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商业是发生在流通领域的行为。流通过程主要在民间实现,离不开民众,并反映出民众心理。商业的行为方式,从“日中为市”开始,大都是约定俗成的,并依据一定的潜形社会契约进行,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比三家”、“买的没有卖的精”等。而这些潜形契约和具体的都形成民俗的俗。商俗是有浓郁气息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4.
在世界文化史上,“圣化”是一种常见而独特的文化现象。说其常见,是因为几乎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圣人;说其独特,是因为每一种文化造就圣人的原因和途径各不相同。在中国历史上,“圣人”最初是用来称颂那些聪明睿智、道德高尚的人。因此,圣人本质上也是普通人中的一个,虽然他有优秀的一面,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足。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其人格逐渐被升华,人们不仅尊敬他,而且开始膜拜祭祀,希望能得到他的保佑。这时,圣人实际上已经被神格化,有了神的特点和秉性。开漳圣王陈元光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他的形象实际上经历了人—王… 相似文献
5.
通过成都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发展的描述,对这一时期清代国家文化政策在城市景观建设这一地方语境下的影响做一初步探究,并进一步探讨传统中国城市景观发展中的政治背景。 相似文献
6.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实现。它的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都与文化传统、历史因由相联系 ,从而向读者传递了许多的信息。古老的汉字 ,自然也传递了华夏民族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丰富内容 ,尤其是传递出了中国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诸多奥秘。一、“儒”、“士”与尊儒传统自先秦孔子之后 ,儒学便闻名华夏宇内 ,成为诸子中的显学 ,到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后 ,更成为“国学” ,大盛于天下。大哲学家罗素在《中国之问题》一书中就称中国“以孔子伦理为准则而无宗教”。意思是说 ,儒学在中国充当了准宗教的地位。在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 ,儒学事实… 相似文献
8.
9.
关于“有与无”的思考与探索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内容,关於“有与无”的观念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核心观念,也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传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力。虽然哲学的视野与思想文化观念的视野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本文以清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精神为主题,论述了清文化包容与创新精神的含义和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具体表现及其历史地位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秋,蒙古准噶尔部台吉大策凌敦多布率军以所向披靡之势袭据拉萨,西藏大乱.为早日平叛,康熙皇帝于当年及次年先后调荆州驻防八旗兵3000名入驻成都以便驰援西藏.因朝廷议设成都驻防八旗,四川总督年羹尧便于成都城西主持修建了满城,习称少城.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