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历史传统、现状分析、实施办法等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诵读,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古人有不少精辟的论述。我国北宋教育家张载提出:“书须成诵。”南宋教育家朱熹更具体地提出:“大凡读书,须是熟读,熟读了自然精读,精读后理自见得。”唐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声”是感人心之最切者,而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从而以声传惰,因声会意。课堂教学中,学生能从诵读中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相似文献   

6.
龚维勇 《学语文》2006,(4):23-23
古时语文教学强调诵读。蒙童入学,老师只是要求熟读、背诵,诵读《三字经》、《百家姓》一直到四书五经,诵读一定量的文章后,老师才“开讲”。鲁迅先生曾说过:“我们先前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弄得好,是终于有些懂,并且竟也可以写出几句来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他们(指前人)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他们的想法未免素朴了些,然而他们的取经并没有错,熟读名文,就是在不知不觉中追求语言的完美。诵读的功夫,无论对语体对文言都很重要。仅仅讨究,只是知识方面的事,诵读却可以养成习惯,使语言不期而然近于完美。”他又说:“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巴金先生也曾说过:“现在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7.
语言能力的培养分为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没有读,便没有高水平的听;没有对语言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等技巧的把握,便不能自然、流畅、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思想;没有相当的语感积淀和语言材料.肯定也写不出文从字顺的文章。可见,语言能力的培养.哪条都离不开诵读。  相似文献   

8.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间、意会其情、心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是从字词句段到篇,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思想到深层含义、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要重视诵读。  相似文献   

9.
诵读是中国传统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教育理念赋予了它更新、更多的内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散思维的基点出发,重新审视诵读教学,让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0.
11.
杨柳 《宁夏教育》2006,(12):46-47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诵读。古人十分重视诵读,不少人还对诵读的地位、作用等,作过精辟的论述。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凡读书……熟读而精思,可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闪烁着睿  相似文献   

12.
严杏 《小学语文》2014,(6):26-27
语文的美是立体的,是多元的,它的美富有生机,体现在音乐般的语音上,体现在形状各异的文字上,更体现在蕴藏其中的美妙意境上。感受语文之美的方式很多,诵读应该是最直接而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都是至理名言,是前人积累的成功经验。而我们当今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却对此熟视无睹,在语文学习中忽视了诵读训练,令人遗憾。朗读、熟读、背诵训练,有助于理解语言文字,有助于增强语感,有助于掌握教材中规范的语言文字,矫正自己表达中不良的语言习惯,有助于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有助于提高记忆力。有的老师和学生认为熟读、背诵枯燥无味,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是因为人们怕下苦功夫,以此掩饰其惰性,或是还没有品尝到其中的乐趣。诚然,我们反对呆板、…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一天天地高起来了,而有些中学语课堂的“琅琅书声”却渐渐低下去了。有些语教师只重视对课的分析讲解,不重视引导学生诵读课,使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至于鉴赏能力、审美能力的培养受到了影响。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教师对诵读的作用认识不足所致。因此,  相似文献   

15.
16.
孟荣芝 《成才之路》2011,(32):94-I0023
诵读教学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干百年来,诵读已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产物。随着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新思路、新方法,所谓的“死记硬背”诵读法遭到了许多语文教师的冷落与摒弃。然而,在我们经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试验与实践之后,终于发现母语教育传统电的“诵读教学”仍是我们当代语文课堂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18.
在素质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中职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实在是刻不容缓。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因此,提高中职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率迫在眉睫。笔者认为,在继承和弘扬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诵读对于中职学校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程金枝 《林区教学》2010,(11):44-45
诵读的重要性,古人早有定论。汉代刘向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实际上,认清诵读法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重视诵读,定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所谓诵读法,就是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学生对课文作反复吟诵、体味,然后感悟文章之妙的学习方法。它对领悟课文内容,增强语感,陶冶情操,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等,起着其他任何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是传统语文教法的精髓之一,也是语文训练的一种最基本的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20.
诵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诵读对积累知识和运用语言有着重要作用。反复诵读,把无声文字变成有声语言,读出感悟、读出气势能让语文教科书中那些文质兼美,意蕴深厚的美文,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