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融合在STEM教育研究中已经成为一个主流话题。而科幻具有模拟实践和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特点,所以利用科幻课程可以很好地融合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到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重要,同时也能在学习生活中学会融合这四者。科幻课程可以与STEM教育一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让学生理解科学精神、技术和工程伦理。本研究还通过问卷调查,初步比对上过科幻课学生和没上过科幻课学生在探究能力、批判思维以及理解科学精神、技术和工程伦理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幻大会于2017年11月10日—12日在成都东郊记忆音乐公园成功举行。这是中国科幻领域唯一的国家级会议,旨在激发中国科普科幻创作潜力,推动科普科幻产业发展,为科普科幻相关作者、专家、媒体、影视、产业和读者提供了相互交流、融合发展的平台。此次科幻大会由开幕式、中国科幻产业论坛、"银河奖"和"水滴奖"颁奖晚会、国际科幻峰会、科幻系列专题会  相似文献   

3.
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也引爆科幻文学研究热点,科幻文学是否仍然是一种类型文学?科幻文学是否开启了一种新的认知模式?任教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东亚系的宋明炜教授多年致力于科幻研究,对此提出了前沿性观点。他认为科幻文学应走出类型文学窠臼,回归文学本身的特性,因为科幻也是我们认识和再现世界的一种方法,而且是对传统现实主义摹仿论的超越,它反映出一种文学本质上的变化。他提出超越二项性的科幻诗学建构,认为科幻作品让我们看见“看不见”的世界,科幻改变人们的世界认知。在此基础上他全面分析了二十一世纪文学与新巴洛克观念的发展关系,提出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巴洛克美学。宋明炜还详细探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中国科幻与主流文学的密切关系、中国科幻本身就在构建世界文学等问题,认为科幻就是打破等级制和差异性,呈现世界性。  相似文献   

4.
当前科幻文学教育中存在着概念理解偏误、相关教材课程资源匮乏、相关评价体系空缺等诸多问题,该研究意在通过教材梳理、实践观察、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展开调研和反思,提出实施建议:一要基于科幻文学认知,聚焦科幻文学内核,了解基本科幻理论知识;二要基于科幻文学资源,增加科幻教材内容,丰富学习途径,放大教材学习效能;三要基于科幻文学普及,关注“双减”课后服务,研发设置跨学科融合选修课程;四要基于科幻文学教育效能,推动多维共评,建构相应教育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科幻与创意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科幻小说作家。创作各类科学文艺作品30余部,其中长篇科幻小说2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主编和翻译文集3部、科幻理论专著15部。一些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日文和意大利文出版。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开设科幻文学理论研究、中西科幻的比较研究、科幻名著选读等研究生课程。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科幻电影是在以文学文本为主导、以科普启蒙为使命的基础上发展的。进入新时代,中国科幻电影是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全民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对此,应利用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构建中国特色科幻电影类型,丰富科幻作品形态,提高技术人才质量,探索科幻创作的多元叙事,积极联动科幻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科幻文学在中国传统文化文类是缺失的,在西学东渐中,科幻文学这一文类开始在中国扎根,由于"先天不足"和"后天失调",加之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特殊语境,使得中国当代科幻文学呈现出与西方科幻文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它突出地呈现在中国当代影视文学作品中,具有"中国式变奏"意味,可以将其归纳为杂糅性、衍生性、泛道德性、抒情传统、科学观念陈旧性、价值逆反性、现实指涉性,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揭示其内在逻辑,这将有利于对中国当代科幻文学的扬弃,从根本上促进我国科幻文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陈楸帆,男,"80后",北京大学文学/艺术双学士,香港大学/清华大学整合营销传播(IMC)研究生,供职于Google中国,游走于技术与文字的边界,作品曾被翻译为英文、意大利文及西班牙文,并在国内外屡获大奖。科幻题材一直是电影和文学的最爱,与好莱坞和杰克·罗琳疯狂的想象相比,得承认中国在这一领域的苍白,这一状况似乎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中国科幻文学开始逐渐受到大众乃至国际瞩目,一大批新生代科幻作家强势崛起,屡屡让人刮目相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幻作文教学的研究具有时代前沿性,符合当前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全新的作文教学内容。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使小学生在无穷无尽的想象空间,挣脱因循守旧、囿于传统的羁绊,淋漓尽致地发挥想象力,培养创造精神,全面提高小学作文水平。科幻作文教学的操作流程是:欣赏科幻——仿写科幻——创作科幻——展示科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目前暂未形成科幻出版的大环境,官方机构、出版社、作家、读者之间相互依存关系薄弱。为促进中国科幻“走出去”,结合网络时代中国出版市场的营销特征与“科幻圈”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国科幻类杂志应围绕公益推广和网络营销,实行公益互动进农村、科幻征文扶植新作家、开发个性化APP应用程序和强化社交网站宣传等基本策略,提高运作效能和竞争优势,体现“内容为王、价值为王、功能为王”的规律,彰显中国的文化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正>离奇的故事情节、神秘的科幻时空,科幻故事总能让我们沉醉其中、回味无穷。今天,就请大家展开想象,写一篇我们自己的奇特而又令人信服的科幻故事。一、审视科幻,明确“科”与“幻”的依存关系科幻故事,顾名思义,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幻想故事。它跟神话故事是有区别的。同样的天马行空,科幻故事却体现了一定的科学元素,它是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12.
科幻作品缔造了一个个不同于现实的、丰富离奇的世界.那么,科幻作品与其他幻想类作品的区别是什么?科幻作家是怎么创作的?"可可豆"们怎样才能写好科幻作品呢?我们邀请到了科幻作家E伯爵为大家精彩解答.  相似文献   

