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龙 《新闻实践》2012,(1):17-18
杭报在线上线后,滚动新闻作为报网融合的有效载体,随之开始运行。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滚动新闻由当初摸着石头过河到现在被评为浙江新闻名专栏,我们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作为一名滚动新闻记者,我既是杭州日报的记者,同时也是杭报在线的记者。我结合自身的实践,试着回答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报网之间你们到底是怎么互动的、怎么滚动的?”  相似文献   

2.
补充滚动延伸──试谈杭州日报下午版的定位和特色徐建忠1993年11月1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新中国第一张下午版──杭州日报下午版正式出版,至今已有四年了。在日报的基础上创办下午版,随日报赠送发行,继而与日报携手共进,充分发挥日报和下午版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3.
滚动报道(西方有人称之为“running stories”)是连续报道的一种,它要求记者在短时间内对某一事件、特别是突发事件的追踪报道。这种报道要求记者追踪重要事件或引人注目事件的进展,不断把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或围绕新闻事件不断挖掘到的新信息传递给受众。 一般情况下,记者要等新闻事件结束才写消息,而滚动报道则要求记者及时地对新得到的情况加以报道。滚动报道对于能够在短时间内不断重复播发的电子媒体(如电视、广播和网络)来讲更加适  相似文献   

4.
面对“麦莎”来袭,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杭州日报》、《都市快报》、《每日商报》和杭州网,在突发事件面前第一次携起手来,联合推出了一个特殊的电子版——“抗击‘麦莎’网上特刊。该特刊不同于一般概念上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常规的报纸电子版和PDF版,其上网发布的时间都在报纸出版之后,而此次推出的“抗击‘麦莎’”网上特刊,由三报一网的记者随采随写,并在杭州网上随时发送,其新闻上网发布时间大大早于报纸的出版时间,从而真正实现了突发事件的及时滚动报道。  相似文献   

5.
今年,《杭州日报》在派出记者报道全国“两会”时,与新华社浙江分社“联动合作”,使“两会”报道更具广度和深度,提升了影响力。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通过网络在线谈版,确定主题, 与读者互动,使“两会”报道内容与杭州本地挂起钩来。后期“组合式”版块包装,吸引读者眼球,大大提高了新闻的传播效果。“联动合作”:报道机制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天有不测风云。如果成因奇特,后果严重,便成新闻。翻阅报刊,这类报道着实不少,但大多系事后采访,现场感不强,着力写人的更不多。细读《滂沱大雨中》(刊于杭州日报1990年6月14日二版),却有耳目一新之感。两位作者(杭州日报记者万润龙、王庆林)在这篇特写中所展示的全都是雨中发生的场面或故事,文中以寥寥数笔写出记者雨中采访的细节,使文章的现场感陡然增强。文章从“下午3时过后”写到“晚上10时”,共  相似文献   

7.
从广洲日报的实践看报纸的扩版改革黄景仁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8年前,广州日报在全国地方报纸中开8版先河至今,神州大地己出现过几次报纸扩版潮。1987年1月1日广州日报由对开4版改为对开8版的时候,除人民日报是对开8版外,全国大报都是对开4版...  相似文献   

8.
8月14日西安出版的两家大报同时刊登近日小虫弥漫西安城区的报道,读者看后,心感迷惑。陕西日报一版的这篇报道题为《蠓虫弥漫古城》。称本月10日以来,弥漫西安大街小巷的褐色或黑色小昆虫为“蠓虫”,“叮人、畜血”。这是记者访问西安市绿化工程管理处副主任邢志斌后得出的结论。西安晚报一版的这篇报道题为《蚜虫何故漫古  相似文献   

9.
晚报作为一个地区的一张单独的报纸,凡是当地发生的各种重大事件或重大战役性报道,晚报记者都会不甘日报记者之后加以报道,宣传部也都要召集晚报作统一部署,而新华社播发的重要新闻,晚报更是不能漏掉。如此一来,晚报上出现与日报相重的新闻就势所难免。 对“相重新闻”的处理方法,晚报界人士普遍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作为日报“补充”的晚报.对日报已经报道过的新闻事件不能重复报道:持另一种观点的人士则坚持对日报登过的新闻一概  相似文献   

10.
赵晴 《新闻实践》2002,(6):10-11
成就报道是党报每年报道的“重头戏”之一。为了搞好成就报道,《杭州日报》及《下午版》近年来一般选择在国庆或岁末年初成组进行连续报道,以形成一定的声势。如近年来每年国庆前后、市“两会”前后,或在“九五”末、“十五”初、建党80周年等重要纪念日等都集中推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成就报道,设立专门栏目,刊登在一版醒目位置。在内容选  相似文献   

