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国内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在翻转课堂的研究中关注教师培训与角色转换的研究较少。以语用身份理论为指导,讨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在不同教学阶段教师语用身份的类型和构建的过程,研究教师的角色变换。在课前与课中的教学阶段中,教师的语用身份类型有多种,每一种语用身份都要与当时的语境、交际的需求和适当的话语实践类型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语用身份这一概念由陈新仁教授于2008年提出,意为交际中所体现的社会身份。采用陈新仁(2013)提出的理论框架,以课堂交际话语为语料,旨在探索国内高中英语教师课堂权威身份的话语构建,并在顺应理论的指导下解释权威身份的构建,从而引导高中英语教师正确认识其权威身份并合理运用课堂话语。  相似文献   

3.
不礼貌话语在社交媒体中屡见不鲜。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和语料分析探究了2020年初大学生社交媒体中不礼貌语用特征。结果表明,大学生社交媒体中礼貌语用意识薄弱,男、女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语用意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大学生最常使用的是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和积极不礼貌策略,直接性不礼貌策略在中、英文语料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学生社交媒体不礼貌话语具有生成多样性。本研究针对结论提出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驰 《英语广场》2024,(3):46-49
虚假礼貌话语是介于礼貌和不礼貌之间的一种言语行为,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交际中也出现了虚假礼貌话语现象。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在互联网社交媒体——新浪微博中的热点评论中筛选出虚假礼貌话语,并结合前人的研究对网络交际中的虚假礼貌话语进行类别研究,将其分为相对礼貌和相对不礼貌大类别下的四种语用类别,从而分析网络虚假礼貌话语对构建和谐的网络人际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身份建构问题已成为当今语用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在不同的交际语境下,出于不同的交际需求,英语网络课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建构不同的语用身份,而这些语用身份的建构是通过各种话语策略得以实现的,最终获得了不同的交际效果。具体而言,英语网络课程教师通过语体策略、言语行为策略、称谓语策略和多模态策略,建构了知识传授者、学习引导者、讨论组织者、协作参与者、课业评价者、资源收集者和技术指导者等七种语用身份;这些语用身份和话语策略具有多元性和动态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有意不礼貌是说话者为实现交际意图而采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且威胁听话者及第三者的面子,引起情感变化,表征身份。基于课堂话语,本研究探讨有意不礼貌对身份的建构功能,皆在揭示有意不礼貌和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本文首先讨论了有意不礼貌的语用认知理据,然后分析了有意不礼貌语境下权势身份、人际身份和情感身份的构建过程。研究发现,教师的身份是师生在课堂交往中通过话语策略共同构建的;在本语料下,教师凸显了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专制性。最后研究指出课堂教学应从专制型模式到权威型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国台办发言人涉台话语为语料来源,定性分析2013年国台办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所建构的语用身份。研究发现:(1)国台办发言人主要建构了两种语用身份,一是作为新闻发言人的职业身份,二是受交际需求和语境因素影响的情境身份。(2)国台办发言人主要通过话语方式、语用预设、言语行为以及词汇选择等策略来建构国家主权维护者、两岸关系协调者和两岸合作推动者等情境身份。由此可见,话语选择、身份建构与立场表达是一个不可分割的连续体。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用的视角出发介绍语用身份的概念及相关研究并探讨第二人称代词"你"如何因语言的可变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而动态构建语用身份。提出"你"除了指称具体交际语境的听话人还可以用于构建说话人身份、第三方身份、共指身份、泛指身份及虚化身份,以及考量"你"的这些变异形式如何顺应交际需要以传达说话人特定的语用意图,从而得以构建其语用身份。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新兴媒体层出不穷。作为获取国内外即时信息的主流传媒手段,网络新闻对大众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导向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影响。语用预设普遍存在于交际话语当中,新闻评论恰当地使用语用预设能够使交际更加顺畅,同时使话语更具有说服力。本文以韩国光州游泳世锦赛中孙杨颁奖风波系列事件为例,结合预设分析理论,试图对网络新闻主流媒体微博平台所发表的微博评论作出评析,总结其特点、类别及功能,为网络新闻评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移情,(Empathy)在语用学上指的是言语交际双方情感相通,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在人际关系的建构过程中,交际主体需要采用相应的语言策略,以实现交际主体的一致性和话语的可接受性,从而得到所期待的交际效果。教学既是一种认知过程,又是一种情感过程。在跨文化教学中,语用移情策略在师生身份构建和关系认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BBC纪录片《中国老师来了》为语料,分析跨文化师生身份构建和语用移情得知采用利他原则、等同原则及和谐取向原则能将学生们显性和潜在的消极情感转化为积极情感,弱化"离情"倾向。  相似文献   

