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自然的文字》是苏联自然科学家、科普作家伊林写的一篇科普小品,编排在语文第四册的第二单元。初中语文第四册的教学重点是:继续要求学生认识学习语文和生活的联系,着重培养学生读写说明文的能力。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要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说明方法,如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做比较、分类别、画图表等。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和生活的智慧。文章巧妙地将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比作“文字”,并举出了许多可见、可闻、可触、可感的实例,让学生去探索隐藏在这些独特“文字”中的学问和奥妙,以此来激发学生亲近大自然、解读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的热情。  相似文献   

2.
农村有美丽的大自然,有丰厚的人文底蕴,这些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那么,我们如何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进而达到既作文又育人之目的呢? 1.引导学生领略家乡风光,抒发自然之美。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争鸣,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3.
陈妹莲 《福建教育》2006,(12A):34-34
体验自然风光,谈家乡之羹。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获得丰富的表象是写好习作的前提。学生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更容易被激发。农村学生,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我校地处湄洲湾畔,村庄依山傍海,溪水淙淙,绿野无垠。结合校本课程,我让学生去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鸟啁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4.
发挥农村自然优势提高自然课教学质量李孝经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是自然课教学的大课堂,是学生进行观察实验,提高能力,开发智力的极好场地。农村的山川、田野、虫、鱼、鸟、兽无一不是自然课教学的活教材。上好自然课,必须让学生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投身到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何淑玲 《甘肃教育》2007,(9S):60-60
1.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 大自然是万物之源,生命之本,要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各种生物的奥妙,激发学生兴趣。比如,笔者在给初一学生上第一次生物课时就将学生带到野外去.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周围的生物,并将其归类。  相似文献   

6.
我校是农村学校,美丽的大自然就是开展活动课的丰富资源。通过观察,我发现学生们对秋天里五颜六色的落叶情有独钟,经常捡来玩赏,于是我决定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收集落叶、花瓣来拼贴图画。  相似文献   

7.
屠力 《辅导员》2010,(5):33-35
所谓状物作文,其内容主要是陈述、描摹事物形状。这里的物包括动物、植物和静物三种。写好状物作文,可以锻炼学生细致观察和工笔描绘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价值观培养目标 1、以地球为载体,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善于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2、通过感受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和聆听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地球,对大自然万物生灵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9.
李莲 《中学文科》2005,(1):43-43
众所周知,地理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即兼有历史性、空间性、实践性及跨文理两科的特殊性。因此,在教学中,地理教师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学会生存知识及适应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改造大自然的一般常识,而且还能从中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和乡土意识的培养。地理作为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素质教育的优势,这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0.
李艳 《湖南教育》2002,(17):44-45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向爱迪生学习,爱科学,学科学,从小树立创新意识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精神;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培养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查找所需知识的意识和能力;4.训练学生给自然段分层,弄懂自然段的意思。教学过程师:(演示课件1:《大自然与星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们去探索,你们能征服大自然吗?生:能!师:我们该如何去征服大自然呢?(学生讨论)生:多学本领,上课认真听老师教给我们知识。生:多动脑筋。生:不怕困难,还要不怕失败。师:同学们说得挺棒,老师…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地球只有一个,是人类赖以为生的家,更是大自然所有生物的家。“人”作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应该细心呵护所有的生命。《大地的话》这篇课文,作者通过优美的文字,诉说着大自然就像慈母,对所有的宝贝都无私地奉献的主题。教师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了解诗歌,让学生展开一段与大自然的美丽之旅,使学生充分投入情境,体味诗歌的丰富想象力;  相似文献   

12.
《这个世界的音乐》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它不仅带着我的学生们再一次走进了神秘的大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而且还为他们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的大自然奥秘。  相似文献   

13.
“祖国敞开了绿色的大门,给孩子一片清凉的绿荫。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新学期的第一天,我正在指导学生朗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苏教版第9册第一课)。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歌,召唤学生热爱大自然,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相似文献   

14.
教材说明:《保护大自然》是人教版自然教材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环境》的最后一课。本课是这一单元内容的后续和总结。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的生活离不开大自然;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大自然被破坏将使人受到惩罚等等,使学生体会到各种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增强自觉保护和美化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由此向学生进行保护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15.
【教学纪实】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她的丰富多彩。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亲近大自然,在活动中体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受、发现和探究大自然的美。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并初步渗透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教学重、难点:让学生认识、了解大自然,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让学生知道人与大自然密不可分,要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教学准备:教师与学生去公园游玩的照片、录像及相关课件;各种水果(切成部分的);教具(树干)和学具(树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同学们,前…  相似文献   

16.
环境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环保意识是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内容。为了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因此,环境保护意识已构成了现代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第二、开展环境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心。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动、植物等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环境,人类要持续发展,就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因此,使学生从小树立关心大自然、爱护动植物的观念,从而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从而日后自觉继承前辈保护这…  相似文献   

17.
教学分析 《寻找秋天》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三年级学生第一次经历的完整的综合性探究活动,是从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出发,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走进大自然,探访秋天里的植物和动物,通过眼观、手模、耳听、鼻子闻等方法观察秋天动物、植物的变化,提出问题,初步提出猜想、假设,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树叶变化原因的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徐健 《泰安师专学报》2001,23(6):115-116
结合乡土地理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在明确观察目的和任务的基础上,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实地观察,积累一些感性材料,再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区域的一些地理景观图片,要求学生对大自然进行观察,分析,思考和判断,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19.
陈鹏 《现代语文》2009,(7):124-125
《山居秋暝》是盛唐山水田园派代表人物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它清新质朴,恬淡自然,是诗人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诗中极力赞美山村的美丽风光,反映了诗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以“王孙自可留”表达了继续隐居的愿望。诗歌的风格是笔者选择它作为重点讲解的缘起,当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希望学生们能从现代城市的喧嚣中走出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感受笔者带领他们走进的大自然的美好境界。高一上学期学生欣赏过现实主义的《诗三百》,欣赏过浪漫气息浓郁的《楚辞》。这学期主要让学生欣赏诗歌创作顶峰的唐诗。学生对诗歌并不陌生,但是对诗歌的感悟、鉴赏能力还需要提高。  相似文献   

20.
禹玉常 《贵州教育》2009,(20):41-41
小学的科学与生活,介绍的内容有植物、动物、岩石等,为了加深对它们的认识、了解内在的联系,老师应把自然课融入大自然中,进行知识的渗透和美育的陶冶。“大自然是美育取之不尽的源泉”,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植物,千奇百怪的岩石,都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天然材料,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天然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