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引导学生真正跳出题海,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率,这是教师必须尽心尽力去思考的一大课题.著名数学家波利亚曾说:“一个专心的、认真备课的老师能够拿出一个有意义但又不太复杂的题目,去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使得通过这道题,就好像一道门,把学生引人一个完整的理论领域.”笔者结合课本“阅读与思考”中的一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探究之旅.现整理成文,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2.
张兰 《华章》2011,(16)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通过学习数学,应能够初步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问题解决"的同时,要充分关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那么,小学数学教师该如何有效地处理好"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这两者的关系?本文笔者以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出发,结合专家学者的观点,试从两方面来阐述一些个人拙见,以飨同仁.  相似文献   

3.
徐瑛 《学子》2014,(15)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学会学习。而现行的教育,更多的是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学生思维被束缚,个性受压抑,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这不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发现、探究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  相似文献   

4.
<正>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这里的"转化"指的是把教材内容变为学生发现的过程;这里的"接受"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后的自我感悟.老师的作用在于听懂、看懂学生的思考后,找出学生思维的"断点",引导学生去"焊接"起从条件通向结论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提倡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利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完成探索过程。课堂提问就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用得较多的方法。所谓课堂提问就是从教师最初的提问引出学生最初的反应和回答,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得出问题涉及的知识,最后再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评价。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从数学的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学生的说理论证水平."根据这一要求,在数学自习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对"题目的全方位思考"的专题讨论.实践表明,这对于开发学生智力、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数学思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基础,数学思考能力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应在"问题""操作""反思"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解决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数学思考;通过动手操作,以"动"激"活","动"中有"悟",引导学生感悟数学思考;通过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学生们的思维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备课中,我们强调"备学生"是很有道理的,但无论我们准备得多么充分,在数学课堂上,总有师生的思维不"合拍"的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学生思维的最新、最近发展.老师们总希望学生的想法具有独创性,因此不惜用新的教学情景去吸引学生的目光,这表现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的独创性,但结果是否如愿,当然有待于课堂检验.但数学教师首先应弄清数学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进而用数学的思维去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维方法去认识现实世界,才能使数学服务于现实生活,服务和指导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学习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对有些问题提倡同学换个角度思考,使学生触类旁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达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年、月、日"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它是建立在学生形成了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法,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力求让所有学生展示一个发展的、独特的自我。一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相长包含教与学之间既制约又促进的辩证关系.新课程改革主张"数学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倡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学习、阅读自学等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更高的数学修养.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索的空间.可行的做法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恰当地设计一个或几个问题(即"问题串"),把一堂课的知识自然而然地贯穿起来,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总结、应用,实现数学课堂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11.
正学贵有疑,如何把一个不太会提问的学生教成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善于提问的学生是我们在教学中长期面对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标对我们全体数学教师的要求,本文,主要就"如何引导学生在变式思考中提出问题"结合一些实例谈一些做法.所谓"变式",就是指教师或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这种转化可以是变换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也可以对实际问题在保留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下进行情景转换.一、弱化条件,提出一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德国教育学家普斯朗格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作为政治教师更应该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唤醒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作为工作的使命。然而,由于高中阶段面临高考压力,学生作业任务繁重,加上政治学科理论内容较多,部分学生渐渐失去了思考的动力。这种情况促使我萌发了激发学生热爱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想法。一、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的基本条件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同样的道理,只有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愿意去听取教师的观点,才有可能去思考教师  相似文献   

13.
物理是一门思考性极强的学科.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尤为重要.如何放开手,让学生更好地去独立思考,这是我们物理教师必须要不断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4.
正丹尼尔·T·威林厄姆说过,大部分人在完成任务时,不去思考,反而依赖记忆,他们认为记忆系统是可靠地,而且提供信息又快又省力。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极不愿意去思考问题,一遇见难题,总是想依靠记忆留存的点滴信息来解决新的问题。这就促使教师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的学生在翻译古文句子时总是习惯性的仰起头,望着电灯的方向,告诉我这句话的意思。答案很完整,我的欣喜还没来得及到达脸上,他告诉我句中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这是一个崭新的理念 ,崭新的角色。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学生学习 ,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习 ,这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回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操作性问题。本文从“语文学习心理”角度出发 ,认为可循语文学习“心理路径”去引导 ,即循“动力———策略———取向———迁移”的路径去引导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知识、思想、方法、观念都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问题"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数学素质.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使用问题串进行教学实质上是引导学生带着问题(任务)进行积极的自主学习,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问题串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归纳的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教师作出归纳简评."问题串"教学设计的最大优点在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出答案,经历了思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做了20年的校长,始终被"教育与教养"、"知识与能力"这两个问题困惑着,纠结着。"有教育无教养","有知识无能力"这是很多人对中国内地学校教育的尖锐批评,虽然这种批评刻薄了些,但是在我看来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就"知识与能力"这一问题看,我们确实有太多的思考,我们的学校缺少为学生提供"能力"提升的实践空间,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茫茫学海,为人师者,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较好地去学到知识?在这里我着重谈谈生活、修辞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目前的语文教学,主要还是文本教学,而文本教学的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引导学生阅读和思考。引导学生阅读好像容易办到,而要让学生有效地思考,是一个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怎样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茫茫学海,为人师者,用什么方法引导学生较好地去学到知识?在这里我着重谈谈生活、修辞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