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角色是在表演过程中塑造出来的,因此,提到角色就会让人自然而然地联想到表演.主持人角色化就意味着主持人要表演.长期以来,关于电视节目主持人到底要不要表演,在我国理论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持反对意见的论点是:“主持人的屏幕形象不是表演,而是其整体自我的某个侧面──‘非我’的具体体现,是自我中的‘非我’,‘非我’中的自我.”“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同于生活中的自己,这不是表演,而是社会行为的自我调节.”“主持人不是演员,无需表演。”等等.持肯定意见的人则提出了以下论点:“在假定条件下工作就需要借助表演。…  相似文献   

2.
(一) 说到角色,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戏剧或电影中,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 的确,以往在节目主持人是否表演的问题上,曾开展过争论。争论的双方都涉及到主持人角色问题,持“表演说”者认为,主持人是一种“非角色表演”,持不同观点者认为,主持人并非在担任“角色”,孰是孰非,都有个“角色”观问题。 这里所要论到的“角色”并不涉及表演问题,它只是把节目主持人作为一种社会角色来考察,以求对节目主持人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何谓“角色”?狭义理解为舞台角色,广义理解为社会角  相似文献   

3.
孙景波 《视听纵横》2003,(5):101-101
主持人的个性风格,类似于演员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演员的风格是通过角色体现出来的,演员的个性表达不能脱离剧中的角色,不能脱离作品所反映的生活、人物和时代。同样,主持人要在节目所限定的“舞台”上,在节目所规定的“角色”中表现自己的个性不能脱离听众的“角  相似文献   

4.
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什么?申家宁(92级外语系研究生)电视节目主持人向演员学习?节目主持人不是不要“表演”吗?向演员学习,难道不会导致新闻功能的退化吗?有人也许会发出种种疑问。我认为,电视节目主持人不必掌握表演的全部技巧,但要抓住表演的“魂”。这种...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的个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将会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个性形象。传播界有“主持人媒体”这一说法。本文作者曾在《论主持人的角色意识》一文中提出:“将主持人作为‘人’来研究。主持人是有个性特征的人,具有外在与内在标志,并赋予其一定的角色外衣”。该文在论证的过程中得出了“主持人亚角色表演”的结论。既然有“亚角色表演”存在,那么,节目主持人在“人际传播”的过程中将会逐渐树立起自己的个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张沈平 《新闻前哨》2010,(11):88-90
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和播音员有着很大差别,他们的主持表现是一种非角色表演。本文介绍了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对主持人非角色表演的看法;探讨了非角色表演在实践中的得与失,提出节目主持人要把握非角色表演的分寸,努力培养非角色表演意识。  相似文献   

7.
蔡萍 《报刊之友》2014,(9):159-161
姜文,中国电影演员、电影导演。他曾在中央戏剧学院接受过专业而严格的表演训练,他在表演创作上有着极高的天赋及艺术修养,加之他在表演事业上不断地努力与创造,渐渐地,他的表演艺术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路数和风格。本文简单地梳理了他自出演电影电视以来的演出、创作轨迹,同时了解一下他的个人生活成长经历,进而从演员表演理论入手,结合姜文所饰演的角色和出演的作品,分析他的表演艺术特色和表演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8.
于皓 《中国广播》2008,(9):55-56
“角色”,本意是指在戏剧或者影视剧当中由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是针对演员而言的。而我们这里所说的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和演员的角色意识有着本质的不同。节目主持人的“角色意识”,意在主持节目时,按照不同的节目传播需要,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地调整自己的主持技巧,主动地关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和面对的受众,以求获得最佳的节目效果。  相似文献   