11.
话语标记语是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其中,末尾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就其在交际中的功能而言,它们的出现往往涉及较多语言之外的因素,如语用、认知等因素,较少涉及语义和语法的制约。本文以汉语会话中的语料为基础,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话语中末尾标记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并重点讨论它们对话语的理解的引导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新时代媒介话语场域,新型主流媒体亟待完成顺应性转型、风险性预设和需求性定位.基于新型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身份定位,其承担的语用身份主要表现为理性信息传递者、社会舆论引导者、不实信息辟谣者、国家利益维护者、民族凝聚共情者和共同体话语建构者等.结合语用身份论,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语用身份的建构方式主要包含语码选择、语篇特...  相似文献   

13.
语用失误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用失误属于语言形式正确但是达不到圆满的交际效果的语言使用现象。围绕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 ,作者讨论了中国学生英语语用失误的几种常见现象。分析造成语用失误的原因 ,指出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归根结底与学生不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关 ,是母语的话语规则向目的语的话语规则迁移 ,从而引起语用失误。所以英语教学应提倡语言与文化并重 ,比较汉、英语言文化行为来减少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14.
话语标记语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十分常见的话语现象,在不同的交际条件下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人们在交际时或多或少地受元语用意识的指导与调控,而且这种元语用意识会在各种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反映。因此,话语标记语是标示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的一种语言手段。不同类型的话语标记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15.
谈心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途径。适切的谈心谈话不仅能做通学生思想工作,也能树立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与威信。以陈新仁的身份元话语理论为框架,以辅导员与学生谈心谈话记录为语料,通过SPSS数据分析,发现辅导员身份元话语的使用频率与辅导员工作年限成正相关,同年限辅导员在不同谈心谈话类别中对于身份元话语的运用也存在差异,身份元话语的使用与其表征的元语用意识密不可分。提升辅导员元语用意识及身份元话语调控能力,有利于促进与学生有效沟通,达成预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主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不够得体而产生的语言失误。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包括社交语用失误和语用语言失误两种基本类型。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采取以下对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语用能力:了解目的语文化,传授语用知识;尽量创造语言环境,不断开展交际活动。  相似文献   

17.
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使留学生在进行语言实际运用中常常会出现诸如某些语气、词义以及话语交际的错误。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通过对东南亚留学生习得汉语过程中存在的停顿、重音、语气、词义等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的深入研究,探析留学生汉语语用失误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化差异与语用失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运用话语交际的基本原则和文化对比的分析方法,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汉、英语交际中的种种语用失误实例,以证明社交口语中的话题内容、表达方式和交际策略等最能反映文化差异对语言使用的影响。接着,文章通过对比中西方社会的传统结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文化道德观念的差异,分析了造成语用失误的社会文化根源。最后,文章阐述了开展语用失误研究对改进外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交际不同于日常言语交际,交际者会借助一些辅助手段表达意图,表情符号就是其中之一。文章将结合表情符号在网络交际中的具体应用,以互动式会话语料为例,重点分析其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的语用功能,如补充语境、明示意图、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形象身份,缓和话语等,探讨表情符号在交际中的价值并对其使用和规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用失误是指在进行话语交际的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而造成的信息误导和信息交际障碍等。对话翻译可以看作是译者作为中介的一种间接的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进行对话翻译时。由于语境差异而产生信息误译和信息交际障碍也能形成语用失误。通过对《聊斋志异》两个译本中人物对话的对比,从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角度进行分析。可进一步揭示语用失误在小说对话翻译过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