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价值澄清理论主张价值观是个人生活经验的积累,价值观教育要通过价值中立的非灌输方法进行。依据价值澄清理论,价值观教育要以核心价值为导向、以生活为中心、以对象为主体、以行动为目标。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当前的价值观教育的启示是:第一,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第二,必须做到必要灌输与自主选择的统一;第三,必须做到理想价值与现实生活的统一;第四,必须做到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早作为一种课堂教学方法而出现,旨在对传统道德教育理论进行批判剖析并提出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科技发展的背景之下,人们的价值世界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当代价值观教育实践具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3.
价值澄清理论以解决价值困惑,提高学生价值选择能力为目标。重视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其在我国应用的适应性,对于如何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加强我国高职学生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证,为借鉴价值澄清理论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化发展,高校频繁发生的道德失范事件暴露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和异化,而意义与生命的融合是大学生生命教育升华的必由之路。价值澄清理论倡导要坚持以大学生实际生活为土壤根基,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大学生价值澄清的全程引导,这有利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当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顺利进行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需要,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价值澄清理论作为西方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在价值观培育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在认识、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摒弃其自身的局限性,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价值澄清理论的含义,在道德观教育中的应用意义,并从价值澄清理论主体出发,主张在澄清过程中,通过学生个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评价和行动。认清自已的价值意识,并有效地和他人比较,从而产生自我调节作用,允许学生怀疑、提问、思考,促使学生逐渐从他律走向自律。  相似文献   

7.
艺术专业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往往难以把握自己的择业标准.价值澄清理论的方法原则能帮助他们澄清价值观念,从而形成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8.
价值澄清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价值澄清理论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针对多元价值观的影响,该理论强调道德或价值观不是靠教导获得的,而是经过自由选择、珍视和行动澄清出来的.价值澄清理论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价值澄清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具有启示作用,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各种社会思潮中的引领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回归生活世界,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学生的价值选择能力,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水平;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切实把握教育内容。  相似文献   

10.
袁慧兰 《湖北教育》2014,(11):53-54
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着教育模式、方式及效果等方面的不足,本文通过引入价值澄清理论中的典型方法和理念,从教育理念上注重学生价值选择能力的培养,教育方式上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育者角色的转换,教育内容上注重以生活为中心、强调回归生活世界等三方面,探索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教学方法和路径。  相似文献   

11.
价值澄清教育流派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价值澄清学派在整个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学校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在今天,我们仍从许多变种的道德教育理论中发现它的影子,它对我们今天道德教育体系的形成及影响不可磨灭。分析价值澄清学派产生的背景、实施的情况及其对今天价值教育的影响,对我们今后的价值教育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与价值澄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尔伯格的认知发展道德教育理论和价值澄清是当代美国乃至全球最富影响力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比较两者在理论来源、教育目的、研究内容和测量手段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其互补性,可以为我国当前的学校德育改革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以理论灌输法为主导的东方德育模式与以价值澄清法为主导的西方德育模式都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针对我国目前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社会现状,我们有必要有选择性地、分阶段地将这两种典型的德育教育方法进行有效整合,去解决变化了的社会道德问题,并最终摆脱我们德育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校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由于在关注主体参与、教育内容、学生思想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存在不足,教育效果尚未实现习俗化要求。基于习俗化的视角实施教育活动,有利于按照习俗养成规律和实现机制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方式和路径,进而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俗化,需要根据习俗演化、影响的特点,注重分析教化、驯化和习化的机制,通过内化于知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中,通过中化于志将核心价值观深入到大学生的情感意志中,通过外化于行将核心价值观植入到大学生的行为习惯中。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价值观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在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无疑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战略性工程。但是,高校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程中存在着经费支持不足、学生认同度较低、培育队伍比较单一等诸多的现实问题。突破这些问题应当发挥课堂、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新媒体等方面的作用,构建起高校在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学习倦怠问题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既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身心健康发展,也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运用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通过访谈的方式获取资料,理清高职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建构高职学生学习倦怠范例模式,提出解决大学生学习倦怠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由态度、本体、工具、实践4个主要素及10个核心子要素共同构成。其中态度要素是根本动力,本体要素是基本前提,工具要素是重要保障,实践要素是终极诉求。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应重视对各要素的专门性培养以促进学前教育师范生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党思想理论建设的重大创新,它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大学生价值观存在思想政治上的两极性、价值观念上的双重性、价值取向上的多元化、道德选择上的矛盾性等特点.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逐步引导大学生构建积极科学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