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琼 《记者摇篮》2004,(2):51-51
怎样写好会议新闻多年来一直是新闻同行们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
张轶 《记者摇篮》2004,(8):8-8,19
改革会议报道,是新时期新闻报道实际的要求,更是符合新闻规律、符合受众口味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4.
任昱 《新闻采编》2002,(3):37-37
地通过新闻媒介摄取信息时,读者普遍反映:会议报道看起来听起来呆板,枯燥无味,不爱看不爱听。 造成会议报道不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是会议太多太滥,可报不可报的会议都要争着报道,托门子找关系非报不可。例如许多部门行业的例会,报出去没有新闻价值,不报道又怕得罪人。参会的领导,这方面的原因不是新闻记者可以解决。另一方面是会议  相似文献   

5.
省报驻市州记者站记者,应邀参加各种会议多,"泡"会议成为记者的一种负担。不参加不好,参加了又往往写不出好稿,甚是为难。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体会到学会挖掘会议新闻,是驻站记者必须越过的一道"坎" 应该肯定,会议里头有新闻。会议往往汇合了某一方面的专家,集中了某一方面的专题,还有各类报告、材料和各方面人士的讨论、座谈、这些都为记者掌握、了解情况,提供了丰富的报道素材。许多经验丰富的记者,从会议素材中挖出了不少的好新闻。历年来全国好新闻评比,就有不少的新闻是记者从会议中挖  相似文献   

6.
7.
8.
本文试图从会议运行特点和记者思维惯性来剖析会议新闻在困境中突围的轨迹,为改革开放后30年的会议报道创新梳理出一条从突出到突破的路线图.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自中央要求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之后。各地相继出台了一些办法。北京市对市属新闻媒体的要求是:严格控制字数和时间,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多位领导参加的活动,市属相关媒体只综合编发一条消息,不分别发稿;出席会议、活动的领导同志名单能省略尽量省略。上海市对此的要求,则更为新闻报道的改进作了些提示,指出,在精简领导同志活动和会议报道的同时,用各种生动的形式把党和国家的声音更好地传播出去:对市委主要领导参加的重要会议,新闻报道要深入挖掘会议和活动本身的重  相似文献   

14.
15.
许多刚到新闻媒体工作的采编人员往往感到无新闻可写,有些工作了多年的编辑,记也常常抱怨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和角度。其实,纷繁多变的社会生活中不是没有新闻,而是缺少“发现”。  相似文献   

16.
17.
从媒体运作的角度看,重大突发性报道或重大战役性报道,编辑部一般都会予以高度重视并派精兵强将投入采编。这类新闻的竞争,往往被提升到报纸和报纸之间竞争的位置,被老总们早早地运筹帷幄而决胜于多姿多彩的版面上。因此,作为普通记者,特别是战线记者,更多的是怎样跑好战线,如何从平淡平凡程式化的活动和会议中,捕捉、提炼出鲜活的新闻,发现读者确实需要的新闻和服务信息。一、在会议材料和活动中找特色点对都市报记者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因为都市报一般不太可能用大篇幅去作程式化的会议报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是各媒体的必有新闻。但如何报道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成了常有话题。精品的标准最重要的是看社会效果。就是说,你写的编的新闻作品是读者爱看的耐看的,能引起思想上的启迪,感情上的触动,能产生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能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能引起领导的关注、社会的共鸣,能引起上下呼应、相互交流和彼此促进。新闻界的不少记者、编辑在探索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过多过滥,报道手段、报道形式又单调俗套,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报道,让会议报道摆脱俗套已成为广大新闻从业人员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作为新闻从业人员,更应该改变会议新闻的报道方式,深入采访,精心写作,在报道角度、标题拟定、导语、主体写作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使会议新闻耐看,观众愿意看,使会议新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经得起考验。  相似文献   

20.
发现独家新闻,写出原创新闻是每位记孜孜不倦的追求.但也不是说,当看到别人的独家新闻的时候,我们只能无所作为。牛顿有一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同样可以站在别人的肩膀上,认真思考,从已有的题材中,也可以作出新章、好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