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政治、历史等教材,足以提供学生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素材,但大多数学生在作文时议论文写作就是不会运用手中的素材。作者主要从情感、一材多用、社会热点、对比、反弹琵琶等方面入手,运用这些方法指导学生写作文。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写作中最大的问题是:无事可写,写不生动,意乱文散。为此在记叙文教学中应教会学生设置线索,学会扣题,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运用有效的表现手法打开思路,学会"一材多用"对以后的议论文写作也有很大帮助。这样,不但能解决中学生时期写作素材匮乏的问题,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3.
面对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许多学生喟然长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材料,因为语文课本就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是不会运用材料,不会巧妙变通,以一当十.课文中的很多内容不仅可以用,而且可以一材多用.……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也是中考的半壁江山。如何指导学生习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利用文本素材,提高写作兴趣。”在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本素材的应用潜力,体现“学”为“写”铺路,“写”为“学”服务,做到既不增加学习负担,又能从中撷取有用的素材运用到日常作文写作中,一材多解,一材多用,让课本素材再次增值,一举两得,实现教学与写作同步双赢。为此,教师应该讲究方法引导学生多读、多看、多想、多写、多观察、多积累。“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下几点是笔者参加南安市“文本素材”课题研究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面对半壁江山的高考作文,许多学生喟然长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实,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材料,因为语文课本就有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是不会运用材料,不会巧妙变通,以一当十.课文中的很多内容不仅可以用,而且可以一材多用.……  相似文献   

6.
戚莎 《考试周刊》2014,(34):62-62
<正>作文素材的运用,新颖固然重要,但恰当得体也不可小觑。一些学生热衷社会热点、话题人物等素材,千人一例而不能达到一例千用的效果,难免让读者产生审美疲劳。多数阅卷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喜欢学生灵活运用教材,对教材中的素材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迁移。下面我以苏教版《必修五》和《史记选读》为例,向大家展示如何合理地对课内素材一材多用,让作文别有洞天。一、学会一材多用苏教版《必修五》中收录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其中有  相似文献   

7.
在规范议论文写作方法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学生议论文写作中的名言困局。语文教师可从"一材多用"思维中借鉴,指导学生进行名言定向转换,实现"一言多用"。  相似文献   

8.
李向东 《师道》2007,(1):24-25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要写好作文,必须积累新鲜丰富的素材,但在素材有限的情况下,教会学生机智灵活地一材多用,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写好高考作文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仲玉梅 《新高考》2010,(12):6-7
高三学生,谁不想高考作文能"一鸣惊人"?而平日作文备考的实情却是学生经常沉陷于作文素材的"汪洋",困惑于层出不穷的写作技法指导,考场上应急拼凑的又大多是"无素材、无中心、无思路、无文采"的平庸之作。那么,该如何利用高三有限的时间快速提高考场作文的得分呢?笔者认为,高三作文备考必须落实如下的几个"一"。一、积累能"多用"之"一材"作文素材不在多,而在精。试想,课堂上学了那  相似文献   

10.
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不少同学的作文显得单薄无物,主要原因是缺少积累,能够有力地表现和佐证中心的材料太少,即使有也是材料陈旧,缺乏典型性。其实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素材,只要善于点化,许多材料都可以一材多用,巧作论据。先看下面几个作文片段:  相似文献   

11.
陈斌 《初中生》2015,(9):89-90
作文素材的运用,有如厨师对食材的使用.一种平常的食品材料,一个高明的厨师能做成多道好菜;一个作文素材,经过巧妙运用,也能打造出不同的精彩作文.备战中考作文,积累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巧妙运用素材是关键.能否用较少的素材,应对不同的作文命题呢?答案是肯定的.这就需要我们一材多用,玩转素材了.怎么做到一材多用呢?以下几种方法值得你学习.  相似文献   

12.
李淑仁 《现代语文》2014,(5):142-144
学生写作文时,常常感慨:作文题目多变,素材积累有限,怎么办?背了很多素材,面对作文题目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怎么办?如何快速掌握素材运用的技法,是很多学生想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之一,就是学会“一材多用”,即将材料调整角度,以适应于不同的题目。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所以怕作文,无话可写是其主要原因。因此,积极为学生广开写作源泉,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捕捉写作素材的。(一)观察得“材”。农村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他们每天随大人早起晚  相似文献   

14.
<正>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说:"学习最大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恰当运用教学素材,可以起到辅助理解知识的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素材种类多、途径广,但如果走进重数量轻质量、机械套用、脱离学生实际等误区,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一、素材的选择道德与法治教学素材可分为文本、图片、音频、视频、漫画、道具等。不管哪类素材,在课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大胆舍弃重复性素材,精选可以多角度挖掘的素材,做到一材多境、一材多用。统  相似文献   

15.
在学生们普遍存在审题角度单一和运用素材僵化的现状下,如何引导学生在议论文创作过程中变革思路,进行多向审题与新颖举证,既考察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也对学生理解分析热点素材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所述的"一材多用"技巧便是通过训练学生对案例进行多维解读,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不仅对其考场审题有所帮助,也将给他们带来"巧用熟悉素材进行多主题论证"的新思路,一举节省了很多学生大量记忆不同类别素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学生在写作文当中容易“言之无物”,这是他们怕写作文的一个因素.如何挖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言之有物”,有材选,有素写?本文就从学校素材、家庭素材、偶发素材这三方面出发,鼓励并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从而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17.
有不少学生,在高考写议论文时,常常为材料的贫乏而大伤脑筋,这固然与平时不注重积累有很大的关系,但也不排除不会灵活运用材料,不能使有限的材料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即不会“一材多用”。因此,要使高考议论文写作不至于空洞说理或者运用老掉牙的材料,除了平时留心积累之外,掌握一点“一材多用”的技巧,同样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游国全 《福建教育》2005,(6A):32-32
很多教师认为农村小学生生活面狭窄,习作练习时没有素材。其实材材很多。鲁迅先生在《少年闰土》一文中告诉我们:农村孩子知识丰富、机智勇敢。现实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挖掘材料.否则就会“身在宝山不识宝”了。  相似文献   

19.
李洪侠 《学周刊C版》2014,(1):162-163
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写作文"主要会出现两种现象:一是学生的幼小心灵中,饱含着强烈的智慧和语言文字的表达欲望,他们好像一朵朵含苞欲放的花芽,急欲绽放。二是学生的写作水平不尽如人意,面对作文题目感到头疼,无从下手。学生写作水平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缺乏写作素材,腹中空空,生搬硬套;二是学生缺乏观察、选材、组材、描述等写作技巧的训练。本文笔者着重从积累写作素材和训练写作技巧两方面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常常苦于掌握的素材太少,不足以应对纷繁的作文话题。其实,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现有的素材,做到一材多用,“以少胜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