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迄今为止,两国在发展科学技术的过程中,各自走过了不同的发展路程.就两国创造力及其素质(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来讲,中国向来重视独创力及其素质,并以其曾经取得的成果赢得了世界的共识;而日本的创造力及其素质却引起了异议,或曰"具有创造力",或曰"缺乏创造力,只会抄袭",或曰具有"二次创造性"(笔者赞同日本具有"二次创造性"的观点).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的创造学(研究)及创造教育进行比较研究,对两国创造模式的形成及其原因进行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国首次图书馆情报系统展览会(85年北京/日本情报·图书馆设备仪器展览会)将于10月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展览会由为增进中日两国科学技术交流的日本科学技术文化中心和中国国家科委、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主办,将有许多日本有关单位参加。展出内容有图书情报检索系统、光磁盘输入、读出装置、汉字处理系统、复印设备、缩微胶片系统等;同时还将展出情报整理、检索所需要的主要仪器,如:私人计算机、字信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期中日科技传播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时期,中日两国开始引进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但两国的科技传播模式有显著的差异,具体体现在科技传播的内核要素和外部条件各个方面.这种差异是由中日两国国家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并导致不同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科学资源研究部于1988年6月,公布了日本从1965年以来的科学技术资源情况的报告,并与美国的资源情况对比。现择其主要内容简介如下。·美、日两国科学技术人力资源比较日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人数少于美国,但是1965~1986年,日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增加的比例远超过美国,以占每万劳力比例计,日本1965年仅为24.6,而1986年已增至69.3;美国1965年为64.7,1986年为67.1。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中日两国的文化科学技术交流,加深我们对未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了解,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由新时代出版社组织,由中国未来研究会等学术团体支持的,并与日本国际通信基金会协议商定的“中日讲演讨论会”将于1989年5月在北京举办。研讨会的主题是信息社会的建设和生活——21世纪的人与社会。该会议业经国防科工委同意,将由中日双方在通信计算机、信息  相似文献   

6.
闽英 《科学与管理》1996,16(1):30-31
<正> 衡量一国科学技术投入的主要指标是R&D的费用。1993年日本用于R&D的费用为137000亿日元,相当于857亿美元,占美国同年投入1608亿美元的53.3%;德国为332亿美元,法国263亿美元,英国214亿美元。R&D投入费用所占国家GN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对科学技术重视程度的更重要的指标。1993年,日本R&D的费用占GNP2.9%,远远超过了德国的2.57%和美国的2.52%。 从R&D投入的图表中可分析出日本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构和种类。71%的费用来源于工业,19.4%来源  相似文献   

7.
1日本科学技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1975年开始,日本科研人员发表的论文平均数量逐渐增多。至1985年,日本在各领域发表的文章数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但是,每10亿美元国民总产值(GNP)的论文数量仍远远低于英、美等国,且论文被引用量也不多。日本、中国都已结束追随发达国家,进入依靠自力更生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1985年以来,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因此,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科学和技术,特别是发展基础研究,否则就不可能创立下一代新产业。日本科学技术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是研究经费不足,其二是研…  相似文献   

8.
开展民间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促进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发展同国外的科学技术团体和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友好交往是科协的主要任务之一。2007年以来,江苏省镇江市科协围绕“三服务”工作定位,充分发挥民间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对日本的农业科技合作,大力组织实施“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等,为提高镇江市国际科技合作参与度、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雪苑 《内江科技》2006,27(9):111-111
日本曾经连续11年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但近年来两国经贸关系发展有趋冷现象。本文针对两国贸易摩擦和争端增多,日本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和官方发展援助明显减少等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不仅在军事上沦落为一个战败国,而且在财政经济方面也十分虚弱。195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仅为英国的二十九分之一,法国的三十八分之一。日本资源又十分有限,科学技术由于受到美国等国的限制,与其他国家隔绝,水平也很落后。可是在短短二十年后,日本不仅很快恢复了战争创伤,而且有些方面超过了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1.
正19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中国这两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都不约而同地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几乎同时展开。但到了1894年甲午战争时,中国几乎完败于日本,落得个割地赔款的下场。后人在比较两国改革的成败时,多从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本身进行比较。但事实上,早在那之前100多年,中日两国对待西学的态度,就已经为后来中日两国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埋下了种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日本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研究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以及经济政策调整对两国经济的影响,对中日两国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从1988年起,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和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开始合作研究建立中日贸易联接模型。  相似文献   

13.
在中日关系以及两国民众的相互好感度明显下降的微妙变化中,日本的大众媒体做了大量的对华宣传和报道,推波助澜,充当了重要的角色。目前中日两国出现了所谓的“政冷经热”的局面,日本大众传媒对华的负面宣传报道难辞其咎。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具体案件引出对中日两国单一性审查差异的思考,根据日本专利局单一性审查标准修改前后的规定对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并与中国单一性审查进行相应对比,阐述两国单一性审查实践的差异,以期为申请日本专利的中国申请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洪涛 《科教文汇》2008,(32):239-239
本文从中日两国对外来事物译词的不同,分析了两国对外来文化的不同态度。即日本基本上是全盘接受的,而中国是要将之融入本国文化的。由此进一步分析了两国近代化过程的不同。得出——中国的近代化虽然缓慢但是一个质变的过程,而日本的近代化虽快但只是表面文章,其结构性的、日本式的东西依然故我——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6.
郝周绍 《科教文汇》2008,(30):219-219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17.
张榕 《科教文汇》2012,(1):92-93
"百节年为首",全世界许多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过新年的习俗。中国和日本也不例外,新年对于中日两国来说都是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标志着年岁新旧交替的节日。且中日两国过去都同为农耕社会,两国的思想文化、生产技术等交流源远流长。中国新年的一些习俗也随之传到日本,一部分习俗保留至今,另一部分则被赋予了日本独有的内涵。本文从中日新年的时间、准备、饮食等习俗进行浅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日本在华跨国公司的238名中国员工和195名日本员工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中日两国员工对组织公正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感知差异以及组织公正感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与探讨。结果显示,中日两国员工在程序公正、分配公正、领导公正和解释公正的感知上存在差异,同时,中日两国员工的程序公正感和领导公正感都能够显著的正向影响中日两国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相似文献   

19.
1894年爆发的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在近代史上第一次战争,对于日本来说也是自明治维新后的第一次对外战争。这场战争的结局对中日两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日本来说,由于战争的胜利,所获得的巨额战争赔款给日本工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加速了日本的现代化进程。与此同时,也改变了日本的世界地位和亚洲格局,对之后的日俄战争,侵华战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日两国各方面友好往来的日益增多,两国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对其有一个更具体的客观认识;文学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从总体上对日本文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深入了解日本文化m进而全面认识日本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