9.
陆崇马 《视听界》2010,(3):113-114
主持人是一个特定的角色,需要在节目规定的时空、假定的情况下进入一种适当的表演状态,以便与观众有效交流。主持人的表演体现在节目的创意编排,主持人的语气、节奏、停连、重音、语速、表情、气息、技巧和体态上。这样的表演是一种非角色表演,主持人还是他本身,其走台、交流、背诵,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服务节目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表演的问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反对的意见认为表演会带来虚假,有悖于主持人真实性的原则;赞成的意见认为主持人表演客观存在,是一种非角色表演。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必须完全真实的原则,决定了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的时候,不能有任何“表演”痕迹的流露。也有人认为节目主持人需要“表演”,但这种表演是一种非角色的表演,这种表演与戏剧艺术扮演不同,节目主持人一般不扮演任何角色。 其实,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过程,节目主持人是电视媒体中的一个特殊角色,节目主持人的工作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其身份有一定的双重性,即节目主持人既是媒体信息的“受传者”,又是媒体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随着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也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就是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对于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表演,前几年就有专家对此提出看法,于礼厚在《新闻工作手册》中就明确提到:“节目主持人不是表演者”;  相似文献   

13.
王明军 《视听界》2007,(1):102-103
影视剧人物配音是多度创作的艺术,具有强烈的规定制约性。作为配音演员,只能在原片所提供的语境中,说人物“正在”说的话,哪怕他并不完全认同原片演员的表演(这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但是他不得不迅速调整,“上天入地、紧随不舍、拐弯抹角、亦步亦趋”(陈叙一语),他要努力贴合原片人物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向人物靠拢,努力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把握剧中表演者的表演风格,让自己的声音完全融化在角色之中,让创作者与角色成为一体,让观众“忘掉”配音演员而感到就是剧中的“这个人”在说话。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形态的不断丰富,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主持人角色化定位成为一种较为引人注目的现象。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戏剧影视表演中,性格化表演是演员创造角色、化身角色的创作方法。它有三种不同的方法流派,分别是哥格兰的“表现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体验派”,以及焦菊隐提出的“心象说”。演员颜丙燕在电影《爱情的牙齿》中成功运用性格化表演方法与角色融为一体,并凭借此片荣获第2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本文将剖析她在片中对角色出色的性格化塑造。  相似文献   

16.
王强 《新闻爱好者》2011,(24):75-76
"当众孤独"一词原本来自影视、舞台艺术表演专业,是指演员在舞台上所呈现出的一种在角色和本人以及和受众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处于出世和入世之间的一种自如转换的状态。到剧场里亲身感受过话剧表演的人,会有一种真切的感觉——面对现场的观众,演员那种游刃有余的表演状态令人叹服。在这样的状态中,演员可以从自己的角色中跳进跳出,  相似文献   

17.
电视主持人是一种特殊的工作。他(她)不是演员,但却是节目中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她)不是编导,但操控着现场节目的风格甚至内容走向;他(她)不在节目的中心位置,但常常成为观众选择收看的主要理由。在这种体会中,作为主持人的我,努力了十二年。十二年来,同事说,英娜是个勤奋的记者;同行说,英娜是个有  相似文献   

18.
"间离效果"是戏剧艺术的术语,出自布莱西特戏剧美学理论。布莱西特认为,演员饰演角色不应该力图融入角色、和角色合二为一,同时也不能让观众沉醉在演员的表演和剧情之中,相反,应该让演员和观众拉开和角色与剧情的心理距离和审美距离,让人"理性"地观看戏剧,从这一理论出发,要求演员应该时刻牢记自己是在演戏,应该与角色拉开距离,同时通过某些方式增加观众"沉醉其中"的困难来达到"拉开距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翁晓华 《声屏世界》2006,(12):45-46
所谓“角色”,一般指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塑造出的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是一种表演的过程。本文所提的角色化现象指的却是主持人在主持过程中的“有角色表演”,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达到的表演和主持的统一。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既扮演人物角色又充当节目主持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一趋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化现象已遍地开花电视节目主持人角色化其实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它最早出现在少儿节目中。在我国,最早被观众熟知的少儿节目《七巧板》里的“鞠萍姐姐”其实就是一种角色化的安排,之后姐姐型、叔叔型、朋友型的主…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听广播或看电视时往往会发现许多不尽人意的语言表达。比如,在播音或电视片的解说中一律用第三者的感觉去表达既有第三者也有第一者角度的内容。有的主持人没能把握好自己主持人的地位与身份感以及特定的交流和表达方式,不是在主持节目,而是自己在表演。从他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中,我发现不论是播音员、解说员、还是演员、主持人,在语言表达创作时,他们都是语言表达工作者,他们的创作手段是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