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在新闻中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它有时是一种量的表示,有时是一种质的反映,有时给人以新的形象,有时又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同时,数字又是一个毫无感情的符号,用得不好也会给人以单调、枯燥、繁冗的感觉。怪不得有人曾说:“数字好似油彩,可以使新闻须眉毕现,神采飞扬;数字又如陷阱,有可能毁掉新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向熹 《新闻界》2001,(1):21-22
北京、上海、广州都提出要建立区域的“会议中心”;“会议经济”也成为经济研究人员的案头之题,而报纸尤其是机关报,却在为“会议新闻”头痛。   笔者参加的各种会议多了,对“会议新闻”的抱怨听多了,也着手作了些研究,才发现这原来不是一个小题目。本文陈述了近期的研究结果。   一、理一理“会议”的概念   “会议新闻多了,所以报纸一版不好看”;   “要改变现在的状况,必须改变会议新闻的写法,作到‘跳出会议写会议’”;   ……   这样论断与评价我们听得多了,它们传达着同样的信息:对新闻来说,会议不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周忠玲 《新闻传播》2004,(12):35-35
数字是表示数目的文字,它是反映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变化,数字就是一种最准确的表达方式。新闻中的数字有时可以直接衡量一篇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同时可以使报道的事物起到务实的作用,增强新闻的可信性:还能较直接地反映一个单位工作、生产的进展、成就和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静怡 《新闻前哨》2002,(11):20-20
记者在采访中往往会遇到意外的收获,比如在采访一件新闻事件的过程中,遇到另外有新闻价值的事情;本来是一件很微不足道的新闻,因为某些突发或急变因素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闻价值;或者是在已经停滞或无法进展的新闻采访中,偶然出现新的线索;有时甚至是事实尚未呈现新闻价值时,偶然呈现的迹象为记者所捕捉,而最终形成新闻事实,等等。应该说,新闻采访中的意外收获即记者新闻敏感与记者机遇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个主观与客观一体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是作用于事物发展变化的两个相辅相成、不可或缺的条件,客…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要求全党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下决心精简会议和文件,改进会风和文风”;进一步制定具体办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的新闻报道。”从新闻工作的角度看,这对改进会议新闻报道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会议报道充斥新闻媒体,常见泛滥之势,这是一个一直没能很好解决的问题。其主要症结,一是“逢会必报”,无论会议是否真的就那么重要,也无论会议有无实质性的内容;二是“一会数报”,一个一般性会议,开幕报,闭幕报,做了消息还要做专访、侧记;三是报道“程式化”,往往是“名单+讲…  相似文献   

6.
会议新闻是新闻节目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会议新闻不但客观存在,而且非常重要;不但要报道,有时还要报透报足.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因素,会议新闻的报道常受制于会议议程、内容而陷入程式化的误区,有些会议新闻内容空泛,空话、套话连篇.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它是以会议活动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公务活动报道。电视会议新闻是党和政府通过电视媒体宣传政策、指导工作的重要手段,在电视新闻节目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电视会议报道由于过多、过滥、内容空洞、单调刻板,使读越来越失去兴趣,逐渐疏远了与受众的距离,而且更重要的是淹没了会议的价值,使得会议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得不到发挥。[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县市电视新闻节目中,不少是“规定动作”,主要是市(县)委、市(县)政府及人大、政协的会议及有关县市领导活动的报道,或是宣传部下达采访任务的报道;除此以外绝大部分新闻是根据编辑部策划出来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自选动作”。编辑部进行新闻策划,并制定出一段时期的报道提纲,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的度是指在将新闻事实写成新闻作品并将之发表的过程中,保持新闻的质的数量界限。新闻的度有时直接表现为数量,而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态度和程度。新闻的度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媒体和编辑、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人物、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准确,应该是标题制作的第一要义。标题应该是新闻主题的最佳提炼、最佳概括、最佳反映,它应该最能体现新闻的价值和报纸的主张。通常的惯例是:比较严肃的新闻题材,标题不可以搞得太花哨;涉及文艺类(影视资讯、明星访谈等)不要搞得太呆板。同时,标题还要“标”出新闻性。好的新闻标题,其本身就是一条新闻。我们常常看到一些报纸的头版头题只发标题新闻,有时详细内容转到其他版,有时干脆就一个标题(多数是含引题、副题的复合型标题)。  相似文献   

