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通过探究明清晋商的行为和态度,剖析明清晋商与地方传统武术之间的关系,分析明清山西武术发展的历史社会原因。试图探寻社会因素对武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力,进而为当代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历史学和社会学视角出发,在探究晋商的性格特质和晋商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把武术发展放入晋商发展特定的生存环境中考察,对明清时期晋商、镖局对三晋地方性武术的贡献作粗浅探讨,以期扩大武术研究的视野,就教于读者,进而为代中国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个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逻辑分析法等,从经济学、体育学等视角探讨明清晋商对山西形意拳产生与发展的影响,厘清了晋商为何选择形意拳;晋商及其商业发展的产物镖局、镖师对形意拳传人、传承氛围、技术与理论的创新、拳种传承地域与传播效果、拳种风格与特点、传承制度与文化构建等产生的影响,以期促进地域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文章采用个案分析法,对清代晋商环境下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进行缜密分析,认为:晋商商业经营中对经营安全的需求是山西形意拳发展的社会动因,镖局则是山西形意拳满足晋商需求的载体。山西形意拳、镖局和晋商三者互动发展、互相促进、共同繁荣,实现三赢。对三者互动关系进行剖析可得出如下结论:清代武术的空前繁荣,是由于社会对武术功能的需求和武术通过恰当的载体为需求提供了供给而实现的。希望能对现代社会中武术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形意拳是中国著名拳术之一,其动作朴实、劲力精巧、体用兼备、内容丰富等特点深受人们喜欢。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社会学视角出发,阐述了山西形意拳的起源与发展,对影响山西形意拳发展的人文社会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了地理环境、晋商、武术结社与山西形意拳的关系,从而为形意拳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推理等方法,结合武术基础理论,探究明清徽州武术发展的基本特点,探寻明清时期徼州武术和商业的巨大成功之间的互动因素,分析商业因素对武术发展以及武术时徽商兴盛和徽州文化的繁荣所产生的影响力.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微州武术较为发达,它与徽商的兴盛以及经营特点密不可分;徽州武术,不仅为徽商的兴盛提供了条件,同时促进了徽州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晓博 《灌篮》2021,(2):58-58
中国自古以来在武术方面就有着独特的魅力。文章通过对明清时期武术发展的状况进行深入研究,认为明清时期的武术发展在技术与理论上都有较为完整的体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军事武术的实战技法的实用性和民间武术中拳种门派百花齐放、武术著作相继问世。通过借鉴明清时期武术的繁荣发展,探索其对当今武术发展在组织形式、文化传承等方面有何启示,从而加大我国的武术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分析晋商文化对山西形意拳文化传承与制度构建的影响,结果认为:晋商文化是形意拳发展、创新的母体文化,经晋商文化诠释的传统文化的精髓--"仁、义、礼、智、信"构成了形意拳传承与管理的文化底蕴,晋商文化的商业性、创新性、本土性等促进了形意拳传承的制度建设.这些研究对现代形意拳的传承与开发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是经历了漫长历史发展过程而形成的内容丰富、社会价值广泛、文化色彩浓厚的传统体育项目。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文化和发展的视角出发论述了武术的文化特性,为武术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董逢伟 《精武》2014,(36):213-214
武术是中国古代的技击术,伴随历史的进步而同步发展。军事上的技击价值是它存在的依据,军事的需要主导了武术的发展,使得武术以简单实用的技击技术来满足军事战争的需要,即推动了武术的发展,又限制了武术的发展。明清是武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流派林立,不同风格的拳术、器械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其兴盛成因进行探究。结果显示:火器的使用与进步促使武术脱离军事技能,民间武术活动得到加强,武术门派逐渐增多,理论著作大量涌现,明清武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1.
从系统理论入手,以武术发展为研究对象,研究武术发展的涵义和特征,从历史观、整体观、发展观探讨武术发展的战略原则.武术发展是正向的武术运动演变,是一个从古至今向未来延伸的武术运动成长过程.武术发展包括武术作为发展主体的自身发展,以及武术发展所形成的武术文化状态及其演进.武术发展具有社会必然性、历史进步性、需求目的性与内容多元性,武术发展是人的发展.武术发展战略原则需要遵循全局整体观原则、争取和保持主动权原则、目标与手段互动协调原则、间接战略原则.  相似文献   

12.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武术的成熟期,目前对于这一时期的武术演变历程及特征研究相对薄弱,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近些年关于明清时期武术研究的文章及书籍进行整理分析,以有利于我们把握和理解武术的整体发展面貌.  相似文献   

13.
赵清 《精武》2007,(3):54-54
潍坊武术的历史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此后,潍坊武术不断发展完善,明清两代,是潍坊武术发展的集大成时期。武举人仕成就了明清两代大批武功卓著的军事将才。武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武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据《潍县志》记载,明清两代,潍坊曾出过两个武状元,武进士、武举人及其他武职官员更是不在少数,仅昌邑一地就有七十多人中试并任各种武职,青州、高密等地还出现了一些历代以武从宦的武术世家。  相似文献   

14.
社会在不断运动中发展和变迁着,社会发展处在不同时期对中国武术发展的作用机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当社会处在稳定时期,就会促进武术中非竞技性成分的发展。当社会处在动荡时期,就会促进武术中竞技性成分的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就明清时期社会对武术发展的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从技术哲学视角探讨技术的广泛存在对于明清时期山西形意拳拳理体系建构的影响作用,并作了初步分析。认为明清山西形意拳拳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其所在的特定文化、社会背景。从技术哲学的视角出发,山西形意拳武术化的过程伴随着其社会化的脚步,晋商作为其母体文化、明末清初社会的总体面貌,作为其产生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文化政策视野下中国武术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通过制定文化政策对文化发展的相关行为做出选择性的指导和约束以促进文化发展,是当今许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普遍选择.从国家文化政策的视角,立足文化全球化时代,对中国武术文化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了武术文化的历史生成与发展,并从国家文化安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武术文化产业发展与武术文化传播等层面论证了武术文化发展与文化政策结合的必要性.研究认为,中国武术文化发展不应是一个独立的工作体系,必须与国家的宏观文化政策衔接,与社会主流文化发展同步,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培育具有中国文化独立品格的武术特质和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保护三晋武术、弘扬三晋文化的角度,提出了利用现有武术资源,建立山西武术博物馆的倡议。文章对建立博物馆的意义、资源及迫切性做出了论述,从理论层面上为山西武术博物馆的建立提供了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现代武术的作用和影响已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的强身健体和运动竞技范畴,随着武术运动的不断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武术运动在高校体育运动占据重要地位,武术文化深入到高校,形成了特色的高校武术文化.高校武术文化既是锻炼人、教育人的一种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进一步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因此对高校武术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晋商的研究是个热门,然而,对于与晋商密切相关的镖行研究却是个冷门。虽然镖行在整个社会历史上的位置微不足道,史料记载极少,但是,在晋商的老巢——太谷县,谈晋商却不能不提镖行业,而提起镖行,就离不开武术,人们自然而然又会联想到形意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我国2004—2013年期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明清武术研究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文献研究、统计分析的方法,从明清武术研究成果的研究时间与文献类型、研究方法、研究主题以及被引次数四个方面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明清武术研究整体质量有待提高;研究方法需加强定量研究以佐证定性研究得出的结果;需提高地域武术历史与武术拳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