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可视化人体计划(Visible Human Project,VHP)”1989由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提出。1991年8月,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与科罗拉多大学健康科学中心(Health Sciences Center)签订协议,正式启动VHP。由科罗拉多大学完成人体连续横断面图像获取 ,获得一套正常人体的结构数据集。该课题1994年11月完成并向世界公布,引起了世界范围 内的可视人数据开发,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后,韩国、日本、德国、 澳大利亚等国纷纷启动了可视人体计划。其中,韩国于2000年启动了韩国可视人(Visible Korean Human,VKH)五年计划(2000.03—2005.02),2001年获得了1例脑瘤死亡人体标本 的数据。中国可视化人体的研究,开始于1999年。2002年10月,第三军医大学获得了首例中 国 数字化可视人体的数据集。此前,信息学领域的科学家利用美国公布的数据集进行了人体可 视化的大量前期研究,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由于VHP研究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来临的需要 ,在与人体的结构与功能相关的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重大科学问题,因此,在国家 层面上,部署中国可视化人体计划(Chinese Visible Human Project,CVHP)具有重要的科 技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三维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角度,介绍了当前最新的三维数字化技术和设备,希望引起我国制造业的重视,深刻理解其内涵,加大科技投入,用三维数字化技术创新我国的制造业,打造我国的“数字化的生产力,网络化的生产关系”,融入数字化制造时代,迎接“后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3.
李剑峰 《科技通报》2012,28(10):131-133,136
针对布料本身具有很强的非刚性特性,运动方向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三维模拟效果不佳的缺陷.提出一种基于运动特征聚合的三维布料运动估计仿真方法.通过建立布料的运动模型,准确分析布料受力的情况.运用布料运动模型参数学习方法,准确分析布料的运动方向,克服运动随机性,完成布料的三维仿真.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布料估计的真实性,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分析现时广州地铁 AFC 系统中的AGM 闸机设备中的扇门模块,总结在设计生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3号线扇门模块建立现代化的三维模型,引入产品虚拟化的概念,提高生产、设计、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人体运动图像动态视点平滑能量衰减过程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图像平滑能量衰减分析方法,对于人体运动图像高频分量抑制效果较差,且模糊图像边缘,运算效率较低。提出了一种依据替身运动DR算法的人体运动图像动态视点平滑能量衰减过程仿真方法,采用高斯滤波器对人体运动图像进行平滑处理,过滤人体运动图像的噪声,完整保留人体运动图像边缘信息以及细节,用替身描述人体在场景中的运动特征,替身在场景中运动并同其它人体的替身进行交互,采用局部化的人体模型提高人体运动场景的逼真度,通过人体运动图像的DR预测算法,完成人体运动图像动态视点平滑能量衰减过程分析。实验结果说明,所提方法能够确保人体运动图像边缘锐化,有效降低平滑能量、锐化边缘。  相似文献   

6.
向坚 《科教文汇》2008,(33):72-72
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线性主成份分析(PCA)子空间的运动分段方法,避开了直接在原始数据空间上的分段,从而提高了运动分段的效率,同时因为子空间特征体现了运动的内在结构,因此分段精度也得到了改善。实验结果证明,该分段方法能够很好的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类型进行分段,并能成功地用于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中。  相似文献   