13.
自2015年刘慈欣凭借《三体》荣膺雨果奖以来,中国原创科幻作品的海外传播持续受到关注,具有打破长期以来由西方主导的主流科幻体系,反哺世界科幻之势。而“中国意象”作为中式科幻的一大异质因素,极易影响海外读者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判断。本文以《三体》为例,从语义、文化和读者反应层面探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意象”的译介方向,以期助力中国科幻的海外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下潜1万米     
150多年前,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写了一部科幻名著《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幻想中的海底风光。但随着深潜技术的发展,“海底两万里”早已不再是科幻。人类建造了许许多多无人和载人的潜水器,借助它们领略了科幻作品中提及的那些奇幻场景:“道路两旁是错综复杂的珊瑚树林,枝权上像星星一样的小白花。灯光在色彩斑斓的枝叶间,产生了一种变幻无穷的迷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今日中学生》2013,(12):4-7
新闻链接:当科幻作家遇上阅读现状 今年11月中旬,第2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晚会在成都市金沙剧场举行。科幻作家们齐聚一堂,现场颁出了“读者提名奖”“杰作奖”“最受欢迎外国科幻作家”等奖项。其间,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说:“在我看来,科幻就是大众文学,通俗文学。科幻文学跟以郭敬明为代表的青春文学,在类型上,并没有高低之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轨道号     
《家教世界》2022,(10):4-6
<正>作者:吴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作者: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吴岩,首位荣获世界科幻研究领域重磅奖项“克拉里森奖”的中国人,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教授,中国首家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世界华人科幻协会创始人之一,当前中国唯一的科幻文学方向博士生导师。已出版《生死第六天》《心灵探险》等科幻小说,《科幻文学论纲》《科幻文学理论和学科体系建设》等理论专著。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全国优秀科普奖、银河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多种奖项。  相似文献   

17.
郑军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坛一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非典型科幻作家。他以科幻迷的身份走入科幻界,凭着自己对科幻创作的执著与坚韧,在而立之年投身科幻创作,用了15年的时间从边缘走向中心。在创作理念上,他独辟蹊径,坚持以真实生活为创作背景,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寻觅科幻素材,拒绝“老三样”式的科幻八股。  相似文献   

18.
小丫瞅瞅带你漫游网络,各种资源任我挑,敲敲键盘就搞定!快点儿跟我来吧!搜索关键词:科幻你是个科幻迷吗?你知道怎样能够不花钱就看到最多、最新、最棒的科幻作品吗?哈哈,当然是上网啦!只要你键入“科幻”两字进行搜索,层出不穷的网址一定会让你眼花缭乱。这里介绍一下适合咱们小孩的吧,它们可是各有特色的哦!■科幻星球http://www.sfstar.net/这是个比较专业的科幻网站,娱乐性也很强。如果你想关注有关科幻影视和游戏的最新动态,可以进入“科幻动态”,浏览一下精彩的“幻界新闻”;如果你喜欢阅读,这里有最in的推荐文章、热门图片,以及妙语连…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科幻文学蓬勃发展,从边缘走向主流,成功走出国门登上世界的舞台。其中,有着作家、学者、教育工作者等多重身份的吴岩教授为推动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这一次访谈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首先,结合自己的写作经历和教学经历,吴教授谈到了中小学科幻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接着,对于科幻文学所展现的一些新的“文学性”吴教授讲述了一些自己的看法;随后,吴教授从世界语境探讨了中国科幻的发展历程;最后,针对提问,吴教授还对如何推动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与机器人恋爱、结婚、生育,这一天方夜谭式的神话,过去只能在科幻作品中见到。但是,随着微电脑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紧密结合,这种神话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