11.
人是有感情的。新闻报道要打动读者,吸引读者,就要写出感情来。 杭州日报刊登的《一封来信引出有情有义感人故事 几位好人演绎亦悲亦喜世间佳话》(载1995年11月29日一版),就是一篇朴实无华又感人至深的佳作。 高校“特困生”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骆东华、陈培新两位记者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一报道线索后,深入到杭州各个高校采访,在11月中下  相似文献   

12.
第一,三种错误现象 (一)电头标注不规范。宁夏某企业报和宁夏某政协报2005年1月31日头版头条报道自治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电头分别是“本报讯宁夏日报记者某某某报道”,“本报讯(宁夏日报记者某某)”:宁夏某党报2005年2月19日,3月11日分别在头版刊发了消息《求真务实/不尚空谈/我区大兴开短会之风》,  相似文献   

13.
瑞安日报对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采用“加法”和“减法”的办法。市委书记、市长一般性活动全部以简讯形式予以报道,副书记活动报道安排在第二版,其他领导活动基本上不作报道;市里一般会议不作报道或只作简讯,部门会议一律不派记者参加。“减法”使要闻版会议和活动报道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4.
据安徽日报1996年10月9日报道,安徽日报定于10月14日再次改版,主要措施是将对开八版的报纸,以六个半版的篇幅刊登新闻,特别是加大对全省各地市县的报道。该报为此发表的《本报再次改版告读者仲说,改版对原有的专刊进行大幅度压缩,以腾出更多的版面让新闻唱“主角”。专版专刊从原来的33个减至22个;三个特刊除保留“周末”外,经济特刊撤销,生活特刊与周末特刊合并。改版后的版面安排是;一版为要闻,二、三版为安徽新闻,四版为省城新闻,五版为国际、国内新闻,六版为社会新闻、体育新闻,七版为各种专栏、专刊,八版为特稿和广告…  相似文献   

15.
最近看到贵州日报一版有两个小专栏,一个是“走进重点项目建设工地”,由贵州日报领导同志和记者联合采写;一个是“黔北新农村纪行”,由遵义记者站采写。这两个小专栏在贵州日报的众多栏目中并不是篇幅很大、持续时间很长的,但它有突破,有亮点,对我们有一些启示,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报道的着眼点更多地放到基层。  相似文献   

16.
卢荫衔是《杭州日报》从事餐饮业报道的资深记者。他在很少有事件性新闻的餐饮行业发掘出不少有价值的新闻,在这一往往不被看重的报道领域做出成绩。他在申报新闻系列正高专业职务时提交的“专业工作业务总结”,对增强新闻发现力方面的业务进行了总结。本刊编发这份“总结”,便于新闻界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7.
我当业余通讯员已足足有25个年头了。25年来,我写的稿子由浅入深,从县城走向全国,不但每年稿件被采用平均达到250篇左右,而且稿费收入还突破万元大关,成为远近闻名的“写稿专业户”。每当谈及这些,我都深深体会到,这是自己实行“滚动发展”的结果。其实,要说滚动发展,无非是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在这方面,我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舍得花钱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我每年都坚持订阅《中国化工报》、《中国机电日报》、《新闻爱好者》、《新闻知识》等十几份报刊杂志,投资1300元左右。二是购买相关工具书,不断充实家庭…  相似文献   

18.
百姓的郝记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姓的郝记者哈尔滨日报记者晨阳编者按:今年3月8日,本刊收到黑龙江森林工业总局魏成群、丛荣同志的来信,信中说:“编辑同志:我们含着热泪向贵刊推荐哈尔滨日报一名女记者的感人事迹。哈尔滨人称她是我们百姓的好记者!”在此我们就转载这篇文章。在新闻圈里,郝志...  相似文献   

19.
推出双语版是近年来报业竞争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本文以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下属的原《杭州日报·下午版》及现在的《每日商报》、《都市快报》推出的几个双语版为例,作一分析。这三家报纸最早开辟英文版的是《杭州日报·下午版》,第一期在2001年的1月8日推出,当时的版名为“新闻一周”(NewsWeeklv),每周一期;最后两期改为“洋话连篇”;至当年10月底停  相似文献   

20.
各 种各样的会议 ,首要功能是总结工作与指导、推动工作 ,会议中包含的有效信息不言而喻。对于时政新闻记者来说 ,写会议报道甚至可以认为是一种必备的基本功。然而现实中的问题是 ,记者不该抓的信息抓了 ,不该报的信息上报了。改进会议报道 ,记者不妨多从群众的视觉看会议 ,从会议中淘取“真金”。《江西日报》2003年4月8日一版刊发了一篇会议报道《全省今年小额农贷支农目标确定放贷24亿元惠及六成农户》。这则报道是记者从江西省农户小额信贷工作会议上捕捉到的。记者开头写道 :“又到春耕时节 ,‘等米下锅’的农户有盼头 ,农户小额信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