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尔泰“实践本体论”为代表的中国当代美学新潮与李泽厚“积淀说”的矛盾冲突持续了四十年之久,引发过巨大的思想和化观念的冲突。这些冲突是当代中国社会进步与保守之间的冲突,是开放与封闭之间的冲突,是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冲突,是国家意识形态与人意识之间的冲突,影响了中国当代哲学及其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当代美学新潮扬弃“积淀”的历程经历了漫长的七个历史时期:潜在的历史前提与断裂期;萌动的历史意识与序幕期;鲜明的历史标志与形成期;缓冲的历史发展与高潮期;清醒的历史态度与反思期;公允的历史透视与完善期;循环的历史批评与回望期。高尔泰《美的追求与人的解放》及其“感性说”、刘晓波《与李泽厚对话——感性、个人、我的选择》及其“突破说”,堪称中国当代美学新潮扬弃“积淀”历程中的两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我要讨论的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带有现代主义元素的文学,范围包括新感觉派、象征主义文学、左翼文学和范围较为广泛的“唯美—颓废文学”。上海是现代主义全球旅行的一个重要驿站,但正如李欧梵指出,中国的现代前卫作家虽然在新文学运动中引荐了许多西方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家,不过我们很难在这些中国作家本人的创作上找到标志明显的现代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3.
胡适曾经反复强调,他的文学革命思想来自一个历史进化的态度,“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则是其“基本理论”。这一新观念给当时的学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顿使天地变色,美丑重新评说,原先所谓“宇宙古今之至美”的文言文成了“妖孽”,而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文反而奉为中国文学的正宗。因此,探讨胡适的“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的成因,是了解胡适文学革命理论来源的重要环节。“历史进化的文学观念”产生于1916年2-3月间。胡适在(我为什么要做白话诗)中明确表示:“民国四年至五年春间”、“那时影响我个人最大的就是我平常所说‘历史的…  相似文献   

4.
琳达·哈琴的后现代主义诗学以诸多后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的实例分析出发,对后现代主义及其文学艺术理论作了深入分析。哈琴在构建其后现代主义诗学理论框架的过程中,始终将“历史”这一维度作为其建构过程的立足点。她抓住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对待历史的态度这一点,从对詹明信等人对后现代主义的误读入手,指出后现代主义在对待历史与传统上的“悖谬”态度。文章概括了哈琴后现代主义诗学中所涉及的历史话语,从而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后现代主义文化的特征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郑民 《现代语文》2007,(6):48-49
鲁迅是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滥觞者,《故事新编》具备了一定的现代主义特质。以《补天》作为范例,可以从解构具有神圣意义的人物,以揭示人生困境;消解历史文本及规范历史话语,建构新的艺术范式;荒诞怪异的美学效果;心理分析、内心独白等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探求文本与现代主义的交切点。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中学语文教材编写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有一个呼吁:新的中学语文教材不能再拒绝“现代主义”了。 翻开几十年来的中学语文课本,我们很难找到一百多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异常活跃的“现代主义文学”的踪影,更不要说“现代文论”与“后现代文论”的迹象了。  相似文献   

