 ,以及这一比例在未来 2 0年发展变化的趋势和增长潜力。在此基础上 ,提出到 2 0 2 0年中国财政性教育投资比例的适当范围应在 4.5 %至 5 %之间 ,这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教育展望》2008,(9):25-36
本文有针对性地选取英、美、法、日、俄罗斯、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展开国际比较研究,分析了国际教师教育标准研制的热潮及其背景,比较并归纳了各国各地区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理念,探讨了各国各地区与课程标准相关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和管理方式方法,以期为我国制定和施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照。  相似文献   

14.
创新教育和接受教育是在不同教育理念指导下所产生的不同教育模式.然而,创新教育与接受教育之间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而是批判地继承、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必须整合创新教育与接受教育两类教育模式,吸收接受教育模式中的养分,营养创新教育模式,发挥两种教育模式的合力作用,以此促进创新教育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职后教师教育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认为教育竞争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通过我国教育投入,教育成本、教育产出,教育消费的国际比较和分析,可见我国教育竞争力在国际教育市场上还很弱,对此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进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引起热烈讨论的焦点问题.文章就高等职业教育的地位与发展趋势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并概括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及值得借鉴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求出反映国际教育竞争力水平的四个综合指标,即“教育投入”、“教育规模”、“教育效率”和“教育产出”。根据这四个综合指标,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得到国际教育竞争力水平的排名和等级划分。结果表明:1.世界教育竞争力水平区域发展不平衡,两级分化严重;2.在空间分布上,世界教育竞争力水平区域发展由高到低呈现出较明显的欧洲—北美洲—亚洲—南美洲—非洲的阶梯分布特征;3.教育竞争力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4.中国的教育竞争力水平偏低,亟待提高。最后,笔者针对造成我国教育竞争力水平偏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我国教育竞争力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社区教育发展及其国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教育促进社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直接成果是促进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它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和目标之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必然规律。从80年代起,我国各地也开始了社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活动,沈阳、上海等地开展得独具特色。然而,从全国范围看,我国的社区教育仍处于探索性和经验性阶段,管理层面上显得比较混乱无序。因此系统研究外国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对于我国社区教育由初级的经验形态向高级的专业化水平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际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的进程中共出现三种发展模式:二元制模式、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我国应该走多样化模式的道路,即依靠各种高等院校共同实施高职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