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宜宾位于四川南部,至今为止,对宜宾话的语音系统还没有较系统的研究文章,文章在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丁声树、李荣先生等设计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的基础上对宜宾话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在声母、韵母两大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提高当地人学习普通话水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多方言的国家,地方方言作为我们最早习得的语言,它对其他语言的语音习得都会有干扰。四川方言有着其独特的特点,本文即采用调查问卷和录音对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四川方言与英语“标准发音”语音系统的差异入手,根据录音对比研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参考调查问卷的研究结果,分析由此引起的母语对语音习得的负迁移作用,最后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绵阳方言隶属于四川方言次方言区,但相对于重庆方言和成都方言,却有自己的特点.本文选取了绵阳话的声韵调、语音特点二个部分进行论述.同时,本文还将绵阳话同北京话进行比较,对绵阳方言声韵调系统中的特殊语音现象分别作出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四川方言对大学英语语音教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方言区的人们讲普通话和英语都会受到方言语音系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四川方言的特点及其与英语发音之间的异同,探讨了四川各方言区的学生讲英语带"方"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郑长丽 《文教资料》2011,(22):26-27
四川达州方言是由古代汉语慢慢分化形成的,其在语音上既保留了古音的一些特征,又呈现出自身的某些特点。本文试把达州方言的语音系统与《广韵》音系进行比较,以探究四川达州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将四川汉语方言盐源话的语音系统同纳西语(特别是东部方言)的汉语借词的语音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较,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这些汉语借词的特点,而且可以发现盐源话与纳西语的历史联系和盐源话对纳西语的影响。全文包括:一、四川的纳西族;二、四川方言与纳西语;三、结语。  相似文献   

7.
在四川方言中,天全话所保留的端透定三母的腭化现象,古入声归今阴平,部分古平声浊母字混入今去声等语音特点是绝无仅有的。本文结合移民来源与语音特点将天全话同山西方言进行比较分析,指出天全话是保留了先期移民方言(即晋南方言)特色的四川官话。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对淮北方言研究进行了综述:语音主要是淮北方言的语音系统;词汇主要是淮北方言同普通话词汇的词义、词形、词源比较;语法主要是“子”尾、语气词“来”.  相似文献   

9.
前人对新化方言有过一些研究,多是从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的本体上进行分析,而忽略语言与社会的关系.文章从普通话的语音来看新化方言的语音情况,对新化方言的语音情况进行分析,并从它的社会因素看其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10.
文章先对山西省潞城市方言的语音系统做了调查,然后重点对声母部分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主要将潞城方言与《广韵》音系做了比较,采用表格表示,使语音演变的规律一目了然。文章对全面研究汉语史提供了资料和佐证。  相似文献   

11.
今天的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明末清初“奉旨填川”后,四川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川方言也不同于明以前的蜀方言和唐五代以前的蜀语。对学术界1997年-2007年的四川方言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对蜀语、蜀方言和现代四川方言研究情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2.
今天的四川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明末清初“奉旨填川”后,四川人口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四川方言也不同于明以前的蜀方言和唐五代以前的蜀语。对学术界1997年-2007年的四川方言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包括对蜀语、蜀方言和现代四川方言研究情况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古代方言由于文献无多,研究者寥寥,其中尤其以古蜀语为甚。先秦时期,蜀人蜀地鲜见载籍。西汉以来,文献虽有关于古蜀语词汇、语音的零星描写,亦由于语料原因,不能做全面而系统的研究。近代学人于此着力亦难深入,文章对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古蜀语研究情况做了梳理和归纳。  相似文献   

14.
依据《汉书.地理志》中的政区建置和人口资料并借鉴当代学者关于人口史的研究成果,探讨西汉末年淮河流域人口总量及其在流域内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5.
秦汉楚方言区文献韵语中长入与去声的合并在不同韵部内并非同步的,从西汉到东汉,长入与短入关系逐渐疏远,最终变为去声。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有关古文献和四川方言的考察,认为东汉纬书《尚书帝命验》中"雄起"一词就是现代四川方言词"雄起"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四川方言是西南官话的代表。近十年(1997—2007)四川方言的研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除了体现在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外,四川方言的研究性专著和对四川方言专书如《蜀语》、《跻春台》及各类辞书的研究也蔚为大观。本文对这一时期四川方言的研究性专著和四川方言专书研究情况作一综述,并对崔荣昌先生在《四川方言与巴蜀文化》和《九十年代出版的四川方言论著》中未提及的少量成果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18.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主要作者是班固.他在其父班彪<史记后传>(65篇)的基础上,于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着手撰写<汉书>,至章帝建初七年(公元82年)大致完成.后经其妹班昭续撰和马续补修始成完本.<汉书>记西汉一代二百余年间的史事,较全面反映西汉各方面的情况,为后人提供不少重要史料,受到后代史学家的推誉.<汉书>武帝以前,纪、传、表多采用<史记>旧文,但重加整理剪裁,其中有增删改易,或新立传目,或增补事实,并提供不少新的史料,又较多地转录重要历史文献,使我国古代不少重要历史资料得以保存.<汉书>开创断代史的新模式;开拓中国古代史学研究新领域;进一步发扬中国史学秉笔直书的"实录"精神.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反映方音的语言文献,分析、整理明末河北内丘地区的声母状况,同时结合现代汉语方言研究的成果,深入探讨四百年来河北内丘地区的声母演变,主要有四项:微母的消失、疑母的演变、舌面音的产生及日母的分化等等,这些语音演变勾勒了四百年来河北内丘地区声母的演变轨迹,为该地区方音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