11.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报道的前提是记者的新闻发现。新闻发现有两种情形:一种是有意发现。即记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通常是主题先行;另一种是无意发现。即记者未加注意,在不知不觉当中发现了意想不到的新闻。通常是主题滞后。以往,记者只注重新闻的有意发现,却忽视了新闻的无意发现。其实,新闻的无意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新闻政策的战略选择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劲松 《当代传播》2002,3(2):52-55
新闻政策制定过程中,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政策制定者会根据现实环境的变化选择不同的制定方式,有时是渐进式的,有时是激进式的,或者是理性的,或者是非理性的或超理性的。这些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循,在政策科学中把不同政策制定方法的选择,归纳为多种“选择模式”。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其规律的简约方式。例如理性决策方法,也叫合理决策模式,它是根据数字,用精细的计算,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种种可行方案的优劣,从而求得最佳的政策或最佳的解决方法,是一种选优的模式。“而那些复杂多变,不易量化…  相似文献   

13.
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过多过长、而又忽视实际内容和新闻价值、影响宣传效果的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央和地方各级主流媒体的一个难题。本从新闻传播规律和宣传规律入手深入分析当前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存在的现状和问题,揭示以新闻价值为核心彻底改进会议和领导活动报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两方面提出改进时策:一是党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清除“官本位”的观念,不再把新闻报道的多少、位置、频率与自己的地位、政绩挂钩;二是新闻媒体要自觉提高报道水平,实现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有机结合,运用新闻传播规律更好地完成党的宣传工作,从而达到新闻传播的最佳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闻媒体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目前,很多新闻媒体都存在着会议新闻多、领导人活动报道多,报道基层少、报道人民群众的活动少;报道领导新闻视角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少,了解民心、民意、民情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时下的县级广播电视台,每天的节目时间长短不一,栏目开设花样百出,节目编排毫无章法,总而言之,随意性很大。尤其是个别县级台,编辑、记者更是处于失控状态,有时一期新闻节目光庆典、剪彩之类的内容就占了节目时长的70.80%;或是一档新闻中就有七、八条消息全是县委政府各部门的会议报道,群众意见纷纷。业内  相似文献   

16.
《新闻前哨》2006,(1):80-80
《传媒观察》杂志载论述中国新闻职场当前发展演变的六大趋势:中国新闻传媒在新世纪仍将高速发展,新闻从业的规模将继续增大;“得人才得天下”,人才和人力资源真正成为传媒市场争逐的决定性因素;未来新闻人才要具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理念及全面的传播技能;新闻传媒将彻底打破用人行政权利中心制,制度创新带来人才潜力的大释放;自由职业新闻人是未来新闻职场的一支新主力,新闻人才将在更大范围有序、合理地流动;新闻传媒将普遍塑造一种适合和激励人才成长的组织化,发展舞台是根本,培训是最好的礼物。  相似文献   

17.
房静 《记者摇篮》2005,(6):52-52
长期以来,会议新闻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格式.即使有所变化,也难跳出那种程序化的模式.致使会议新闻千人一面,单调乏味。因此,如何改进会议新闻。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深题。  相似文献   

18.
会议新闻在党报的宣传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每年中央到各省市自治区的“两会”,再到各部委的工作会议,各行业视工作形势发展而召开的系列会议,由此可见采写会议新闻是记者、通讯员一项基本功。但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新闻,又空又长,今天李书记讲话明天张厂长强调,一个套路。”也常有作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没意思,很难。费力不讨好。”为什么会这样呢?纵观以往会议新闻报道,其主要弊病就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 式化,报上常见的“格式化”会议新闻让读者生厌、心烦,有的报纸 因此类会议新闻太多,从而失去不少读者…  相似文献   

19.
桂运东 《新闻前哨》2006,(10):37-37
为了便于分析,笔将目前地市报的本地新闻分为三类:规定的政务新闻,即当地重大会议、重大活动、重大调研、重大工作报道等;工作报道,指本地各战线、局以及所辖县市区的会议、活动、重大工作等;“三贴近”的新闻,指受读欢迎的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政治、经济、社会、娱、民生新闻.等。  相似文献   

20.
去冬今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新闻从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目的是提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和执行党的新闻纪律及努力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实效三个自觉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对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当时存在两种思想倾向:一种认为我们是市委机关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是不错的,还要不要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另一种是正值岁末年初,报纸新闻宣传的节点多,加上解放日报创办世纪之版,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