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西让 《课外阅读》2011,(11):308-308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但是“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为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  相似文献   

2.
教学千法读为本郑晓龙张茂娥文言文教学同现代文学教学比起来,说不上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就阅读而言,文言文教学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养成同样是以较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积累为基础,以文言词法、句...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其内涵博大精深。但文言文的语言和现代汉语距离较大,学生初学文言文在语言理解上困难很多。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而当前农村初中文言文教学却不尽人意,正如钱梦龙老师所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一、文言文教学的现状1.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一些教师要么照  相似文献   

5.
早在1997年钱梦龙先生曾撰文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日:有‘言’无‘文’。”教师过分的强调“言”的教授,忽视了“文”的存在.“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肢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张雨仁语)。自《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后,文言文教学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  相似文献   

6.
新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谈到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时是这样说的: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谈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时是这样说的: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相似文献   

7.
钱梦龙老师早在1997年就曾撰文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有‘言’无‘文’。”教师过分地强调“言”的教授,忽视了“文”的存在,“好端端的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硬被肢解成教师讲解古汉语知识的一堆语言材料”(张雨仁语)。自新课标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后,文言文教学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即有“文”而无“言”。教师表现出来的是过多地注重“人文性”,将文言文的教学与现代文的教学混为一谈,忽视了这两者间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言教学.就是要“教学生学好课文和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进行严格的语文基本训练,使学生热爱祖国语言.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我认为那不一定.教学实践证明:在进行文言文  相似文献   

9.
沈黎近 《考试周刊》2013,(76):24-24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从这一要求中不难看出,新课标对于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要求并不高:只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理解基本内容”。“理解基本内容”只要求“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理解,这就要求教师教给学生翻译古文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我侧重教给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方法,从而使学生迈好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典雅、简洁、内涵丰富,虽年代久远,却香如陈酒。新课标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12.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未免就太失之偏颇了。虽然这些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但绝不是文言文阅读能力本身。正如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汉语知识并不…  相似文献   

13.
李翠 《现代语文》2008,(2):39-4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就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也写道:“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读懂浅易文言文基本内容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目标也在很大程度上告诉我们中学文言文阅读应该怎么去教。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于漪老师也说:“没有人文,就没有语言这个工具;舍弃人文,就无法掌握语言这个工具。”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工具,本身也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文言文教学不仅要重视文字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也要重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一钱梦龙先生撰写于1997年的《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是探讨文言文教学出路的一篇很重要的文章。钱先生指出:“目前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是什么?一言以蔽之曰:有‘言’而无‘文’。”“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在基本上还是“工具说”一统天下的时期,钱先生的这番话,显然是一针见血、切中时弊的。时隔六年,“人文性”已作为语文课程的性质写进《课程标准》,“具有文学鉴赏能力”也已在《大纲》中成为一大教学目的,重视“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今天钱先生所谓的“文言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已经呈现出另外一种面…  相似文献   

16.
许素贞 《学苑教育》2012,(18):33-33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文言文学习的目标:“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仅仅是“阅读浅易文言文”,但是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来说,这仍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效果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摸索出了一条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四读法”,  相似文献   

17.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试验)》“课程目标”第九条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可现实是,一方面大部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一学习文言文就眉头紧锁,痛苦万分,甚至有学生说:“老师,你讲吧,我们都记着呢!”记,成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个故事     
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但怎样才是真正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解了“之”、“乎”、“者”、“也”的用法,明白了“走”、“行”、“步”、“趣”等在文言文中的词义,知道了古汉语中一些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这就具备了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了吗?如果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就是具备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甚至认为文言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这就是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有关“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课标对此的要求是: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张秀旺 《小学生》2010,(1):24-25
能阅读浅易文言文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养成同样是以较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语感积累为基础,以文言词法、句法、文学文化常识等背景知识为辅助手段,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中理解、领悟、升华转化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