7.
2004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海外汉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影响的经验教训,这成为现代文学研究的前沿问题。2004年的主要进展表现在:历史意识愈加清醒;台港文学被自觉地纳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范畴;通俗文学研究在争鸣中向前推进;寻绎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化、外国文学的联系,翻译文学的价值愈益看重;经典重读多有收获;现代文学的史料学、文献学问题得到认真关注;文化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学风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异端的姿态出现于20世纪的中国文坛上,在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与实现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不同的个性特征。它通过内部的不断转型来实现自身的范式重建,表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它勇于突破各种禁区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观点,对生命的体验与赞颂、对世纪病的嗜恋与咏唱以及对恶的审视与展现构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创作母题;它追求陌生化和个性化的表演,确立了颓废唯美、荒诞神秘、象征朦胧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
本文作为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描述之一,全面阐述了作为同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第一个浪头——“源脆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对“朦胧诗”的精神意象、艺术特征和流派特点进行了描述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在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了三种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由于战争和革命的分隔,每一波现代主义都和具体的时代政治相互纠结并独立发展。然而,现代主义在更广阔的“现代中国”的历史框架内,总是不断“返回”影响相同的文化、语言地区,促使人们更深入地探讨其超越现实联系的某种连续性。论文以台湾新电影导演侯孝贤、蔡明亮和杨德昌等人为代表,探讨台湾地区艺术现代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1.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所需要的历史叙述与文学观念,成为学术的基本权力,20世纪中国文学已经走完了它的全程,并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的记忆和案头。纵览20世纪中国社会思潮的史学进程:从“人文主义精神”到“社会主义思潮”,再向世界末“现代主义理论”的嬗变演进,决定20世纪中国文学思潮的整体走向,传统的“现,当代文学史”的分期理论与编史叙述的本质缺陷,清晰地暴露出来,从而有力地支撑着“20世纪中国文学”编史叙述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中的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是当下人们谈论的一个热点话题。本文采用以史为主、史论结合的方式,分别论述了文学转型中的三个“主义”及其基本流变:一、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二、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三、现实主义的归去来兮。并结合有关方面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是在配方非理性哲学思潮影响下诞生的。西方哲学叛逆者的逆向思维,促进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现代主义意识的觉醒。表现在创作上,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学真善美主题的进而覆。因而,对“恶”的审视与展现就成了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母题。  相似文献   

14.
日本新心理主义文学是日本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代表作家伊藤整等人有意识地模仿西方“意识流”大家乔伊斯、普鲁斯特的写作技巧.成功移植了西方意识流文学,同时在移植的过程中结合日本本土特色,形成了日本式“意识流”。  相似文献   

15.
在民国时期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汉译与接受史上,"京派"作家拥有无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他们对"布鲁姆斯伯里团体"精神领袖伍尔夫的现代主义美学和意识流小说的仰慕,是其审美主义旨趣和推进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自觉意识共同作用的产物。对伍尔夫作品的汉译作出贡献的"京派"成员主要有叶公超和卞之琳,萧乾的伍尔夫研究则具体而微地映现出现代主义文学在特定语境制约下的现代中国的历史命运。  相似文献   

16.
"垮掉的一代"文学与现实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主潮,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反传统的特征,但它与传统的现实主义并不完全对立。以20世纪50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个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和流派——“垮掉的一代”文学为例,对社会现实激烈的反叛、对自身命运清醒的认识以及特定的文学观念等方面都能够证明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主义之间既互相区别、各自独立,又互相渗透、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几年前,国内新闻媒体满怀激情地介绍过这样一个“新鲜事物”,西部一些地区为真正实现“尽快把发达地区搞市场经济的办法引进消化”的目标,将大量年轻干部有计划地派往沿海发达地区,让他们在那里学习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生产技术,甚至有一大批科级、乡镇级领导干部在那里实实在在当了几年“打工仔”。有关人士评说,这也是一种职业……  相似文献   

18.
为人师表“五必须”东南大学周正言“万古师表”是中国历代对孔夫子的尊号;“为人师表”,则是中国人历来对教师的尊称,也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教师要在各个方面做学生的榜样和表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道德失范的问题正...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抗战的特殊背景下,基于共同的“民族精神”,以《战国策》等刊物为阵地,在陈铨的周围逐渐形成了一个激进的民族主义文化团体——“战国策”派。他们从学术和文化上提出了“民族至上、国家至上”的理论,呼吁民族文化的重构与民族精神的重造,其主要观点是:引进、宣扬、阐释西方社会中崇尚武力的文化思想;批判中国柔弱文化传统,重新发掘中国文化中的“武道传统”;批判五四以后中国文化存在的误区,提倡“民族文学”运动。“战国策”派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想,与抗战的时代环境密不可分,因此把“战国策”派等同于法西斯,或者视作国民党的政治帮凶,是有失公允的。另外,虽然陈铨的“民族文学”理论纲领与左翼理论界的一些文艺政策不谋而合,但是在后者看来,陈铨的文学理论抹杀了人民群众在民族文学运动中的作用,否定了阶级在民族文学中的价值,因此对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批判。陈铨提出的要建构一个让全民族同胞“利害相同,精神相通”的民族文学,只能是一个永远无法实现的鸟托邦式的文学梦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