7.
虚拟生理人体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我国虚拟生理人体研究及医学应用所面临的重大机遇与挑战,围绕医学、基础生物学、数学、物理与计算机等多学科在虚拟生理人体领域的交叉研究,对多维度生理学与病理学信号数据的定量获取、器官生理与药理微观尺度建模、器官几何物理与宏观生理建模仿真、基于虚拟生理人体的医疗器械研发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凝炼了该领域未来5~10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探讨了相关前沿研究方向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科学基金的资助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巴玛克公司自动化钎焊机械手爪为对象,利用SolidWorks开展机械手爪结构设计,三维建模,然后运用插件中motion、simulation对它进行运动仿真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最后得到机械手的运动轨迹,作业空间情况,为公司机械手爪后续的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冰壶成绩斐然,但与之相对应的科学研究却相对落后。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仿真冰壶的运动轨迹。冰壶的运动分为平动和绕定轴旋转两部分。分别对两个部分进行建模,模拟出冰壶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人们在使用计算机过程中,计算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探讨正确使用计算机的方法以及如何防范计算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世纪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世纪,世界面貌随之彻底改变,不仅国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以科技与经济发展做后盾,人们的日常生活乃之思想意识、道德观念等无不在悄无声处受到科技文明进步的影响.世界上有相当多的人享受到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物质文明与生活便利,科技帮助人类实现了许多梦想.然而,科技进步是否使人类更幸福,就目前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在工业4.0时代,高度定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的服装定制需要用户和设计师面对面的量体及反复修正,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过高。建立人体的3D模型,使用计算机辅助来进行立体裁剪服装是定制发展新趋势。文章中的软件采用Kinect扫描获取人体数据,使用Kinect Fusion和3D Builder来完成3D模型的生成、裁剪和修复。该软件开发周期短,使用成本低,构建的3D人体模型满足服装定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横纹管、缩放管(包括急缩渐扩缩放管、急扩渐缩缩放管)是典型的强化传热管,本文利用Fluent软件,采用SIMPLE算法和标准k-ε湍流模型,通过求解三维N-S方程和能量方程分析研究了横纹管、急缩渐扩缩放管、急扩渐缩缩放管的流动努赛尔数Nu、阻力系数f及综合性能参数μ,并分别选取了雷诺数分别为20000、40000、60000时的Nu,f和μ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随雷诺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三种管的综合性能依次为横纹管、急缩渐扩缩放管、急扩渐缩缩放管。  相似文献   

14.
三维地形可视化技术一直是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虚拟现实等领域的研究热点。介绍了X3D的相关知识,利用Java平台和X3D技术实现三维地形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5.
应用Web3D引擎开发的计算机仿真系统或虚拟现实系统均需在Web浏览器上运行,需要其能快速下载和运行,并且尽量不需下载特定插件。采用基于JAVA技术的开源Web3D引擎开发的三维系统可以满足上述要求,开发的展示系统可以实现三维图形的旋转、缩放等交互功能。此外,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对引擎中不完善的部分进行了必要的修正。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3D技术--X3D与VRML97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冯广坤  姚力文 《科技广场》2004,16(12):25-27
X3D是一种基于Web的交互式三维文件格式标准.相比它的前身——VRML97,X3D在多方面做了巨大改进.本文分析对比了X3D和VRML97两种标准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利用OpenGL实现三维图形绘制的基本编程框架和方法,对OpenGL中光照、材质、投影等关键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重点阐述。简要介绍了利用3D Studio Max构建复杂模型,以降低用OpenGL构造复杂模型难度、减少建模工作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单张二维图像重建三维模型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目前使用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基于紧水平支集的S FS三维模型重建方法。首先改进了基于快速匹配算法求解的紧水平支集方法,以提高紧水平支集求解的精度和效率,并将此方法应用到求解S FS问题,提出基于水平集快速求解S FS问题的方法;接下来为解决S FS固有的凹凸二义性问题,基于分水岭的思想寻找凹凸分界线,以此确定产生凹凸二义性的区域用以进行重建;最后利用拓扑变换重构凹陷区域,得到正确的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感官享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2009年6月3D电影《阿凡达》上映之后,一时间好评如潮.之后,各大彩电厂商纷纷推出了全新的3D电视和3D蓝光播放器,3D显示技术的发展迎来了新的高潮.越来越多的3D视频应用正在进入我们的生活环境并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HDMI标准的最新版本1.4a为家庭影院欣赏3D视频,以及定义3D显示设备与讯源设备经HDMI连接交换信息的输入/输出协议,建立了十分重要的基础架构.  相似文献   

20.
马国伟 《科技广场》2014,(1):175-180
3D打印广泛应用于医疗、原型模型、替代零件等领域,美国3D打印市场仅2011年就达17亿美元,全球3D产业平均利润平均每年增长26%,引起了《经济学人》与中国工信部的高度关注,然而国内管理学界却对其研究甚少。本文综述了3D打印从供应链视角可能产生的变革,并且提出在科技创新洪流涌现的今天,学界应该加强研究关于破坏性创新技术对组织以及相关产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