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作为《城南旧事》的小说序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将从作者运用的独特白描手法、女童视角、结尾的意境深邃三个方面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  相似文献   

3.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作者林海音写的序言。作者用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幻般的语言来向我们讲述了小时在北京城南的点点滴滴,传达出了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字里行间让人感受到那份童真、那份童趣、那份"呆"气:"看骆驼咀嚼""议论骆驼""想剪驼毛""问去处"这四件事,像一个个镜头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新课标对第三学段阅读教学的要求是在了解故事概要的基础上"能简单描述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  相似文献   

4.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被人教版语文教材收录于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者从儿童的视角,将冬阳、童年、骆驼队勾画成一幅记忆深处的童年印象,营造出了一种深沉广阔的意象空间和情感空间。全文语言平实质朴而又充满童真童趣,流溢着作者对童年和故土的深切怀念,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教学《冬阳·童年·骆驼队》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童真童趣中提高审美、加强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台湾省作家林海英的代表作《城南旧事》。《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每一章是一个独立成篇的故事,同时每一个故事间又互有联系,又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是小说的结局。《城南旧事》作为一  相似文献   

6.
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冬阳·童年·骆驼队》.语言朴实,充满童趣,流淌着作者对童年时光浓浓的回味、追忆之情。在教学过程中,赵老师把“童趣”、“童真”化作音符。指挥若定,奏响了一曲“隽永、精致、和谐”的阅读教学乐章。  相似文献   

7.
<正>《冬阳童年骆驼队》是台湾"祖母级文学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20世纪20年代,主人公小英子在北京城南经历的童年往事,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孩子眼中的老北京,一段20世纪初北京人的生活。《城南旧事》这部作品影响深远,曾被译成多国文字,还被拍成了电影,深受观众喜爱。一、备课时撩开童稚的面纱这次骨干教师示范课,我就给大家展示了这课的第二课时。我  相似文献   

8.
刘艳 《师道》2013,(7):68-69
《冬阳·童年·骆驼队》是林海音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是她回忆自己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缩影。这篇课文以骆驼队为暗线,回忆了与骆驼队相关联的四件事(学咀嚼、剪驼毛、议驼铃、问去向),从中体味童年林海音的天真、幼稚和可爱。她在40岁时回望留存在心灵深处的一隅.可见她对童年生活的无限向往。正如林海音所说“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相似文献   

9.
林海音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是为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写的序言。言辞平实质朴,非喜非忧、非伤非怨的情绪萦绕其间,寻之无迹,品之有味,令人感怀,通过怀想童年趣事,使我们在感受童心、童真、童趣之时,也感受那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情。一般来讲,正如生活中学生们往往更喜欢直接畅饮的碳酸饮料而不是回味无穷的茶一样,小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往往不容易深刻领悟。  相似文献   

10.
于莉 《小学语文》2014,(7):116-118
【活动背景】 《童年·冬阳·骆驼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章,根据“学习一篇佳作,走进一本名著”的思想,我班推荐了林海音的代表作《城南旧事》。课下,看到孩子们不时被逗笑的样子,我知道孩子们被著作中那个不一样的童年故事所吸引。我知道,孩子们走进了英子的童年,被她的喜怒哀乐感染着。孩子们回忆着自己的童年,或多姿多彩,或安静温暖……  相似文献   

11.
刘爱滋 《山东教育》2009,(12):34-34
在全区第二届教师基本功比武大赛的选拔赛中,老师们的统一授课题目是《冬阳&#183;童年&#183;骆驼队》。这是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因为是同课异构,所以在最后的课堂呈现中自然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中有两节课的设计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12.
每个成年人的心中都住着一个小人儿,这个小人儿就是童年的自己。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是一部记写童年旧事的名著,每每读来,总会让心中那个小人儿跃动不已。日子在一天天过去,过往的一些事情也正在离我越来越远,幸得有《城南旧事》这样的作品,能让人在匆忙奔走之中停下来,想想自己的小时候,想想那些单纯宝贵的童年时光。我小时候也非常喜欢看书,也经常去书店与书摊蹭书看。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想拥有一个可以席地而坐的书店,而自己能成为《窃读记》里面的那个“耳朵上架着铅笔的店员”善解人意的店主。《城南旧事》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当时我渎到书中小英子“窃读”情节,觉得很恍惚,觉得小英子就是我,我就是小英子了。  相似文献   

13.
(林海音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小英子。她以当年北平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城南旧事》被拍成电影后曾风靡海内外,产生过很大影响。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下册选入的《爸爸的花落了》一文就是《城南旧事》的片断。董桥是香港著名的编  相似文献   

14.
《城南旧事》以一腔深情追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作者居住在北京城南时的童年旧事,包含了绵延不绝的乡思乡愁和文化缅怀,是公认的"乡愁文学"力作。  相似文献   

15.
【"悦"读书目】《城南旧事》【作者简介】林海音,当代著名华文作家。她原籍台湾苗栗,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林海音始终深切地眷恋着她的第二故乡北京,她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以北京为背景,描绘出一幅幅古城北京的风俗画和风景画。《城南旧事》正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城南旧事》虽系小说,但却出之以散笔法,有着强烈的纪实性特征,本从纪实视野——缅怀童年、纪实心态——童真体验及纪实笔法——淡笔描摹三个方面来把握《城南旧事》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7.
小说《城南旧事》改编为电影《城南旧事》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来源于改编中的"同"与"异"。"同"在于:叙述视角相同、叙述结构相仿、抒情方式与叙述节奏相似;"异"在于:情节故事的删减与人物设置的变化、人物心理与性格描写上的差异。电影《城南旧事》的改编正是在尊重原作的前提下,按照电影的表现方式进行了新的再创作才取得了改编的成功。  相似文献   

18.
师:这个月我们大家共读了一本书,这本书的书名是——生:(齐)《城南旧事》。师:今天我们开一个读书交流会,我们交流会的口号是——生:(齐)想说就说,没有对错。师:那就请你来说一说这本书为什么用《城南旧事》来做书名。  相似文献   

19.
<正>大人们总是喜欢说,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天真快乐的一段时光。我想,那只是因为成长的过程很长,所以在漫长的成长中,他们总是喜欢回忆童年。而他们回忆中的童年,已经被他们粉饰得光明幸福,而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真正的童年,应该如林海音笔下的《城南旧事》,一路走来,有悲有喜。林海音的文笔总是那么清丽隽永,《城南旧事》更是将她的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本书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和《爸爸的花儿落  相似文献   

20.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在这篇文章入选到中学语文教材里后,就成了老师们手中的重点“照顾”对象。老师们往往是将重点放在文章中人物和情感的领悟上。其实,这篇文章的架构也是极其精妙的。也正是由于其精彩的架构,才很好地撑起了文章的内容,才使文章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仔细研读,至少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绝妙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