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帆板帆船队备战2000年奥运会的心理训练及其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帮助国家帆板帆船队备战2000年奥运会,我们采用针对性的心理咨询、心理测量和系统的心理训练等方法及手段,为运动员提供跟踪性的科技服务,帮助运动员提高参加比赛的信心,增强情绪的稳定性和心理承受能力,通过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状态的客观监测,保证了正常训练的顺利进行;比赛前的心理准备有效地增强了运动员的自信心,我们还采用12项心理指标和5项心理指标比较客观地评价运动员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状态的变化,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心理训练运动员的心理技能明显提高,这些生理心理指标能够科学地验证心理训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一、中日学校体育心理研究的现状 l.研究内容广度的差异 日本学者研究范围较广,课题大多是各学者自选,其研究兴趣逐渐由基础理论研究向应用研究转移。在日本,与体育教学效果有关的学习心理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分别占42.2%与30.2%,明显高于我国的29.6%与 19 2%。但,日本学者忽视体育心理基本原理的研究,仅占心理研究的0.4%,我国却占15.l%。对于社会心理的研究大致相同,日本占14.7% 中国占13.8%,就整体而言,日本的学校体育心理研究论文已逐年减少,运动心理研究论文却成倍增长。这种重竞技运动、轻学校体育的偏向,…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体育理论教学过程分析,发现学生在理论课学习中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消极心理,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对恐惧和拒绝心理、焦虑心理、模糊心理、轻视心理、兴趣的单一化等进行了原因分析及反馈矫正,有利于心理调节,排除心理障碍,使学生掌握基本体育理论和技术理论,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浅论赛后心理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比赛后的心理调节。主要从“不注意赛后的心理调节可能导致的后果,赛后的心理调节”两大方面给予阐述,论证赛后心理调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提出了赛后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手段,对训练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体育已进入注重心理素质的时代。本文着重分析了心理内容,心理能力,心理训练和心理教育等项因素对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作用,阐明在体育走向市场的条件下,尤其要注重运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并针对我国抓运动员心理训练不平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堂心理效益摭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心理运作过程,其运作效果与体育课堂的心理效益密不可分。体育课堂心理效益具有外显——内隐共存、稳定——易变共融、接纳——排斥共振特征,由课堂心理气氛、心理适应和心理认同等要素构成,增强体育知识、技术的可受度、协调运作内外信息系统和连结师生内有的心理纽带,达成师生心理合作,是提高体育课堂心理效益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赛前心理调整是消除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使他们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而在比赛中充分发挥竞技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几年的实践与探索,设计了“基础心理训练提高注意、表象、放松、暗示能力,赛前使运动员进入前睡眠状态进行针对性心理诱导”的赛前心理调整方法。通过对福建省16名优秀运动员64场次赛前心理调整的实践,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适用面广,针对性强,效果显著等优点。它对运动员比赛中竞技水平充分发挥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体育课心理气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体育教学是一个双边的动态的发展过程,教师和学生处于同一个环境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彼此交往,在心理体验上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状态,就是体育课的心理气氛。它是体育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条件,也是体育课共同活动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构成体育课心理气氛的基本元素构成体育课心理气氛的基本元素是教师、学生和教育情境。这三个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这里的学生并不是指个别学生,而是指学生群体。二、体育课心理气氛的分类及特点根据课堂心理气氛的状态,粗略地可分…  相似文献   

9.
心理诱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心理诱导,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发展学生身心健康。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心理诱导渗透到教学中的方式有:根据教学目标实施心理诱导,根据对象差异进行心理诱导,教学组织中的心理诱导,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心理训练效果理论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有关解释心理训练能够提高运动成绩的四种理论,以利于广大研究者更加自觉地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正确地实施心理训练,提高心理训练的效果。四种理论是:心理神经肌肉理论,符号学习理论,心理生理信息加工理论,三重编码理论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精神分析专家贝尔尼在研究个体的心理结构时,对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每一个人在心理上都存在三种心理状态,即父母心理状态(P)、成人心理状态(A)和儿童心理状态(C),并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个体心理状态的“PAC”分析模式,简称PAC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运动训练的科学体系中,心理训练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运动员掌握参赛所需要的心理技能,,与掌握其专项技术、战术及发展体能一样,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训练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运动员掌握基本的心理技能,以利形成训练和竞赛的良好的心理状态,为承受大运动量训练和竞赛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3.
心理状态是一种既复杂多变、又比较稳定而且在某种情况下会提高或降低机体生命活动能力的心理现象。在构成情绪的各种心理状态中,总有一种是占优势,这种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积极增力作用,最适宜完成某种活动。占优势的心理状态如表现为消极减力作用,则影响各种动作的完成。运动员良好心理状态和优良品质不是先天的,是靠运动员与教练员共同培养形成的,同时最佳的心理状态与技术动作的掌握是成正比的。  相似文献   

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模式有课程模式、治疗模式和生态模式。心理训练与课程模式有机结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应秉持“心理建设优于心理预防”的原则,经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心理调控技能,提高心理承受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游泳运动员心理选材的作用、模式、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分析,阐明优秀游泳运动员心理模式模型,心理选材的方法,为游泳运动员心理选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体育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不同,学生也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然而,要完成所学技术动作,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运动素质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而这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师传输的指令性信息进行调整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中能把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变化,及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调整,进而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竞技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节的要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竞技运动比赛中,教练员应根据赛前、赛中、赛后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规律,比赛进程对运动员心理与技能发挥的影响,以及运动员的个性特征,适时、有效地对运动员实施心理调控工作,夺取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我国11支优秀女子足球队进行,心理测试的基础上,通过统计分析,得出影响我国优秀女足群体。心理气氛的11项维度指标。这些指标可作为衡量一支球队,心理环境及分析比赛的一个客观标准,对于球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和进行科学化管理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心理美育是美育心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本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心理美育的特点和实施原则,美育心理的培养及其功能,并对二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心理测量与实践法对我国优秀冰雪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冰雪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总体水平适中,发展不均衡;运动员的竞技动机适中,其创造性倾向较高,能力较低,但心理潜能较大;从事体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的认知特质焦虑水平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不相适宜,而从事技能类项目的冰雪运动员与其所从事项目的特点相适宜;优秀运动员的心理能力与运动成绩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