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质疑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可是平时的教学活动,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因为种种原因,老师不愿或不敢让学生质疑。长此以往,学生更不想或不会质疑。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问、要问、会问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将促进学生会参与、会发现、会运用、会创造,使学生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相似文献   

2.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能思考问题,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问题发现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  相似文献   

4.
靳鹏 《陕西教育》2007,(7):52-52
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过是喜欢寻根问底地追求问题罢了。"这一句话一语道破创新的真谛:好奇心、问题意识和锲而不舍的探求是成功的前提。因此,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践表明,要使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质疑、训练学生自主质疑是重要途径之一。传统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转,即所谓“满堂问”。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有疑,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6.
《山东教育》2006,(10):40-40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环节。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质疑,由此可见,学会质疑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所必不可少的环节。所以,引导探究,就一定要鼓励质疑。在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质疑走向探究。  相似文献   

7.
凌建新 《现代教学》2005,(10):23-23
质疑是通过提出问题来获得知识的一种手段,质疑同样也是一种能力。教师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和引导学生质疑。打铁要看准火候,教学要抓住契机。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的“愤”“悱”之际,我觉得正是引导学生质疑的最佳时机。以下是我对质疑时机把握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虽然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质疑的重要性,都在想方设法激疑,但一落实到教学实践,效果就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①明知故问讲形式。教师平时引导机械,致使学生的思维发生定势,养成只动嘴巴不动脑的不良习惯。如一遇见课题就随口问:“这篇课文写什么内容?是怎么写的?作者为什么耍写?”②水上浮萍不到位。五六年级的学生,按理应该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可仍有不少教师将字词的解释、浅显句意的理解等疏通性问题作为质疑的重点。⑧离题万里费时间。不是引导学生静心与文本对话,尉绕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质疑,而是让学生游离文本,提出毫不相干的问题,既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收不到任何效果。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质疑的质量,促使他们积极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充分的时空.营造“民主的课堂”,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有“疑”敢“问”、有“疑”善“问”、见“疑”必“问”、激“疑”乐“问”。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问题意识即质疑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和培养,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呢?我们认为可以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1.
张敏 《宁夏教育》2011,(10):65-65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不断地抛出一个个问题,再让学生解决一个个问题,当教师手中的问题解决完了,这节课也就顺利完成了。即使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有"学生质疑"这一环节,也是在课堂快要结束时才设计。最后的结果,不是虚晃一枪,就是草草收场。  相似文献   

12.
学贵有思,思起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探求知识的生动表现,是教师导学的重要依据。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善于取之所需,求知欲强,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有兴趣,学习效率高。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要从培育他们的问题意识入手,让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相似文献   

13.
所谓文本质疑,就是指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提出的疑问。文本质疑是引发文本对话的金钥匙,通过引导小学生质疑才能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具深度与广度。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是锻炼思维、发展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引导学生质疑,就是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提出来,在求知的、主动的状态中学习.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质疑,无疑是最佳的途径之一.因为朗读即学生将非自我的语言文字自我化的过程,在这种发展自己语言的思维体验过程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被激活,思维的闸门大开,教师正好利用此时的良好契机为学生质疑问难引路.  相似文献   

16.
于占洪 《吉林教育》2006,(11):55-55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给学生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鼓励孩子“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关注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18.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实践证明:在质疑状态下的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质疑的同时,他们还能对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读过《内蒙古教育》(课改专号)2003.9发表的王从先生《在“原则”与“方法”之间》一文,从作者的《“引导”简论》(以下简称“简论”)中发现,作者在关于“引导”的定义、解释以及至运用上委实使人感到有些繁、偏、难,似乎有难引导、引导难、引导难于上青天之感。  相似文献   

20.
问是知之始.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促进学生智能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做好适时的引导工作.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