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恰逢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推进,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刑事诉讼法在修改时应在宏观和理论层面上处理好与宪法、刑法、民法等其他法律的关系,实现刑事诉讼与外部法律之间的和谐;协调刑事诉讼内部程序之间的关系,实现刑事诉讼程序的内部和谐;平衡刑事诉讼中不同诉讼主体权利保障的关系,实现权利和谐;准确定位国家追诉权,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和谐,以便更好地发挥刑事诉讼的纠纷化解功能,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章认为引起环境问题的根源有两个层面: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二是不同群体在涉及到环境时利益关系的失调,环境问题的出路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自然观;二是要改善基于环境的各种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3.
以人类生活实践为中介,人类自然观与自由观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相关性。对这种内在相关性的揭示,不仅将克服理论界对自然观的抽象考察,为我们重新考察自然观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而且必将为环境危机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欧洲绿党以生态学作为其社会政治运动的哲学基础,尤其注重生态平衡,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在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应当关注绿党的绿色政治理念,这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审慎选择;“和谐社会”作为一个重要政治概念明确提出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小康"一词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国产概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并创新了传统的小康思想,为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用以阐释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突破了传统小康思想片面怀旧、厚古非今的狭窄视野和僵化思维,冲破了仅把人民安居乐业作为统治手段的樊篱,冲出了仅把"礼"作为治国之本的旧框架,解决了以往小康思想仅有目标但无措施、缺乏操作性的问题,使小康社会成为一个具体的社会形态摆在人们面前,把原来画饼充饥的"小康生活"由幻想变成了现实的、科学的"小康社会",实现了传统小康思想到邓小平小康理论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统一,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坚持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全面协调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可持续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特定的人类共同体在社会实践行为过程中,主观意识的状况和水平之群体性的反映样态。环境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自然的认识、对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认知状况和水平的群体性反映样态,由“环境认知文化”、“环境规范文化”、“环境物态文化”构成,三种文化交融互摄、循环扩展,形成一个动态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0.
"小康社会"是邓小平用来描述中国现代化发展阶段的词语,它表示的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宏伟战略.它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观的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继承和丰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不仅有学生个体自身的原因,同时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环境的原因。和谐社会视野下,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必须进一步树立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2.
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应弄清为谁执政,怎么执政的问题。本文从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视角入手,研究了法制社会下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及科学执政的特征性原则,阐述了党的利益与人民利益、党内民主与民主集中制、领导与执政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党的基本执政理念是核心性执政、党的基本执政方式是民主执政,党的基本执政特征是依法执政。  相似文献   

13.
在21世纪的最初20年,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面临比较有利的世界潮流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但也面临着一些不利因素。中国应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化解矛盾,争取早日实现梦想。  相似文献   

14.
羌族居住环境保护与自然意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羌族古籍中的宗教活动和仪式、碑刻、文书、讲唱类的考察和诠释,揭示了羌族古籍中蕴含的丰富的自然保护历史资料信息,为当今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又一次理论创新。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本质上是和谐社会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从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求看,它是教育领域的一项工程。将信息化教育的环境作为重点来分析,得出在信息化教育这种形态中的"人化环境"和在此环境中的人的互动关系,从而研究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应该持有的观点,以此来指导实践,进而能更好地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这有传统体制和发展模式累积的原因,但主要还是由于在实践中背离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只有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才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四个深刻“是党中央对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的科学判断,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其具体表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表明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居于统帅地位;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和"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它吸收了中国古代"天人和谐"、"人际和谐"、"身心和谐"和"世界和谐"的思想精华,为实现社会和谐提供了相应理念共识;它坚持了中华传统中"仁义道德"、"中庸尚和"、"正心修身"、"天人合一"等精神内核,回应了诸如"道德危机"、"传统发展观的‘代价论'"等造成当今社会不和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现实而有利的条件。中国传统"和"文化必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