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政治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如何提高中学政治课的德育实效性,我做了一些思考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要注重区域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区域环境既包括学校环境和校外区域环境,历史文化环境和现实环境,也包括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等。学生的一切活动主要在区域内进行,对于小学生来说,区域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挖掘、利用区域德育资源,创设、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创建、开发网络德育平台是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作为百年老校的龙华小学,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学校依托区域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逐渐形成了“一条主线,三个平台”的学校区域德育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3.
李挺硕 《文教资料》2006,(17):81-82
近年来,作者积极探索多层次的绿色德育模式,努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的育人环境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格局。本文就绿色德育问题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学校德育跟进社会网络化趋势的必要性 互联网这扇窗户打开之后,阳光和空气进来了,苍蝇和灰尘也进来了。中学生正处于道德发展阶段,正是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网络信息所传播的多元化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取向,极易引起青少年选择上的困惑,网络上泛滥的色情和暴力信息  相似文献   

5.
初中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作为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根据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德育,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可以高效地服务数学教学,同时还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工作要明确加强青少年理想信念、提升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增强青少年勇于担当的功能使命,探索其内在机理和运行规律以适应时代需求。在德育实践要求上,增强青少年对党领导的政治认同,丰富青少年社会主义道德文化,促进青少年思想境界有效提升,培养青少年民族复兴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学校摸索实践了德育工作"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做到"天天有行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内容",实现了学校德育工作:教育内容的时效化、教育队伍的多元化、教育工作的常规化、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三四一工程"使学校德育工作扎实有效,带来了学校多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寄宿制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留守儿童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基本道德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构建以“爱”为源泉、以“孝”为基础、以“礼”为根本的“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建立健全德育机制,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寄宿制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留守儿童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基本道德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构建以"爱"为源泉、以"孝"为基础、以"礼"为根本的"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建立健全德育机制,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家缺失德育和职业指导等教育工作,我们学校积极开展了德育和职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道德修养,培养出大批建设文明社会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颁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提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充分发挥德育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职业能力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这说明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有效可行的教改,不但能改变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关系到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张芝英 《考试周刊》2010,(21):211-212
近年来,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表现出种种问题.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树立育人为本,进行科学管理,采取有效的德育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是中职学校的重要工作,我校在德育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成为中国教育的重要课题。通过创新方式,开展全方位、多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对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品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拥有良好德行的人更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德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因而高中教育期间,也需要积极优化德育工作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分析“德育导师制”的内涵和意义,进而思考在高中德育工作实施“德育导师制”模式的必要性,最后对高中教师如何落实“德育导师制”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5.
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渗透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由于其专业学习的特殊需要,必然要广泛接触西方文化,这有助于快速提高英语专业水平,但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们要结合英语学科的性质和特点,加强德育渗透,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指出了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要求和新问题,如何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成为我们探索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7.
李晓村  陈国强 《中国职工教育》2012,(14):123-124,126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使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的教材电子网络化,从而顺应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改革要求和自我完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略论高校主体性德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弘扬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主题 ,也是时代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因此 ,主体性德育的确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德育观念变革的必然趋势。本文从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道德素质的培养及道德教育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主体性德育的具体要求 ;并结合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 ,从主体性德育内容组织、氛围营造、主体意识和行为的培养、自我管理与教育的加强以及多样性德育中介的创设等方面 ,探讨主体性德育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网络不仅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拓展了德育工作空间,为学校德育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历史机遇。但是,网络的迅猛发展,也给现实德育带来了严峻挑战和强力冲击。  相似文献   

20.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政治的、思想的和道德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习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求受教育者作为参与德育活动的主体.主动积极地认识、体验、践行。把社会和国家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和要求内化为精神财富.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结构,能够自主地解决知不知。懂不懂,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这一目的的实现。无疑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交往和道德生活等一系列实践性、活动性的德育过程。德育活动课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就是对学生德育过程施加外在的影响,使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内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内外的交流互动而起到积极有效的教育作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