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应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应创设适宜的情境、宽松的氛围,给幼儿充分想像与创造的空间,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林启华 《时代教育》2009,(9):235-235
在职高生的音乐教学中,要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应注重调动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的心理体验,倾听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还应适当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音乐欣赏活动成为幼儿乐于参与的活动.教师应选择适宜的音乐欣赏素材,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音乐欣赏经验;应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以激发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的兴趣;应创设适宜的情境、宽松的氛围,给幼儿充分想像与创造的空间,并鼓励幼儿用多种形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要注重借助电教媒体,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怎样发挥两者的作用?应根据欣赏课整体性教学阶段、分析性教学阶段、综述性教学阶段的不同,使之互为补充,各展所长。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研究性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普通高校音乐欣赏的教学实践,旨在提出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重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黄林丽 《成才之路》2010,(11):73-73
音乐欣赏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它通过欣赏者的审美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感受、体验、听赏、评价音乐的能力,并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使人的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丰富和满足,身心得到健康协调的发展。要提高音乐欣赏课堂效率,应注重欣赏教学的导入,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应注重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  相似文献   

7.
尹娟 《少年世界》2013,(4):36-38
在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中,应侧重通过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来帮助幼儿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能力,而不应过于注重发展音乐的表演与创作技能。如何针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打开音乐欣赏的渠道,本文尝试以同一个课例为载体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培养学生美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音乐以优美、壮美、悲剧、喜剧多种形式呈现,给人带来快感、触动、颤栗等体验。对多种形式音乐美感的体验,可滋养人的情感能力和强化人格优势,进而塑造人格;诸多脑研究证明音乐欣赏和乐器训练还能促进大脑发育与认知发展;不仅如此,从审美的神经机制和生理反应来看,音乐欣赏中的美感体验还具有临床上的放松与干预功能。音乐美感体验的诸多重要功能启示我们未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注重音乐情绪的感受和体验,才能真正扣人心弦,温润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学上应注重两项基本功训练:一是听辨能力的训练,要循序渐进地对耳朵进行捕捉音乐要素的训练,包括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二是音乐理解能力的训练,将认知音乐背景和音乐联想相结合,其中要强调的是联想,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把音乐欣赏作为综合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对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任务进行分析,再者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提出音乐欣赏教学中提高音乐欣赏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